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句話叫以養代修,這句話指的是平時好好保養愛車,你的愛車出現故障的機率就會變少,就不用總花錢修車,費時間還操心。在美國,汽車的修理費昂貴,人工費很值錢,所以在國外維護保養更加精細,國內一開始對保養這方面並不重視,有些車的故障就是保養不當造成的,出現故障之後,越修毛病就越多,最後錢也花了不少,然後賣掉了。無論是土豪還是工薪階層,一定要好好對你的愛車進行保養,以後換車的時候,車況好,保值率也高,平時開著也省心。
目前路面上跑的中低端車型大多數都加5W-30型號機油,你到SSSS店,大多數的時候,工作人員也會按照說明書上所標註?的機油型號,進行更換保養的,但絕大多數車友除了首保到SSSS店進行保養之外,一直都在外面的修理廠或者換油中心進行維護保養更換機油,有很多時候,由於工作人員不夠專業,或者對你的愛車應該加什麼型號的機油並不是很了解,或者5W-30型號沒有貨了,或者他們手裡有利潤更高的5W-40機油,這只是舉例說明,有的品牌機油5W-30機油要比5W-40貴一些。那麼加5W-40機油到底行不行呢?
最後還是不建議更換機油的型號,因為你的愛車出廠時已經規定加注5W-30型號機油了,最好別更改型號,機油5w30和5w40區別可以這樣說明:冬季用油有6種,夏季用油有4種,冬夏通用油有16種。1.冬季用油牌號分別為:0W、5W、10W、15W、20W、25W,符號W代表冬季,W前的數字越小,其低溫粘度越小,低溫流動性越好,適用的最低氣溫越低;2.夏季用油牌號分別為:20、30、40、50,數字越大,其粘度越大,適用的最高氣溫越高;3.冬夏通用油牌號分別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2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代表冬用部分的數字越小,代表夏季部分的數字越大者粘度越高,適用的氣溫範圍越大。5W-40與5W-30的區別只是後面數字之差,40可以在夏季40度以下氣溫環境使用,30可以在30度以下氣溫環境使用。
機油5w30和5w40詳細介紹如下:
1、等級指標:
機油的等級指標國際上通常使用美國石油協會(API)標準。API通常採用兩個英文字母來表示,頭一個英文字母機油適宜的發動機類別,S代表汽油機油,C代表柴油機油;第二個英文字母代表機油等級,按字母順序的先後,第二個字母的編排越後代表品質越高,可為發動機提供更好的保護,例如API SL,它比API SJ、SH、SG等級別的發動機油性能更高。通常,高性能的轎車應用API SL或SJ級別的機油;一般的國產車型用API SG或SF級別的機油。也可以按照發動機製造年限來選用機油,SF適用於70年代中期或80年代後期的汽油發動機;SG適用於80年代後期的汽油發動機;SH適用於1993年以後1998年以前生產的發動機;SJ適用於1998年以後生產的發動機。
2、黏度溫度指標: 我們僅知道潤滑油的級別分類還遠遠不夠,還必須通過的黏度和溫度指標來選擇機油。 黏度指標:國際公認的分類是SAE分類,SAE是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的英方縮寫。SAE分類中,分為低溫黏度等級SAE 0W(W代表冬季)、5W、10W、15W、20W、25W,數字越小,代表低溫運轉越好,如0W代表在零下30度仍然保持良好潤滑性;5W代表零下25度;15W代表零下15度;20W則代表零下10度;25W為零下5度。除了低溫黏度等級外,還有高溫黏度等級SAE20、30、40、50、60,數字越大,表示機油的粘度越高。通常天氣熱時應用黏度高的機油,但在寒冷的天氣應用流動性較好的黏度低的機油。另外高檔汽車或新車由於機件配合間隙較精密,應用流動性好的黏度稍低的機油,但較舊的車,由於機件間隙往往磨損較大,可選用密封性較凝結的高黏度機油。
感謝閱讀我的文章,謝謝分享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