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大數據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是數據的貢獻者也是數據的使用者,甚至有人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活著的數據。這其實一點也不誇張,信不信你每天都在貢獻和使用數據?我們先搞清楚數據是什麼,你就明白了。
在大數據時代以前,數據這個詞,聽起來挺專業,似乎是IT專業人士才能懂,而現在,我們每個人都經常在與數據打交道,如果還不了解什麼是數據,那就有些不符合時代潮流了。
數據的定義以及與信息的關係
數據就是對客觀事件進行記錄並可以鑑別的符號,是對客觀事物的性質、狀態以及相互關係等進行記載的物理符號或這些物理符號的組合。數據是用於表示客觀事物的未經加工的原始素材。這些表示客觀事物的原始素材,有些是連續的值,比如聲音、圖像,我們稱為模擬數據;有些是離散的值,如符號、文字,我們稱為數字數據。在計算機系統中,數據以二進位信息單元0和1的形式表示,所有能輸入到計算機並被電腦程式處理的符號、數字、字母、模擬量等都叫數據。
與數據經常一起說起的,還有信息,甚至日常交流中,很多人都將數據和信息混為一談。這是因為信息與數據聯繫緊密,但又有區別。數據是信息的表現形式和載體,可以是符號、文字、數字、語音、圖像、視頻等,正所謂上面說到的,數據是未經加工的原始素材。而信息是對數據作具有含義的解釋,信息源於數據,但高於數據。數據和信息是不可分離的,信息依賴數據來表達,數據需要用信息表達出來才能被理解。數據是符號,是物理性的,信息是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之後所得到的並對決策產生影響的數據,是具有人為約定的邏輯性和觀念性的;數據是信息的表現形式,信息是數據有意義的表示。數據是信息的表達、載體,信息是數據的內涵,是形與質的關係。數據本身沒有意義,數據只有對實體行為產生影響時才成為信息。
數據的類型
上面的數據概念還是有些偏學術,我們可以把數據理解更具體一些。也就是說我們日常工作、生活、學習以及娛樂過程中形成的文字、字母、數字符號的組合、圖形、圖像、視頻、音頻等,以及對各種事物的屬性、數量、位置及其相互關係的抽象表示,都是數據。總的來說,常用的數據可以分為文本、圖片、音頻和視頻四類。
其實我們每天都在貢獻和利用數據
我們工作、學習過程中記錄的文字、形成的文本文件、電子文檔,包括word文檔、wps文檔、txt文本、PPT演示稿、excel電子表格、日誌文檔,這些屬於文本或多媒體數據。我們用手機、相機拍攝的照片、掃描的照片,這些屬於圖片數據。我們電話、說話的錄音、各種聲音的記錄屬於音頻數據。我們用手機、攝像機、監控攝像頭拍攝的影像屬於視頻數據。現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在各大短視頻平臺、各大媒體平臺看到的很多都是融合了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的多媒體數據。
有人說,我在家休息,什麼都沒幹,也會貢獻和利用數據嗎?那你每天用手機、家電嗎?購物嗎?帶手環、手錶嗎?說話嗎?會出現在或不出現在有攝像頭的地方嗎?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離不開現代化的設備設施,而這些設備設施隨時都可能記錄著你的數據,比如手機的開機關機、各種設備的使用行為日誌,手環、手錶記錄你的睡眠狀況,各地的攝像頭記錄你的出行狀況,所以說我們生活在大數據時代,不是在貢獻數據就是在利用數據。活在大數據時代,不貢獻數據,也不利用數據,很可能格格不入,甚至寸步難行,2020年新冠肺炎傳染病疫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在貢獻數據也在利用數據的實例,我們在提交自己的健康狀況,同時也在獲取各地其他人的疫情情況,貢獻並利用好數據,才能戰勝疫情、生活得更好。
數據是「未來的石油」
石油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大家肯定都清楚,現如今是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全世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最終將走向智能時代,智能時代靠什麼驅動,是數據,而不是石油。所以很多國家都把大數據研發和大數據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各企業和科研機構也都不斷加大對大數據的研發和應用力度。
看到此,你已經明白什麼是數據,以及為什麼說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貢獻和利用數據了吧。關注「Hotodo導學」,帶您學習通俗的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和IT常識。每天進步一點點,隨時準備著逆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