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遊戲》之後,再也沒有一部劇能像現在這樣,把阿信震撼得顱內高潮不斷了……
苦等了一個月之後,10月的第一天,HBO出品的年度現象級科幻大劇——《異星災變》第一季終於結局了:
還記得9月初,剛剛更新第一集時,這部劇就被豆瓣網友們毫不吝惜地打出了9.1的高分:
以至於很多觀眾紛紛留言:「怒打五星,一集封神」、「年度最佳神劇,沒有之一」、「國慶啥都可以不幹,但這部劇不能不追」……
它的導演,正是如雷貫耳,縱橫電影江湖40餘年,人送花名「雷神本神」的現代科幻電影之父——雷德利·斯科特。
有網友調侃道:卡梅隆的片子能流行50年,但老雷的片子500年後都不一定過時,百看不厭。
他的代表作《異形》系列是歷史上深空恐懼的開創者,同時也是科幻怪獸系列中的巔峰之作,《銀翼殺手》更是與《太空漫遊2001》並列成為人類電影史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至今都沒有第三部能夠與之相提並論。
《異形》系列的最新兩部作品《普羅米修斯》和《契約》,也都出自雷老爺子之手。
而《異星災變》,則是《異形》的太空恐怖氛圍和《銀翼殺手》借「複製人」視角鋪陳人類未來的結合。So,這部年度神劇到底能有多好看呢?
(微量劇透預警)
《異星災變》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劇中通過各種歷史與宗教隱喻,將人類對神級文明的嚮往、人類起源之謎、以及機器人覺醒造反的故事都融合在了一起。
說得很複雜,但劇情梗概一句話就可以概括:
神造人,人造人造人,人造人造人,人造人成為了神,神造人……循環
是不是有點雲裡霧裡?別慌,我們下面就來仔細說說。
首先,從《異星災變》的劇名說起。它的英文名叫Raised by Wolves,直譯過來是「由狼養大」的意思。
其實這個片名,引用的是羅馬神話中「母狼乳嬰」的典故。傳說,一對孿生兄弟羅慕洛和雷莫,兩人在年幼時被拋棄,由一隻母狼用奶汁哺乳長大成人。
而劇情,就以埋藏在劇名的「隱喻」中徐徐展開……
話說,公元2145年,地球上的人類徹底被分裂成了水火不容的兩派:信教的密特拉教徒和無神論者。
信仰之別使人類社會走向極端並徹底崩潰,兩派的仇恨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都發誓要將對方徹底斬盡殺絕。
其中,密特拉教徒掌握尖端科技,他們根據經書中記載的暗光子技術,製造出了一種名叫「死靈」的高級人工智慧機器人+終極毀滅武器,對無神論一派進行屠殺,在強大的敵人面前,無神論一派節節敗退。
密特拉屠牛雕像
而「密特拉教」,在現實歷史中,是真實存在過的。
它曾盛行於羅馬帝國時代,主創大膽安排密特拉教取代了基督教成為了未來世界中的唯一宗教,而其中象徵太陽的「索爾」,則成了劇裡密特拉教的偉大神祇。
劇裡密特拉教的「制服」:白盔白甲,胸口與盾牌畫著至高無上的教徽,稍微看過一點古裝片的就知道,這完全就是在隱射十字軍東徵的那段歷史。
不斷念叨著「密特拉鎧甲光明護我身,萬般險惡皆無法傷我」的密特拉信徒幾乎總給人一種「愚昧」的感覺,宗教,在《異星災變》的設定中,是黑化的。
更要命的是,密特拉教徒對於自己的科技實力過於自信,事實上,他們根本沒有能力控制「死靈機器人」,只能任由這些機器人對地球上所有的人類進行無差別的滅絕式攻擊。
最終的結果是,地球和人類文明雙雙被推向了毀滅,一場人類的逃亡行動即將開啟。
《異星災變》中被死靈機器人攻擊得體無完膚的人類世界
也是在這個時候,為了能夠先密特拉派一步,無神論者中的一名工程師俘獲了一臺女性死靈機器人,並成功地改寫了她的程序,把她變成了一個能服從人類、充滿母愛的「母親」。
於是,連同另外一名被改造過的男性服務型人工智慧機器人「父親」,兩個機器人帶著十二個人類冷凍胚胎開啟了星際逃亡和再造人類計劃。
