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食的寶寶,讓父母十分頭疼。
很多寶寶,不愛吃蔬菜,偏愛吃糖、油炸食物等。
偏食,對於寶寶的身心健康成長,十分不利,危害巨大。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寶寶偏食呢?又該如何緩解呢?
1、父母錯誤飲食示範
寶寶偏食,大多是外因導致的,其中,家庭的飲食習慣影響很大。
一般寶寶在1歲以後,就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開始進行食物選擇。
這時父母的飲食偏好,就很容易影響到孩子的選擇,父母的態度和偏好行為,就成了一個壞的示範。
2、父母的遷就和縱容
不少家長溺愛孩子,往往是孩子說一不二。
孩子想吃什麼,或不吃什麼,家長都照單全收,然後,就導致孩子只吃自己喜歡的食物。
3、不愉快的進食經歷
有一些家長,擔心孩子營養跟不上,就會硬逼著孩子吃某種食物。
這樣的行為,便會導致孩子產生厭惡的情緒,以後再遇到這種食物,就直接拒絕接受。
或者是,孩子曾經因為吃某種食物後,導致了身體不舒服,這也會讓孩子難以接受這種食物。
4、垃圾零食吃太多
現在一家一個寶,許多小朋友家裡有很多零食。
孩子零食吃多了,很容易積食,直接影響正餐的食慾。
並且,零食大多都是精加工的食品,吃多了很容易改變孩子的口味,孩子就比較難接受蔬菜粗糧等食物。
危害1、造成營養素缺乏
膳食必須由穀類、動物肉類、奶類、豆類、蔬菜水果類共同組成。
一旦偏食,有些食物沒有攝取,那麼,就容易導致孩子營養素的缺乏。
兒童因偏食而引起的營養素缺乏,會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導致細胞損傷、免疫功能減弱等。
危害2、影響身體發育
偏食行為,可能導致肉類、蔬菜水果類、總脂肪、能量和蛋白質攝入不足。
而這類膳食攝入不足,會導致相應的營養素缺失,進而影響正常生長發育如體格、視力、抵抗力。
臨床研究證實,長期偏食可能對兒童的體格發育產生不利影響:4.5歲偏食兒童體重偏低的發生率是不偏食者2倍。
危害3、影響智力及心理髮育
偏食所導致的營養缺失,除了影響正常身體發育外,還影響認知等智力發育。
臨床研究證實,偏食可能對兒童的智力發育產生不利影響,偏食兒童智力發育指數顯著比非偏食兒童低14分。
此外,儘管偏食只是飲食行為,但長期下去會對兒童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甚至影響家庭關係。
1、烹調方式多樣化
家長在烹調技術下一些功夫,做到色、香、味、營養均具備。
比如吃飯,米飯和麵食都屬於澱粉類食物,是孩子能量補充必需的。
單是麵食,就可以變出很多花樣,可以選擇形狀有趣的通心粉、蝴蝶粉、細的掛麵等。
米飯可以做成小飯糰、拌飯或炒飯;將蔬菜剁碎可以包餃子,甚至可以將胡蘿蔔榨汁和米一起煮成有顏色的飯,這樣更容易吸引孩子吃的興趣。
2、食物種類要多樣化
蔬菜和水果,每天要攝入足夠的量。
有的孩子腸胃功能不好,或者是經常排便困難,多數與挑食不愛吃青菜和水果有關。
其實,孩子能吃的青菜和水果種類很多,可以一一讓孩子嘗試,如菜心、南瓜、紅蘿蔔、茄子、空心菜、節瓜等,這些瓜菜可以嘗試給孩子吃,豐富孩子的味覺。
3、鼓勵進步
當寶寶在糾正偏食時,只要有了進步,家長都有給予鼓勵,這樣寶寶也會更樂意保持自己的進步的。
4、巧用寶寶好奇心
在餐桌上,如果,有寶寶不喜歡吃的食物,那麼,先不要強迫寶寶去吃這種食物,以免寶寶對該食物有抗拒心理。
我們要做的是,利用寶寶的好奇心,比如,可以在寶寶面前,津津有味地吃著他不喜歡吃的菜餚,並且,跟伴侶交流對菜餚的正面感受,特別是關於口感方面的。
幾次之後,寶寶就會對該食物多了一份好奇心,同時,為了加入爸爸媽媽的聊天中,開始吃他原來不愛吃的東西了。
5、家長以身作則
正確的示範,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首,先家長要做一個好的榜樣,自己不要偏食,特別是在孩子面前時,不要出現對某些食物的特殊情緒,否則,就會影響孩子的食物選擇。
在購買食材時,媽媽們也應注意,不要完全以自己的喜好挑選食材。
6、將「飲食」遊戲化
兒童時期的孩子,都喜歡做遊戲,因為,他們在遊戲中,扮演著生活中不能扮演的角色。
因此,媽媽可以利用寶寶的這一特性將「飲食」遊戲化,也就是讓寶寶在遊戲中享受吃飯的樂趣。
比如,在吃飯之前,可以專門挑選一些與飲食有關的兒歌,通過兒歌引導寶寶吃青菜。「小白兔,白又白,愛吃蘿蔔和青菜」、「老奶奶拄拐杖,愛吃韭菜炒雞蛋」等等,潛移默化中改變寶寶的不良飲食結構。
曾經有個媽媽,為了讓寶寶吃胡蘿蔔,就編了一個好長的故事告訴寶寶,胡蘿蔔來自火星,寶寶可是個天文愛好者,這樣一來,立即喜歡上吃胡蘿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