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文化大國,經過幾千年的歷史發展和傳承,有著太多的傳統文化流傳至今。從唐詩宋詞到元曲小說,從國學經典到民間文化,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有著獨特的魅力,散發著智慧和哲理的光芒。而在這眾多文化當中,俗語文化就是一大亮點。
俗語文化,又叫民間諺語,在我國民間家喻戶曉,有的人把俗語當作口頭禪,還有的人終生奉行一句俗語。這些俗語都是古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加上自己的觀點解析,出發點是善意的,無非就是讓後代在以後的生活中可以少走一些彎路,更快地了解世態炎涼和人生的道理。
大多數俗語都是記錄農村的真實生活,比如「正月十五雲遮月,八月十五雪打燈」說的是古人觀察氣候環境而總結的經驗之談,再比如「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說的是倫理道德,還有「別人求我三春雨,我求別人六月霜」說盡了世態炎涼。
俗語發展到如今,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但是有些俗語創作在古代,那時候沒有科學觀點作為佐證,所以到了現在,我們看俗語難免會心生疑慮,有的俗語更是不以為然。但是不論俗語是對還是錯,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年代不同,自然觀點也就發生了改變。
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二拇腳趾頭長,長大了不養娘」就讓人一頭霧水,難道真能從腳趾看出一個人的人品嗎,這句話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
二拇腳趾頭長,長大了不養娘
其實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說第二個腳趾如果比其它腳趾長,等長大之後多半都不會孝順父母。這句俗語我們乍一聽,似乎有點無法理解,看腳趾就能看出一個人孝不孝順,這未免有些危言聳聽吧?想要理解這句話,我們需要看一看人的腳型,其實一共分為三種,分別是羅馬腳、希臘腳、埃及腳。
羅馬腳的腳型是前面三個腳趾頭一般平齊,即便有長短的差距,也不是十分的明顯,這樣的腳型也叫正方形。希臘腳的腳型是第二個腳趾頭要高於其他腳趾,顯得有些「鶴立雞群」,這樣的腳型通常都要穿大號的鞋,也是俗語中「不養娘」的腳型。最後一種是埃及腳,這種腳型是最好看的,五個腳趾由高到底,排列得像是一條斜線。
我們在看完三大腳型之後,就會豁然開朗,原來腳型其實是一個人先天的因素造成的,如果說腳型對以後的生活或多或少有些影響,這個是符合道理的,但是跟孝順扯上關係,未免有些誇大。
古人也知道腳型是天生的,但為什麼會如此說呢?這其實是一個巧合,因為古人很喜歡觀察人,尤其剛出生的小孩,就有很多是二腳趾長的,而他們在長大後又沒有走上正軌,成為了不肖子孫,古人於是就遷怒於腳趾了。其實孝不孝順是一個人內在的品格,和從小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每個人各不相同,不能以生理上的問題來一概而論。
綜上所述,這句俗語的確是充滿了封建迷信色彩,但是俗語背後隱藏的道理是有深意的。這句俗語雖然表面看起來經不住考驗,但是更深層次的含義則是告誡我們要孝順父母,知道倫理道德,不要長大成人之後就忘記了養育我們的爹娘。
我們客觀看待這句俗語之後,才會發現其中的真諦。以客觀的眼光看待俗語,我們才會更加的睿智。
今日話題:你對「二拇腳趾頭長,長大了不養娘」是怎麼看待的,你有獨到的見解嗎,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