全國助殘日:為殘疾人的夢想插上飛翔的翅膀

2020-12-23 中國政府網

為殘疾人的夢想插上飛翔的翅膀
——寫在第二十三次全國助殘日

    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新華社記者黃小希)從諮詢到申請,從購買消毒池到照相辦證……在江蘇東臺市行政服務中心的幫助下,一直在外打工為生的東臺市許河小街肢殘人胡啟雲開了一家熟食店。

    「如今都說『中國夢』,我的夢想今天就要從這裡起飛了。」將自己寫的「夢想起航」四個大字掛在店裡,胡啟雲自豪地說。

    5月19日是第二十三次全國助殘日,今年助殘日的主題是「幫扶貧困殘疾人」。用實實在在的服務幫扶貧困殘疾人擺脫困境,是在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新形勢下,政府提升對特殊群體服務能力的重要方式。如何幫助更多像胡啟雲一樣的人實現脫貧夢、致富夢,政府和社會各界正在積極努力。

    更多保障 讓陽光照進生活

    根據農村貧困殘疾人摸底調查,目前我國仍有1500萬以上殘疾人生活在國定貧困線以下,佔貧困人口總數的12%以上。

    由於受身體條件所限,不少殘疾人面臨難以與其他社會成員平等發展的困境。給予貧困殘疾人,特別是重度貧困殘疾人更多保障、發展機會和更加完備的服務,顯得尤為迫切。

    今年全國助殘日期間,全國各地通過多種方式廣泛開展扶殘、助殘活動——

    在山東泰安,全市低保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由2012年的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70元,全市符合條件的1萬多名殘疾人將享受這一項目帶來的實惠;

    陝西為貧困殘疾人送去了文化服務,西安、鹹陽等地為貧困殘疾人開設「無障礙電影」專場,並贈送了收音機、電視機及衛星接收設備;

    一批因蘆山地震致殘的人們正在接受康復治療,社會愛心人士和團體幫助他們購買了輪椅、拐杖等輔助器具。

    殘疾人家庭也得到了社會的關注。我國第一款針對智障人士家庭意外、疾病的綜合商業保險項目「智障人士家庭意外、疾病綜合保險項目」在全國助殘日前夕正式啟動,智障人士及其親屬面臨突發事故時將獲得必要的經濟保障。在廣東佛山禪城區,重度殘疾人今年進入集中託養機構將享受政府為每人每月提供的1500元託養補貼,極大減輕了重度殘疾人的家庭負擔。

    授之以漁 讓生命更有尊嚴

    柳槐荷花,瓜果飄香……江蘇泰州黃橋鎮祁巷村的農業科技觀光園在殘疾人丁雪其的帶領下,發展順利。這種創業扶貧的方式吸引了35名殘疾人通過土地流轉入股。除了每年的股東分紅,殘疾人還能通過在園內承擔力所能及的工作領取工資。

    「一年能拿到一萬多元,再也不是家裡的負擔了,很開心。」在觀光園工作的聾啞人黃佩佩興奮地用手語比劃著告訴記者。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黃佩佩是千千萬萬個通過掌握「漁技」逐漸擺脫貧困的殘疾人中的一員——

    吉林省實施「一帶十傳百培訓計劃」,通過重點培訓扶持殘疾人創業脫貧大戶,有目標、有考核地將扶貧成果擴大到鄉鎮和農村,帶動基層殘疾人提高和掌握農業生產技能,形成覆蓋全省農村的殘疾人生產技能培訓網絡;

    河南洛陽的殘疾人網上開店職業技能培訓班已正式開班,100名殘疾人或殘疾人親屬在這裡免費學習網上開店的相關技術知識,足不出戶就能實現自主創業;

    河北省舉辦了大型殘疾人就業(創業)洽談會,百餘家用人單位為廣大殘疾人朋友提供了軟體開發、財務、服裝縫紉等2000餘個崗位……

    從「魚」到「漁」,一字之差,殘疾人扶貧工作的理念正在轉變。統計顯示,從2008年到2012年,全國接受實用技術培訓的殘疾人共約430餘萬人次。這些努力,都是為了幫助更多殘疾人掌握一技之長,早日實現就業,回歸社會。

