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2至4月,上海115個展覽項目被按下了「暫停鍵」,受影響展覽面積達464萬平方米之多,已迫近全年總展覽面積的四分之一。更為嚴重的是,在這數字背後,還牽連著1000多家以展覽業為依託的中小企業。展覽業如何復甦?「失去」的面積該如何「追」回來?這些中小企業該如何免遭倒閉風險?
昨天,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舉辦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給出了答案:對上海所有受疫情影響停辦的展覽,「微門檻」接納!
與此同時,一份由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提議、上海展覽業協會指導,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世博展覽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昨天共同發起的倡議書,也向社會公開發布。《倡議書》明確「不讓任何一個受延期影響的展覽會因沒有檔期和場地而取消」。
上下滑動查看全文
此次受疫情影響的展覽會,不乏類似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夏)博覽會、全國藥品交易會、國際橡塑展等超大規模展會。會展行業上下遊產業鏈很長,除了會展公司,還有從物流運輸到裝飾材料等行業的上千家中小微企業,它們的抗風險能力更是有限。因此,疫情不僅對展覽場館的運營方,對整個產業鏈的負面影響非常大。
談及提議初衷,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總裁唐貴發說,國家會展中心根據商務部和上海有關方面的要求,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一直在積極思考如何復工生產,將損失追回來。
2月10日起,「四葉草」宣布復工,國家會展中心經營團隊的辦公區內,電話、手機鈴聲就響個不停,延期的展會都希望見縫插針,尋找合適的檔期。「這麼看來,路徑其實很清晰了」,唐貴發說,「那就是合力下好『一盤棋』」。通過共享展館檔期信息,打破展館各自為政,統籌展會需求,合理排期,那麼展館的利用率將大大提高,理論上所有受影響的展覽都將有檔期可以延期舉辦。
這樣的「一盤棋」倡議很快得到了業內的響應。在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的指導協調下,《倡議書》由此快速出爐,號召各展館為主辦創造更多檔期、展館選項,全力保障延期項目的後續落地並提供最優服務品質。
儘管作為進口博覽會的舉辦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對於非進口博覽會召開期間的展覽會,對其規模和品質都有一定的要求。但現在,只要不影響到已籤約的,對於受疫情影響暫停的展覽會,一律採取「微門檻」政策,這個「微」可以說「微乎其微」:只要是不影響已有展會排期的,基本上都予以接納。另外,原本像展會預定情況這種信息,展館銷售主管們,都是遮遮掩掩打探,但現在是互通有無的「必修內容」,信息通暢了,檔期安排也能更合理,展館的利用率當然也高了。
疫情之下,擔當為先。唐貴發說:「作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主辦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理應有責任承擔起『挑大梁』的角色,力爭完成既定目標,努力將各類損失降到最低,迎接第三屆進口博覽會的召開。」
2020年11月5日
第三屆進口博覽會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