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第六單元中的前三課,分別是《影子》《比尾巴》和《青蛙寫詩》。
《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現象為題材的兒歌,運用擬人和比喻的手法,充滿童真童趣,寫出了影子與人形影不離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影子的喜愛之情。兒歌共兩小節,語言簡練,句式整齊,偶數句押韻,讀來朗朗上口。
課文配有兩幅插圖,第一幅是小朋友玩跳房子的情境,配合第一小節「影子在前,影子在後」;第二幅是玩輪滑的情境,配合第二小節"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兩幅圖中都出現了影子,旨在幫助學生結合生活體驗理解兒歌。藉助情境來理解「前、後、左、右」這四個方位詞,會在生活中使用這四個方位詞。
《影子》裡出現的一類字有四個:在,後,我,好。二類字有十個:影,前,黑,狗,左,右,它,好,朋,友。本課要會寫的4個字中,要想寫好必須寫好撇,四個字中都有撇,但是撇的寫法不一樣。"在」字中有長撇,「後」字中有長撇、斜撇,「我」字中有斜撇、短撇,「好」字中有短撇。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注意書寫上的區別。
《比尾巴》《比尾巴》這篇富有兒童情趣的兒歌。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愛的朋友。共有四個小節,一、二節和三、四節在結構形式上是一樣的,課文採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比尾巴》一類字有三個:雲、公、車,注意裡面的一個筆畫撇折,雲和公的撇折有點傾斜,但是車的撇折寫的就比較平。這是學生書寫要注意的。二類字有12個:比、尾、巴、短、把、猴、松、鼠、扁、最、公、鴨。
課本裡的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涉及到了比喻,雖然在這裡不會給孩子說比喻的這個術語,但是還是要體會這麼些的好處,使大家生動形象地去體會松鼠尾巴的樣子。
《青蛙寫詩》是一首輕快活潑的兒童詩,作家用豐富而又合理的想像,把池塘裡的美麗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擬人化,並把它們生動準確的想像成逗號、句號和省略號,從而組成了一首生動有趣的小詩。借這樣生動,具體的事物來認識標點,富有情趣,非常適合兒童學習。
《青蛙寫詩》出現的一類字有4個:下、個、雨、們。出現的二類字有10個:寫、詩、點、要、過、給、當、串、以、成。
下面分享試卷。
第一大題、我是小小書法家
裡面有「把」和「在」兩個字,把是左右結構,在是半包圍結構,注意書寫的筆畫和筆順,以及在田字格中所佔的位置,把字寫美觀大方即可。
第二題、課文回顧
第①題是《青蛙寫詩》那課的,把小蝌蚪當成逗號,水泡泡當成小句號,一串水珠當成省略號。
第②題是《比尾巴》,猴子尾巴長,兔子尾巴短,公雞尾巴彎,鴨子尾巴扁。
第三大題,選擇正確的讀音
花傘(sǎn),最好(zuì),一串(chuàn),當成(chéng),這考查的是學生對於聲母:s和sh,zh和z,c和ch的準確認識。
第四大題,讀拼音、寫詞語
下雨,我們,每個,長發,比較,尾巴,好人,後面。全是這幾課的一類字。
第五大題,判斷正誤
第①題,「朋」是左右結構的字,「它」是上下結構的字,這句話是正確的。第②題,「把」字旁的偏旁是「扌」,叫「言字旁」這句話是錯誤的。應該教「提手旁」。
第③題,「長」的第一筆是:一。這句話是錯誤的,應該是撇。第④題,「寫」的偏旁是「冖」,「它」的偏旁是「宀」,這句話是正確的。
第六大題,選擇填空
出現的有「把」和「巴」,尾巴,把我的,「他」和「它」,這個「他」多指男性,「它」多用來指動物。
第七大題,看看周圍都有誰,寫一寫
設計這個題就是為了考查學生們對於前後左右方位的正確使用。觀察點是小朋友的前後左右,而不是我們的前後左右。
小朋友的前邊是小鳥,後邊是木馬,左邊是小牛,右邊是山羊。這個左右的答案和以我們為觀察點的時候,正好相反。
第八大題,句子風車
1.第①題一問一答,誰的小手最乾淨,我的小手最乾淨。這個答案不唯一,可以隨便寫名字。
第②題先寫出了答案是小鳥的歌聲最好聽,所以前邊提問的一定是:誰的歌聲最好聽?
2.看圖仿寫句子:第①題,我要睡覺啦!第②題,我要吃飯啦!
第九題、按課文內容補充填空
因為課文是要求背誦的,而且課文朗朗上口,非常適合孩子們誦讀,背過兒歌不成問題,主要是考慮學生這些字是不是能寫準確。
還找出裡面的一對反義詞:長和短,兒歌中一共寫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等動物。
第十題、快樂閱讀
小短文的題目叫《誰的耳朵》,只要學生認真讀拼音,就能看懂短文,裡面寫了驢、馬、象、貓、猴、狗幾種動物的耳朵。
驢的耳朵特點是長,馬的耳朵特點是短,貓的耳朵是尖,猴子的耳朵是圓。
還知道哪些動物的特點,這個沒點生活經驗,或者閱讀少的是很難回答的,參考答案:兔子的耳朵長,公雞的耳朵小。
今天分享到這裡,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