《異星災變》中死靈機器人被無神論工程師改造期間
在自動駕駛飛船的帶領下,「母親」與「父親」前往離地球600光年之外的克卜勒-B22行星,按照無神論工程師內置的目標,重建理想中的擺脫了愚昧迷信和紛爭的伊甸園。
作為劇中的主角,「父親」和「母親」到達克卜勒星之後,立刻按照他們的「造物主」設定好的程序指令,孕育人類胚胎。
在這個過程中,「母親」僅僅是轉換器,負責為胚胎提供必要的能量,孩子們在營養液中自己就泡大了。
然而好景不長,由於克卜勒行星生存環境和氣候條件都極度惡劣,要想將六個孩子養育成人非常困難。
更可怕的是,由於「父親」的疏忽,孩子們的食物中都殘留有微量的、難以發現的核輻射,於是幾年後,六個孩子只剩下了坎皮恩——他的名字寓意著希望。
劇中還設計了一段場景,當一個女兒不小心掉入洞穴中時,「母親」蹲在洞邊,悲傷地發出了母狼般的嚎叫,所以不難發現,「母親」對應的就是神話傳說中的「母狼」。
人類所有的希望,現在只剩下坎皮恩了,在絕望的情緒之下,為了讓兒子能平安長大,從而完成「造物之」的指令,「父親」決定聯繫尚在太空中流浪的其他人類。
毫無疑問,「父親」這一過於天真的想法,招來的只能是壞人——地球上的禍亂之源,密特拉教徒。
這群人一落地就盤算著,搶走坎皮恩,殺了「母親」,然後將所有食物據為己有。
激烈的爭奪中,「母親」的隱藏暗門——「死靈機器人」模式被喚醒,一場針對「劫匪」的血腥屠殺就此開始。
由於「造物主」給「母親」設定的終極指令是不顧一切保護孩子、保證人類種族的延續,因此,她不僅將搶孩子的敵人團滅,還更進一步,將所有靠近這顆星球的除孩子以外的成年人都判定為潛在威脅。
於是,她飛上本來已經準備逃離克卜勒星的密特拉教方舟,將人類全部清除。
「母親」的大殺器就來自她的那雙眼睛,以及發射出的超強次聲波。
接下來的故事,就是死裡逃生的密拉特教徒與人造人家庭的各種鬥智鬥勇,但多數情況下,人類都抱頭鼠竄,在「母親」的攻擊下毫無招架之力。
這多少有些諷刺,造物者造出了「母親」這種戰爭機器,反倒被毀滅得一乾二淨。事實上,類似的「弒父」情節在老雷的作品中十分常見,《普羅米修斯》中人類謀局「工程師」,仿生人保留下異形,都契合著這一凹槽。
大衛,人造AI,貫穿異形宇宙的關鍵角色
不同的是,爭鬥和殺戮之中,人類更多地表現出了對戰爭的迷戀,而」母親「對這種狀態卻十分厭倦,她說道:
「我更希望我能恢復到出廠設置……儘管被教養成和平主義者,我兒子坎皮恩和他的兄弟姐妹卻經常玩打仗遊戲,他們能從這種遊戲中收穫什麼?我完全無法理解。」
但故事到這裡,遠沒有結束,雷神老爺子的另外一項絕招,第三方勢力——克卜勒行星本土的神秘文明和怪異物種相繼加入進來。
更為神奇的是,」母親「和在克卜勒星上流亡的殘存的人類總是會在耳邊聽見猶如神啟的低語聲。
最讓人驚掉下巴的是,作為一個機器人的「母親」,居然懷上了自己孩子,而且一半是作為機器人的矽基生命,一半是作為地球物種的「碳基生命」,需要吸食機器人的白血和人類的紅血來供養。
而「造物主」這時才告訴她,之前的人類胚胎都是給她練手的,這才是她真正的終極使命。
在最後一集中,母親最終將自己的寶寶生下(看上去就是個終極大殺器),預示著一個更大的危險的到來。
另外「母親」和「父親」還發現了一直尾隨跟蹤,並試圖謀殺她的克卜勒原著民原來是4萬年前,在地球上早就已經滅絕的尼安德特人……
更讓觀眾迷惑的是,「母親」還找到了《普羅米修斯》裡的「工程師」的標準頭盔,讓人大呼是不是看串了片兒:
《普羅米修斯》中,「工程師」的頭盔
引得一眾網友驚呼:
雷老爺子的作品中經常出現造物主—人, 人—人造人的兩重造物關係映射, 從《普羅米修斯》中法鯊扮演的機器人「大衛」,到《異星災變》中的「母親」,莫不如是。
雷德利本人也說:"這是一個獨特且充滿想像力的世界,並融合了各個角色的心境掙扎和生存問題。究竟是什麼使我們成為人類?什麼能夠構成一個家庭?如果我們能夠消除混亂並重新開始,會是如何?"
