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想中的家是什麼樣子?都說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不,最近有位荷蘭設計師,就重新定義了「家」的概念,跟手機一樣可以「滑蓋」的屋子,聽說過沒?
上圖你看到的這間小屋,由荷蘭設計師「Caspar Schols」創作而出起名為安娜(ANNA),總共面積差不多有54㎡,最有趣的,就是其頂端的滑蓋式設計了~
小屋採用了雙滑軌的設計,外部的滑軌是房頂+木質屋身,而內部則是一扇大大的玻璃觀景窗,平日裡可以將房子像上圖一樣抽拉開,甚至可以當作露天觀景臺使用~
而夜間睡眠需要隱私的時候,可以將房子的所有部件推合在一起,組成一間小小的房子~
這麼靈活的使用方式,我還是第一次在房子上見到!表示想來一套!
設計師設計這套房子的初衷,其實就是為了逃離城市生活,由於在日復一日的枯燥生活讓她逐漸迷失了自我,所以她迫切需要一個可以說建就建、說拆就拆的度假小屋……
聽起來挺浪漫,但對咱們這種工薪族來說,顯得有點兒不切實際……
但這並不妨礙她追求自己的夢想,說做就做,她最先想到的,就是一棟可以根據窗外天氣、居家場合、自身情緒而進行「改變」的小屋,幫她來擺脫那種死板的生活狀態。
在嘗試了多種方案後,小屋—安娜應運而生。
房屋內部的主體結構,均採用了模塊化設計理念,總共約有26片較大的組裝模塊,其中包括了4個長度為1.5米的螺旋鋼柱材質的地基。
簡單來說,只要你組裝好這26個模塊,房子就蓋好了~根據測驗,小屋的組裝一般需要3名工人花費5天時間即可完成,而後可通過卡車進行運輸,真正意義上的說走就走!
▲拆卸時也很方便,大約需要3天就能完成整棟房子的拆卸
在房間的小細節上,設計師也做了充分的考量,比如「客廳」(不知道中間這部分算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客廳),地板上開了一條條的排水槽,這是為了讓小木屋快速排水,避免水泡而設計的。
當然,如果你想來點兒浪漫的,雨天打開上面這扇玻璃「大天窗」,也是沒問題的~前提是別放家具。
哦對了對了,險些忘了說,木屋的建造材料,大部分都採用了落葉松,只有室內的地板是樺木材質,既能保證堅顧耐用,同時這種原木色還能讓這個小家顯得格外溫馨。
木屋內的取暖一開始本來打算用柴爐,但想想實在不夠安全,就改成了電子加熱爐,燒個水、做個飯,冬季取暖問題,便都迎刃而解了~很巧妙的設計。
▲滑蓋木屋俯瞰圖
你可千萬別以為,這間小木屋只是中看不中用的玩具,實際上它能滿足你對家的所有需求,即便是住下五個人,也完全沒問題!
除了臥室區域原本的大床以外,我們可以看到,樓梯能通向廚房頂端的夾層處,在這裡也有一張大床,睡下兩個成年人不是問題~
再不濟,當你把小木屋左右兩側外棚分隔到兩側後,掛上一張帘子就是兩個房間了~父母睡一邊,一對夫婦帶著孩子睡另一邊,也是可以的,當然,這是比較極端的情況了~
廚房的位置,有簡易的水槽、櫥櫃,另一邊放了張餐桌,滿足基礎烹飪的要求完全沒問題~
浴室則在門外的位置,與主室隔開,雖然空間不大,但隱私性和防水性做的都不錯,總之,有總比沒有強~
椅子也可以隨意擺在屋裡的任何位置,這就看你的「滑蓋」需要移動到哪個位置了~有了這些功能,這間小屋便成為了一個功能完備的小家啦!
如果你擔心玻璃會在夏天聚集熱量,也大可不必!玻璃的材質選用的是水平玻璃,而且經過了特殊的保溫處理,即便是在炎熱的夏日,也不會讓屋內變成烤爐。
當然,要是放到我國南方或者非洲大草原暴曬一天的話,那還是當我沒說吧……
最後,當夜幕降臨時,小屋內緩緩亮起了溫馨的燈光,看著上圖這種場景,我感覺好像進入了童話裡的風景中。
▲夜幕下的小屋安娜
總的來說,這間滑蓋式的小屋還是給了我不少驚喜的,不僅造型優雅、住法靈活有趣,同時也能帶給人無限遐想,給看不到邊的都市生活,增添了幾分希望與色彩~
如果有機會,真想去住住看呢~你覺得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