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樓安裝的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大樓安裝的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東南網4月6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郭麗娟 海都駐臺記者 章薇/文林丹/圖)在福州臺江萬達附近的宇洋中央金座寫字樓內,新進了一臺「會說話」的「救命神器」,它叫自動體外除顫器(英文簡稱AED),這是在福州公共場所安裝的第一臺。據悉,我國每天約有1500人死於心臟驟停,在心臟驟停後的「黃金4分鐘」內,若周圍的人能第一時間進行心肺復甦或使用AED,真能救人一命。
而今年省兩會,省政協委員、省立醫院院長朱鵬立,就提出《關於建立福建省城市公共場所心臟驟停體外自動除顫(AED)救治網絡體系的建議》。本報曾對此進行呼籲報導。
裝在寫字樓內 有需要都能使用
昨日,福州市民張先生向本報反映,在臺江萬達附近的宇洋中央金座寫字樓一樓大堂,立著一個鐵製櫥櫃,上面寫著「AED救命裝置說明」。「不能隨意亂動,這是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器,是救命用的。」寫字樓內一工作人員告訴張先生。
隨後記者來到該寫字樓。表明來意後,該寫字樓的物業工作人員何先生向記者演示了神器的使用方法。
記者看見神器比一般手提電腦更小更厚,上面只有兩個按鈕。「一個是開機鍵,一個是開始電擊的按鈕。」何先生說,開機後神器就開始「說話」,每個步驟都會語音播報,顯示屏上同步播放操作視頻,使用者只要根據語音、視頻操作便可。「是今年2月底安裝的,不需要充電,電池可使用兩年。為了確保正常使用,我們每周都要開機檢查。」何先生說,寫字樓內有30多名物業工作人員都培訓過,只要是在寫字樓內發生意外,市民可以撥打物業電話,情況緊急也可以根據語音提示操作。
省政協委員 曾呼籲普及安裝
今年省兩會,省政協委員、省立醫院院長朱鵬立曾提出《關於建立福建省城市公共場所心臟驟停體外自動除顫(AED)救治網絡體系的建議》。
朱鵬立說,數據顯示,AED提高了心臟驟停搶救的成功率,而經過簡單培訓,普通老百姓也能用。為此,朱鵬立建議,藉助政府力量,建立城市公共場所AED救治網絡,並籌措資金管理維護。
但昨日下午,記者走訪了福州火車站、溫泉公園、萬寶商圈等公共場合,均未發現配備有公眾可使用的AED。記者又街頭隨機採訪了30位市民,只有10位知道什麼是自動體外除顫器。
臺灣連線公眾場合 裝有4000臺AED
去年9至10月,臺灣就利用AED成功搶救了4名市民:去年10月18日,在臺大足球場,用AED電擊後搶救了一名65歲的男性;去年10月5日,在臺北新光三越百貨,緊急搶救了一名60歲女性;去年9月20日,在城市路跑活動中,搶救了一名47歲的男性跑者;去年9月10日,在臺中市某餐廳搶救了一名23歲的男性顧客。
在臺灣地區,自2000年開始推動AED的安裝,至今臺灣共安裝了約4000臺,主要安裝於交通要衝、長距離交通工具、觀光旅遊地區,學校、體育館、電影院、百貨商場等大型機構或場所,以及大型旅館、公眾浴場與溫泉區等公眾場合。這些天,海都駐臺記者就在公眾場所看到了不少帶有明顯標誌的AED。據臺灣媒體報導,上個月,為了搶救遊客生命,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趕在花季開始前裝設了一臺AED。
此外,臺灣AED還有指定管理員負責機器日常檢查、耗材管理、維護,並兩年接受一次相關訓練。而普通民眾經過簡單培訓,也能使用AED進行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