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主席來湖南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加強對企業黨員的黨性教育,提高思想覺悟與綜合素質。12月8日上午9點,由中共星沙街道星隆國際總支委員會、中共開源商圈委員會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支部共建主題黨日活動。湖南鑫廣安黨支部在書記何永平的帶領下,7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一同前往革命先烈楊開慧故居、長沙縣烈士陵園參觀並學習。
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楊開慧
12月8日上午10點,鑫廣安黨支部與開源商圈黨委組織的其它黨支部來到長沙縣開慧鎮的楊開慧紀念館前。沿著臺階拾級而上,迎面是一座高大的漢白玉塑像,塑像的楊開慧面容沉靜中透著凜然,端莊秀氣中流露堅毅,想要傳達就是「驕楊」的寓意吧。左右牆上刻著毛澤東提的兩首詩詞,其中正是那首著名的《蝶戀花·答李淑一》。接著,我們隨著講解員講述楊開慧烈士生平事跡。
(圖為楊開慧紀念館塑像前合影)
楊開慧1901年出生於湖南省長沙縣清泰鄉(今開慧鄉)下板倉屋場一個進步的書香世家。自幼深受父母疼愛的楊開慧,雖「孱弱病懨,且性情自孤,又膽小」,但「能夠深思」,年幼的她樸實勤奮,十分同情窮苦的勞動人民。受「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家風的薰陶和影響,鑄就了慈、儉、樂、敬的良好品德,是一個孝敬父母、關愛他人、同情弱者的好女兒。楊開慧在表少年時期,是一個聰慧、刻苦、多思、樸素的好學生。
(圖為紀念館中楊開慧故居模型)
(圖為楊開慧生前穿過的衣服)
1913年-1918年期間,自結識了毛澤東、蔡和森、陳昌等進步青年學生後,她的思想和眼界更加開闊,對國貧民弱之現狀深為憂慮,決心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母女同校、男女同學的故事,淋漓盡致地彰顯了她毅然投入革命打破舊世界的忠烈性格。1921年底楊開慧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女黨員之一,立志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鬥終身。
1920年冬,楊開慧與毛澤東結成革命伴侶。從1921年到1927年,楊開慧始終陪伴在毛澤東身邊,輾轉於長沙、上海、韶山、廣州、武漢等地,協助毛澤東發展黨組織,開展工人、農民和學生運動,做了大量的機要秘書和聯絡工作。楊開慧用一腔熱血和對愛情的忠貞,留下了一曲令後人永遠景仰的愛情絕唱。
(圖為紀念館中楊開慧帶著8歲的兒子毛岸英坐牢)
楊開慧與毛澤東婚後生育了三個兒子。在東奔西走的革命生涯中,楊開慧盡心盡力撫育著三個年幼的孩子,使他們生活在溫暖的母愛中。1930年楊開慧被捕後,在國民黨陰暗的牢房裡,她選擇了「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偉大壯舉,仍不忘把幼兒託付給自己的一弟。她在與嬌兒即將永別的日子裡,仍不忘教育兒子學文化、辨是非、明道理。她不愧是一位忠義教子的好母親。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根據黨的「八七」會議指示,回湖南發動秋收起義,隨後率軍轉戰湘贛。楊開慧則帶著三個孩子回到板倉,身處被捕的險境,堅持開展地下革命活動。1930年10月下旬,楊開慧不幸在家中被捕,獄中的她在敵人酷刑之下,沒有低頭;利誘之下,沒有動搖。當被告知,只要她公開聲明,從此與毛澤東脫離關係,就可以讓她恢復自由,她也不為所動,從容就義。同年11月14日,年僅29歲的她毅然訣別年邁的母親和三個年幼的孩子慷慨赴死,英勇就義於長沙瀏陽門外識字嶺。由此可以看出她不愧為巾幗英雄,令人佩服。
紅色基因,薪火相傳。今天,我們紀念楊開慧同志,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繼承和發揚開慧同志敢於鬥爭、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為共產主義事業英勇獻身的革命精神。