    自信自強 對未來充滿嚮往

    對於殘疾人而言,擺脫貧困,不僅僅意味著生活改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蛻變。自信、自強、自立,已成為殘疾人幸福夢的一部分。

    今年助殘日之際,湖北宜昌的盲人按摩師紛紛走進社區,為社區居民和殘疾人提供免費按摩服務。按揉肩背、按摩頸椎,儘管天氣炎熱,但盲人按摩師的臉上掛著笑容。

    「我已經有了自己的事業,現在有能力回報社會了。」按摩師黎師傅說。實際上,像黎師傅這樣的殘疾人並不在少數。從被幫扶到幫扶他人,諸多殘疾人憑藉社會幫扶以及自強自立的精神,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蛻變。

    今天,殘疾人實現脫貧夢已經有了堅實基礎。從2008年到2012年五年間,全國共有1017.8萬人次貧困殘疾人得到扶持,其中487.5萬人次通過扶貧開發實際脫貧。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明確提出:到2015年,農村殘疾人生活總體達到小康,基本生活得到穩定的制度性保障,參與社會和自身發展狀況顯著改善……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殘疾人不愁吃、不愁穿,全面保障平等享受基本醫療、基本養老、教育、住房和康復服務。

    期盼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公平的教育、更多的工作機會、更滿意的收入、更舒適的居住條件……在新形勢下,我國殘疾人正與其他社會成員一起,對美好生活充滿嚮往。

王勇在考察扶貧助殘基地、走訪貧困殘疾人時強調
幫扶貧困殘疾人 保障和改善殘疾人生活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 5月18日,第23個全國助殘日前夕,國務委員、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主任王勇來到北京市密雲縣巨各莊鎮,考察葡萄產業協會扶貧助殘基地,走訪貧困殘疾人家庭。他強調,要深入研究解決殘疾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實實在在幫扶貧困殘疾人。

    今年的全國助殘日主題是「幫扶貧困殘疾人」。在巨各莊鎮,王勇走進葡萄種植大棚,走訪貧困殘疾人家庭,與殘疾人親切交談,詳細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鼓勵他們努力工作,用雙手創造美好幸福生活。他說,通過產業基地和專業合作社帶動殘疾人農戶生產經營,是幫助貧困殘疾人脫貧、就業的有效做法,應該在殘疾人扶貧開發中大力推廣。  >>>詳細閱讀 

    5月18日,太原龍城殘疾人文化藝術團的盲人演員在晚會上表演笛子獨奏。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讓農村殘疾人生活更有尊嚴—寫在第23次助殘日前夕

    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記者 黃小希)「殘疾人手裡拿著自己賺來的錢的時候,眼淚都得掉下來。」今年全國助殘日前夕,吉林市豐滿區小白山鄉殘疾人張雲山坐在自家的農家樂風味餐廳裡哽咽著說,殘疾人做夢都想過上自食其力的體面生活。

    今年5月19日是第二十三次全國助殘日,今年全國助殘日的主題是「幫扶貧困殘疾人」。

    據中國殘聯介紹,由於受殘疾影響、教育程度偏低等原因,大多數殘疾人的生活水平仍低於社會平均水平。在農村,由於身體條件限制、勞動能力弱等原因,有20%以上的殘疾人生活在國家貧困線以下。 >>>詳細閱讀

