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矛盾一直是一個講不完的話題,年輕的媳婦們,在進入一個家庭之後,都會跟婆婆有接觸。運氣好,遇到很好相處的婆婆,生活中會少了很多的不愉快。
但來自不同的家庭的兩個人,會不同的身世遭遇,也有生活觀念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媳婦們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會跟婆婆有摩擦。
為此,在年輕人擇偶的過程中,也多會遵從「性格互補」的標準,殊不知夫妻之間互補了,跟婆婆之間卻不一定就能融洽相處。
很多情況下,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就馬馬虎虎過去了,但有的婆婆卻是極難相處,這讓年輕的媳婦們苦不堪言,也有過於「精緻」的媳婦,讓婆婆進退兩難、裡外不是人。
在我們看來,這不是「性格互補」就能解決的問題,我們追究其深層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之間相互少了最基本的尊重。
「連吃菜都要完全符合她的口味,變個花樣都不行」,24歲媳婦含淚傾訴
堂妹珍珍出生在一個有嚴重「重男輕女」思想的家庭,從小不被看好,自從她有了一個親弟弟之後,她的生活越發的不被重視。為此,她只能小心翼翼,對父母唯唯諾諾。
初中畢業之後,她的成績不好,便沒讓她上高中,而是直接安排了她去上了職高,出來之後直接做了一名護士。
有了自己的收入之後,她的日子稍微好過了一點。
很快,父母便安排了相親,她選擇了現在的老公,主要原因還是這個老公性格不強勢,在他面前她可以不用忍氣吞聲。
然而,結婚之後她便又嘗到「苦果」了:她的婆婆極端強勢。
強勢到什麼程度呢?沒有具體接觸的人,說出來可能都不會相信。
家裡的男人們(她的公公和老公)在婆婆面前像老鼠見了貓似的,大氣都不敢出。她有一雙「銳利」的眼睛,一點點事就能被無限放大,而且抓住你的短處就不放手。
面對得理不饒人的老婆和媽媽,公公和老公兩人多是持保守態度,小心翼翼唯恐惹到她。
珍珍開始是難以理解的,但婚後的第一個大年三十,就因為老公跟婆婆爭了幾句,婆婆大晚上的負氣「離家出走」,父子二人出去找了個把小時才把她請回來。
家裡的飯菜以前也基本是婆婆在做,但自從珍珍嫁過來之後,晚飯都是自己主動去做。
然而極受公公和老公歡迎的飯菜,婆婆卻板著臉說難吃,橫挑鼻子豎挑眼,指責說沒按她的方法來做。
這天晚上,又是因為珍珍做飯沒有放婆婆做飯永遠要放的那個醬而被婆婆數落,珍珍委屈的不行。她做的菜,每次都能被公公和老公吃的乾乾淨淨,唯獨婆婆板著臉碰都不願意碰一下,情願和著醬吃白米飯。
第二天是周某,珍珍便一個人回了娘家,跟姐姐們吐苦水。
「婆婆做的飯不是不好吃,只是口味一成不變,我只是想給大家換換口味,哪怕她嘗一小口也行啊!為什麼嘗都不嘗就非說不好吃呢?」珍珍委屈地說。
「如果我婆婆不是性格太強勢,她會是個完美的婆婆,她很勤勞,從不閒著。」
「我既然選擇了現在的老公,就要接受他的家庭,只是我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才能改變她的強勢作風,懂得尊重一下他人的感受。」
「性格互補」不能是理所當然,而要心存感激
在我對珍珍的了解來看,她是一個溫順的女孩,從小養成的這種性格讓她大部分時候都選擇忍讓。
做了護士的她,在生活上也能很好的照顧一家人。據了解,她的婆婆在外面其實也是一直在誇她細心會體貼人。
婆婆也確實是一個勤勞持家的好女人,家裡的事大多是她在操持。
她的性格養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公公的「不作為」形成的,很多時候,就在眼前的事情她不說公公就不會主動去做。
我們可能也不能怪她的公公,什麼事情都有兩面性,而「多做多錯」一直是讓人詬病的事情,他們的表現可能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公公不負責任,然後婆婆去強勢指責,然後公公越發的不想擔當,越發的不願意做事。
珍珍在選擇現在的老公的時候,所看重的便是老公的不強勢,懂得讓著自己。在她現在看來,這種「忍讓」可能是習慣性的或者出於對自己的追求目的。
我們在擇偶的時候,常有「性格互補」一說,事實證明這是有效的,但往往性格柔弱的一方多會心裡不舒坦。
作為強勢的一方,一定不能認為對方的忍讓是理所當然,而是要心存感激,能寬容你的人一定是有「愛」或者有「敬」的。
人說「性格決定命運」,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我們的處事態度多半會左右事物的發展方向,也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未來。而性格養成不是一朝一夕,更多時候是由相互作用形成。
絕大多數時候,性格互補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的。
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別人
人無完人,這可能是有先天性的因素也有後天養成的情況,當我們形成了自己的觀念之後,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可能會趨向「死板」,過於鮮明的是非觀可能會讓我們對事物認知不夠全面。
然而,我們卻應該也必須做到「求同存異」,尊重別人的不同。家庭關係中,或許「退一步「也能」海闊天空」。
你喜歡吃辣的、吃鹹的有自己的理由和偏好,但我們不能不去尊重別人不喜吃鹹吃辣的偏好,這也是出於我們對 別人的基本尊重,想解決這件事情或許並不是很難!
一個人應當時刻尊重他人,尊重不同的觀念。一個人總要嘗試去理解對方的立場,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可以使我們的胸懷更寬廣。——巴菲特
然而,我們卻需要有底線:我們也得尊重自己
如果我們是因為不願意傷害到別人,而不尊重自己的內心選擇,我們可能會傷害的更多,包括自己。
特別是婆媳關係中,我們處於對配偶的愛和對配偶父母的尊重,很多時候不得不抑制自己的願望和偏好,曲從對方的願望。
這種痛苦的選擇往往會壓制住我們的生活熱情和人生的樂趣,生活中就平添了一個消極因素,長期忍受這種壓抑,我們的內心會越來越悲觀。
寫在最後
人生之所以精彩,是我們願意接受身邊的一切,生命之所以珍貴,是我們願意尊重身邊的一切生命。
說給婆婆:
愛和尊重並不是天性,或許是一種能力和力量,我們需要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認識到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人的想法和選擇都是和我們一致的。
特別是對於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我們更要保有這種觀念,想要受歡迎,起碼要讓身邊的人喜歡並尊重我們。
說給媳婦:
借用東野圭吾《紅手指》中的一段話:「必須記住的是,越是老年人,或者說正因為是老年人,內心常常會有不可平復的傷痕。治療的方法很多,周圍的人不能理解。所以我覺得,重要的不是理解,而是尊重。」
不論是站在晚輩的角度或者媳婦的角度,我們面對婆婆或許都應該首先從自身角度出發,做出適當的讓步。
就算是出於實用主義,也沒有人是對自己毫無用處的。
「貴人」大多是別人,而「敵人」多半是我們自己。善待自己和他人,知足常樂,把握當下才是最好的人生態度。
最後,
男人需要的愛:信任、接受、感激、讚美、認可、鼓勵;
女人需要的愛:關心、理解、尊重、忠誠、體貼、安慰。
家人之間何苦相互傷害?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文/神逗奶爸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專注早期教育,分享育兒心得,我是神逗奶爸!期待您的關注,一起努力,做智慧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