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號,山東德州高速收費站的工作人員攔停了一輛無牌照灰色SUV。當收費站的工作人員走近詢問時,卻被嚇了一跳,駕駛位置上竟然坐著一個10歲的孩子!
一個10歲的孩子竟然想獨自開車上高速!
幸虧此無牌照車輛
被細心的工作人員發現、攔停
否則孩子及他人的交通安全將很難保障
通過上面的視頻
我們知道男孩趁4S店不注意
將帶有車鑰匙的新車偷偷開出店
最終警方通知男孩家長
並將男孩帶回詢問
我們都知道未成年人無證駕駛,屬於違法行為。男孩雖然「車技不錯」,但其行為卻造成自身與他人的生命健康隱患。當然,我們除了關注孩子違法行為本身,更應該關注孩子非法駕駛機動車上路背後的成因。
視頻中,當高速收費站工作人員與男孩交流時,男孩顯得十分沉著淡定並熟練的把車門反鎖。從整個過程我們可以推斷,孩子可能平時經常觀察成人開車,甚至是嘗試過開車!否則不可能這麼熟練。
男孩作為未成年人,其缺乏交通安全常識與應急反應能力,私自開車上路顯然是對自身與他人的交通安全都不負責任的表現。
此視頻一經發出,也引發了廣大網友們的討論。
有的網友感慨道,「我竟然還不如一個孩子!」,這孩子的車技不錯;
有的網友則認為,10歲的孩子顯然不能開車,更不能上高速,孩子的這一做法實在是太危險了!
值得慶幸的是孩子駕駛的車輛被攔停
不然造成的可怕後果
孩子和其父母都將是難以承受的
近年來,交通安全事故頻繁發生
甚至是平衡車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
作為未成年人
在駕駛電動車,自行車,平衡車,玩具車
等各種車輛時
應該注意些什麼?
未成年人駕駛電動車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第二款規定:「駕駛電動車和殘疾人機動輪椅車必須年滿16周歲。」電動車雖快速、便捷,但穩定性和剎車系統的安全性很差,未成年人年齡太小,應變能力相對較弱,道路交通法規安全意識不強,駕駛電動車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2
未成年人駕駛自行車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規定,駕駛自行車必須年滿12周歲。駕駛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三輪車在路段上橫過機動車道,應當下車推行,有人行橫道或者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從人行橫道或者行人過街設施通過;沒有人行橫道、沒有行人過街設施或者不便使用行人過街設施的,在確認安全後直行通過。
3
未成年人駕駛平衡車
平衡車、電動滑板車仍然遊走在「灰色地帶」。但是,以車載蓄電池作為能源驅動的滑板車、獨輪車、平衡車等器械不得在道路上行駛。
4
未成年人駕駛玩具車
現在市面上存在著很多電動玩具車,而且車身龐大,車輛速度快,存在一定安全風險。因此,建議未成年人,在小區、公園等場地由成人陪伴進行玩耍。
未成年人私自開車上路存在哪些安全隱患?怎樣保證未成年人的交通安全?
我國法律規定,未成年人開車屬於無證駕駛行為,也是一種違法行為。未成年人由於身心發展都不成熟,加之缺乏交通安全常識與應急反應能力,私自開車上路容易因衝動而「橫衝直撞」,發生交通事故。並且當事故發生時,受害者的權益難以得到保證。因此,在家庭教育當中,父母應該加強對未成年人交通安全意識的培養,如果發現未成年人有駕駛機動車的意圖,應立即制止並進行批評教育。學校方面可以增加交通安全常識課程,確保每一名學生都懂得交通知識。社會方面應加大對未成年人駕駛車輛的監管力度,從而保障孩子的交通安全。
對此,山東睿揚律師事務所律師孫帆帆有自己的觀點:
我國法定駕駛機動與非機動車的年齡是多少?德州這一10歲男孩行為是否違法?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得駕駛摩託車,未滿16歲的未成年人不得駕駛電動車,未滿12歲的孩子不得駕駛非機動車輛。
未成年人開車屬於無證駕駛,是一種違法行為。可以處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同時並處15日以下拘留。如果駕駛人已滿14周歲,駕車故意將人撞死,將會承擔故意殺人罪的刑事責任。如果駕駛人已滿16周歲,有違反交通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將會承擔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責任!
怎樣保證未成年人的交通安全?
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均比較淡薄。違法駕駛機動車,對於其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都是一種極大地威脅。
預防和杜絕未成年人駕車,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進行必要的教育,幫助其改正。這需要家庭和學校、社會共同努力。
家長作為第一監護人要負起責任,不能放任和縱容未成年人駕駛機動車的交通違法行為發生,要求監護人要切實履行義務,對未成年人要嚴加看管教育。一些家長忽視對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放任未成年人無證駕駛,甚至以遊戲心態教孩子開車,進行不良示範,這樣只能貽害未成年子女,危害家庭和社會。
另一方面,學校和社會應加強未成年人駕車違法性、危險性的教育。就管理者而言,打擊未成年人交通違法行為應上升到法律層面,決不能「法不責少」。
山東德州10歲男孩偷開新車欲上高速
未成年人交通安全如何保障?
各位家長,您認為
未成年人私自開車上路存在哪些安全隱患?
怎樣保證未成年人的交通安全?
更多家庭教育問題
歡迎訪問養教有方小程序
作者:倪珍臻
本文編輯:小機靈兒
責任編輯:劉龍 林美妮
【來源:山東教育電視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