在講解員帶我們參觀完楊開慧紀念館後,我們在紀念館前廳的楊開慧塑像前舉行了敬獻花籃儀式,為楊開慧同志默哀。緊接著,我們在楊開慧烈士塑像前,同志們高舉右手,面對黨旗宣誓、再次做出了自己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
(圖為楊開慧紀念館塑像前重溫入黨誓詞)
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中午,我們在開慧鎮上的生態莊園會議室進行學習,相關工作人員給每位黨員發放了十九屆五中全會書籍,共同討論並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文件。
(圖為工作人員發放書籍)
(圖為集體討論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文件)
傳承紅色基因,高舉人民英雄旗幟,砥礪前行
開車1個多小時到達長沙縣烈士陵園,探尋革命先烈遺蹟,感受後人對烈士的崇敬和懷念。
(圖為鑫廣安黨支部成員在烈士陵園廣場合影)
在青山映襯下,高高的烈士塔非常醒目,塔身採用花崗巖麻石幹掛,正面書「長沙縣烈士紀念碑」,烈士塔塔基四周是四幅漢白玉浮雕:《巾幗英豪》、《浩氣長存》、《辛亥元勳》、《盪氣迴腸》,分別記錄了革命先烈楊開慧、毛岸英、黃興和陳樹湘,講解員慷慨激昂地為我們講解他們的故事。
(圖為講解員講解毛岸英烈士事跡)
拾階而上,來到祭拜廣場,依牆擺放的花束、花籃,烘託出濃濃的緬懷氛圍。紅旗形狀的花崗巖牆壁上,鐫刻著1910年以來在革命與建設時期,長沙縣登記在冊的867名烈士的名字。在廣場,我們再次敬獻花圈,集體鞠躬致敬,面對紀念碑,再次重溫入黨誓詞,強化黨的意識、錘鍊堅強黨性,任何時候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圖為烈士陵園祭拜廣場)
烈士陵園最頂端,吳文炳的陵墓靜臥於此。講解員為我們講述了烈士生前多個事跡。滿門忠烈英雄熱血化春雨,大義凜然壯志千秋泣鬼神,一副朱紅對聯,概括了吳文炳烈士短暫而壯烈的一生。
在烈士陵園祭拜縱軸線兩側,設置了東、西兩片墓區,東西兩側基本對稱布置,形似「八」字,象徵八一建軍節。每個烈士墓碑前,都設計了一本攤開的「書」,刻錄著烈士姓名、出生和就義時間、革命事跡簡介,供後人憑弔。在近300個烈士墓碑中,最年經的是年僅11歲的周海斌烈士。
(圖為烈士陵園墓區)
(圖為烈士陵園廣場集體合照)
從陵園下來,我們跟隨講解員來到了烈士紀念館,右轉進去,就看到8個烈士銅像,牆壁上鐫刻著800多名烈士名字。他們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象徵,是為黨為國為民的典範,是無私無畏的精英。他們的名字,彪炳千秋;他們的精神,與日月同輝。他們雖已遠去,革命精神卻長存不朽。我們要發揚英烈精神,汲取奮發力量,共同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
心曠神怡的湘豐茶博園
下午2點半,我們抵達最後一站--湘豐茶博園。湘豐茶博園風光秀麗、空氣清新。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參觀,還有不少青少年、學生團體自發組織過來了解、學習茶文化,給當地群眾帶來了經濟效益。我們一同在湘豐茶博園漫步,到達觀景臺,看雲捲雲舒,沃野擁翠。圍繞茶園漫步一圈,這是一次心曠神怡的體驗,在茶園裡釋放平日的壓力。
(圖為湘豐茶園)
通過本次黨日活動,更加堅定了為黨的偉大事業努力奮鬥的雄心鬥志,同時,腳踏實地的工作,加強黨性鍛鍊,牢固樹立奉獻的意識,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把愛國愛黨之情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牢記宗旨,忠誠履職,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發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