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雷德利對於高級人工智慧的失控以及人類前途的隱憂。
在《AI新生》一書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科學家、人類兼容人工智慧中心主任斯圖爾特·羅素教授就指出:
超級人工智慧的成功將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或許是人類歷史上的最後一個事件。
《AI新生》作者,斯圖爾特·羅素
能對環境和其他物種進行控制是我們使用智慧的結果,所以一想到其他比我們更聰明的東西,無論是機器人還是外星人,我們就會立刻產生一種不安的感覺。
大約1000萬年前,現代大猩猩的祖先創造了進化出現代人類的遺傳譜系。然而,本是一家人,大猩猩卻被人類殺戮到了滅絕的邊緣,如果人類不主動收手,那它們就毫無未來可言。
人類肯定不希望在超級智能機器面前處於類似的地位,斯圖爾特·羅素稱這種情況為「大猩猩問題」。
所以,具體而言,大猩猩問題就是,人類是否能在一個擁有更高智能的機器的世界裡保持人類至高無上的地位和自主權的問題。
另外一個關於人工智慧的問題就是,人類試圖將自己的目的灌輸給機器,從《異星災變》中來看,這似乎也註定要失敗。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稱為「邁達斯國王問題」。
邁達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傳奇國王,他如願以償地得到了他想要的點石成金術——但他碰過的任何東西都會變成金子。
當他發現這其中包括了他的食物、水和他的家人時,已經太晚了,他最終在痛苦和飢餓中死去。同樣的主題在人類神話中無處不在。
在歌德的「魔法師的弟子」的故事中,魔法師的弟子學魔法師念咒語,指示掃帚去打水,但他沒有說打多少水,也不知道如何讓掃帚停下來。
人工智慧的先驅、圖靈的同事I. J. 古德,1965 年,他發表了著名的論文《關於第一臺超級智能機器的一些推測》,和圖靈一樣,他也擔心智能會失去控制:
超級智能機器可以被定義為智能遠遠超過了人類智力活動的機器。既然機器設計是智力活動之一,那麼超級智能機器就可以設計出更為智能的機器。這無疑會帶來一場「智能爆炸」,人類的智能將被遠遠拋在後面,望塵莫及。
因此,如果智能爆炸真的發生了,又如果我們尚未能解決僅僅稍微超越人類的智能機器的控制問題,比如我們無法阻止它們進行這些遞歸式的自我完善,那麼我們就沒有時間解決控制問題,人類也就完了。
但事實究竟是怎的呢?對我們的文化而言,逐漸淡化驕傲和嫉妒是感知自我價值的重要因素,這一點很重要。
正如尼克·波斯特洛姆在他的書《超級智能》的結尾所說的那樣,人工智慧的成功將催生「一條文明軌跡,實現富有同情心地使用人類被賦予的宇宙資源的文明的進步」。
如果我們不能充分利用人工智慧的優勢,那麼我們只能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