相關焦點

  • 為夢想插上翅膀!海澱街道殘疾人咖啡技能培訓開課啦!
    (原標題:為夢想插上翅膀!海澱街道殘疾人咖啡技能培訓開課啦!) 培訓為夢想插上翅膀
  • 駐馬店市殘聯:為特殊兒童插上「飛翔」的翅膀
    醫教結合、融合教育、特教提升,駐馬店市殘聯通過一系列的積極探索和真情付出,為特殊兒童早日重返社會插上「飛翔」的翅膀。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他們帶著美好的希冀來到人間。只是,有的天使卻少了翅膀。聾啞、智障、腦癱……在疾病的折磨下,這些特殊兒童正承受著本不該他們這個年齡承受的痛苦,讓人心酸。
  • 邵陽縣:閱讀·夢飛翔 為農村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
    邵陽縣羅城鄉積極推進「閱讀·夢飛翔」文化關懷項目,豐富農村學生的精神文化世界,為他們的夢想插上飛翔的翅膀。在羅城鄉初級中學「閱讀·夢飛翔」圖書室,初一183班正在上閱讀大分享課,同學們每個人都準備了自己的小故事,在課堂上分享給大家聽,然後大家一起討論,去學習故事中帶給大家的人生哲理。
  • 夢想是孩子飛翔的翅膀,如何給孩子插上翅膀!
    鳥兒要想飛翔,必須要有一對翅膀。孩子要想飛翔,必須要有夢想。夢想就是孩子的翅膀,指引著、鼓舞著、激勵著孩子去奮鬥、去拼搏,去與天公試比高。 夢想是孩子飛翔的翅膀,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兄弟二人,便是在夢想的支撐下,首次實現了無動力飛機到動力飛機的成功轉化,首次完成了飛機的成功飛行,讓人類不再望「空」興嘆,終於可以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萊特兄弟的祖父是車輪製造商,經常的耳濡目染使得他們兄弟二人對製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為優秀殘疾人藝術家插上騰飛的翅膀:「集善仁美 助推圓夢」2019年...
    這些優秀殘疾人藝術家們自強自立、逆境重生的經歷值得我們喝彩。現任《煤礦現代化》編輯部技術編輯的于波,聽力障礙,20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自學攝影,後成為一名出色的攝影家,作品《衝刺》《金鳥巢》《冠軍啦》《暴雪中的飛翔》等屢屢獲獎。
  • 當初三遇到疫情,自律為少年插上飛翔的翅膀
    自律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可以為人們插上飛翔的翅膀因為疫情,中小學生開展線上學習,停課不停學。師生不見面的網課,是對孩子們意志的考驗,自律的孩子不放鬆任何一堂課的聽講,不自律的孩子把網課當成寒假的無限延長。不一樣的學習狀態,會造成學習效果的兩極分化。初三的時間是最寶貴的。因為疫情,延遲開學,讓孩子們遲遲進入不了備考的緊張狀態。而自律的孩子,能控制備考的節奏,把進入緊張備考狀態的節點大大提前。
  • 「全國助殘日」如何正確幫助殘疾人,這些你都知道嗎?
    「全國助殘日」大家都知道是在什麼時候嗎?大家都知道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偉大的母親節!那麼大家有多少人知道,每年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什麼節日嗎?對了,聰明的小夥伴們都知道了,就是咱們的主題「全國助殘日」如何正確幫助殘疾人,你的方法正確嗎?
  • 【紅燭照丹心】覃小梅:為「折翼天使」插上「夢想的翅膀」
    【紅燭照丹心】覃小梅:為「折翼天使」插上「夢想的翅膀」 2020-09-07 1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只為讓孩子們插上英語的翅膀飛翔
    輔導學生參加全國英語能力競賽,獲市級一等獎。由於成績突出,肖老師多次被評為漵浦縣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今年又被評為懷化市優秀教師。她還先後主持了「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6+1課堂教學模式 」兩個課題研究。 其實,作為資深的英語教師,她有很多的機會進城或去到更好的學校,可她卻從未想過要離開基層教育,離開自己的家鄉。
  • 「國珍書屋」為湘西永順孤兒插上夢想的翅膀
    「孩子們的成長除了良好的後勤保障,更離不開讀書的幫助,一個圖書館,可以為山村的孩子們拓寬視野,增加知識面,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捐贈儀式上,園長向緒友感慨道,新時代「自立立他,德行天下」的企業文化令人感動。
  • 為殘疾人插上「隱形的翅膀」
    據了解,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路橋區殘聯加強聯動,積極與區人社、用人單位溝通聯繫,網格化排摸,精準化對接,通過收集就業崗位信息,發布用工需求和就業需求、組織網絡招聘會等方式,對就業信息進行摸底,通過電話、微信、簡訊、QQ、郵件和上門等方式為殘疾人提供在線就業服務。今年以來,共就業指導11 人,最終7人達成就業意向。組織線上、線下各類培訓,共30餘名殘疾人參加,並促進1人就業。
  • 正定「歌詞王子」梁文正給夢想插上音樂的翅膀
    正定「歌詞王子」梁文正給夢想插上音樂的翅膀     剛剛在央視紀錄頻道、河北電視臺、石家莊電視臺等熱播的反映正定縣千年文化的5集紀錄片《古郡傳奇》,吸引了眾多人關注的眼球。其中第四集開篇有一首《常山戰鼓》的歌曲,歌詞豪情萬丈、旋律震撼人心。這首歌的詞作者是土生土長的正定人——梁文正。
  • 為殘疾人插上「隱形的翅膀」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在我市某公交站臺前,首批領取到嶽陽市第三代卡式、智能化殘疾人證的殘疾人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想乘坐公交體驗一番。這標誌著我市正式邁入代表「智能、智慧、智聯」的第三代殘疾人證時代。據了解,嶽陽市第三代(智能化)殘疾人證形似身份證,根據殘疾類別分兩種色彩印製,紅色為視力殘疾,淡藍色為其他類別殘疾,內封裝有集成電路晶片、是集身份識別、業務管理、社會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新型智能化證件。
  • 張海迪調研全國助殘日主題歌曲創作
    圖為張海迪在錄音棚指導歌曲錄製5月8日晚,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到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全國助殘日主題歌《一個也不能少》錄音棚,看望演員,並指導歌曲錄製。中國殘聯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努力實現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目標。殘疾人與全國人民同奔小康既要提高物質生活水平,也要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要重視殘疾人事業的宣傳文化工作,鼓勵文學藝術創作,滿足殘疾人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 【紅燭照丹心】覃小梅:為「折翼天使」插上「夢想的翅膀」
    「推開夜的天窗,對流星說願望,給我一雙翅膀,能夠接近太陽,我學著一個人成長,愛給我能量,夢想是神奇的營養催促我開放……」這是象州縣特殊教育學校啟智班的孩子非常喜歡唱的一首歌。這是一群特殊的學生,他們有的說話磕磕絆絆,有的走路搖搖晃晃,有的根本聽不到老師在說些什麼,但他們心靈純淨透亮,他們有夢想,他們需要一對飛出黑夜的翅膀。
  • 給科學夢想插上翅膀
    原標題:給科學夢想插上翅膀(新論) 當科學家是無數中國孩子的夢想,與科學家一起工作,科學家本人即是孩子們的最好示範 少年強則科技強,科技強則中國強。青少年科技後備人才,無疑是國家未來科技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 讓夢想長上「隱形的翅膀」自由飛翔
    有一種東西,它承載著人們的希望,它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在心中產生一股巨大的力量,它叫做夢想。上帝沒有賜予我們翅膀,但賜予了我們會飛的心和能夠夢想的大腦,使我們有了一雙「隱形的翅膀」,讓夢想飛翔。小時候,我就看見電視上的人在舞臺上翩翩起舞。
  • 我的夢想演講稿:為我的夢想插上翅膀
    不過這可不是做夢,而是夢想!為何這個夢想一直沒有實現呢?今天我找到了原因,是因為他缺少一對可以自由翱翔藍天的翅膀,所以今天我想為我的夢想插上翅膀!  步入大學生活,我們的生活空間自由多了,很可能會因無目標而迷失方向。給自己制定目標,就像是給船舶導航!日益激烈的就業壓力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就更應該好好的規劃我們的職業生涯!
  • 《隱形的翅膀》英文版:獻給每一個為夢想努力飛翔的你!
    這首歌,是詞曲創作者王雅君為張韶涵量身打造的;據王雅君自己介紹,她之所以會想到「隱形翅膀」這個詞,是因為她覺得張韶涵很像宮崎駿電影《千與千尋》中的女主角;張韶涵出道前,曾參加歌唱比賽,每次都以失敗告終,但還是堅持不懈,這種精神,其實就是「隱形的翅膀」。
  • 今天是全國助殘日|主題歌曲《一個也不能少》正式發布
    今天是全國助殘日|主題歌曲《一個也不能少》正式發布 2020-05-19 0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