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的保健、治病功效
幾年來,社會上廣為流傳吃螺旋藻對多種疾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1.防治心腦血管病:能降血壓,降血脂;
2.防治糖尿病:能補充多種維生素、降血糖;
3.防治胃炎、胃潰瘍:螺旋藻含有葉綠素,對胃黏膜有修復作用;
4.防治肝炎:螺旋藻中的硒能抑制病毒複製,胺基酸能恢復肝細胞的功能;
5.抗癌:螺旋藻中的硒有抗癌作用。
此外,螺旋藻還具有增強免疫、調節血脂、延緩衰老、促進生長發育和抗輻射等功效,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為「人類21世紀的最佳保健品」。
螺旋藻因其外形呈絲狀螺旋體而得名。螺旋藻是一種水生藍藻,是現存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已有幾億年的歷史。螺旋藻細胞含光合作用的色素(葉綠素和其他輔助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它們的生活方式是「自養」的。
研究發現:螺旋藻中蘊含著極其豐富而均衡的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對於防老抗衰,增強機體免疫力,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症有極為顯著的作用。
海水螺旋藻——「貴族食品」的普及
據報導,我國海水螺旋藻已大規模養殖成功,打破了「螺旋藻不能在海水中養殖」的斷言,取得了世界首創成果。海水螺旋藻營養成分全面、均衡,人體吸收利用率達到90%以上。而原來,螺旋藻只能生長在全世界3個高山淡水湖中,故產量十分稀少,屬於供不應求的「貴族食品」。
螺旋藻並非「包治百病」
螺旋藻的食療作用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從不同側面、不同方向進行調節、修復和治療的,是一個系統工程。由於是全面調整人體功能,就避免了單純藥物、單方面功能的偏激引起的副作用。公正而言,螺旋藻對防治多種疾病都有一定的作用,是一種很好的保健品,但它不能「包治百病」。
螺旋藻特別適用於以下人群:「亞健康」人群、免疫功能低下者、多種慢性病患者、中年知識分子、身心疲憊的白領階層及老年人等等。
螺旋藻不可多食
同海水藻類一樣,淡水螺旋藻的含碘量也比其他食品高。原因為:藻類幾億年前生長在大海中,幾億年來大自然的進化賦予它有吸收、聚集水中碘的功能,因此大多數藻類屬於「高碘食品」。故患有甲狀腺功能紊亂(甲亢、甲減)者應慎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日常食物中並不缺碘,所以藻類食品最好別吃太多,以免碘攝入過量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危害。藻類和魚類一樣,也存在重金屬汙染問題,特別是十多年來近海汙染特別嚴重,故螺旋藻不宜過量食用。 螺旋藻性寒,脾胃虛寒、習慣性腹瀉者慎用。
不要偏信廣告宣傳
如今的保健品廣告,大多有誇大宣傳、擴大適應症的嫌疑。螺旋藻曾被廣告炒作成「靈丹妙藥」,但其實所有螺旋藻產品,其主要成分都是藻類。螺旋藻是屬於「食品類」的保健品,不能把它當作治療藥物。
螺旋藻的確有益於健康,但絕不像商家在廣告中說的那麼玄乎、神奇,只要一服用,就立即會降脂、降壓、保胃、保肝、健腦促智。
許多家長相信廣告中宣傳的「螺旋藻能健腦促智、增強記憶」,故在孩子考試期間,花大錢買高價進口的螺旋藻給孩子服用,幻想出現「奇蹟」,結果孩子考試成績平平,卻因為保健品中的某些成分的副作用而出現高度興奮、多動,夜裡睡不著覺,白天昏昏沉沉,腹脹、腹瀉,嚴重損害了身心健康!
其實,人所需要的營養成分大多可在正常的飲食中攝取(如螺旋藻的大部分成分可從海帶、紫菜中獲取)。若非體弱、年老者,只要平時合理搭配食物,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不偏食、挑食,平衡膳食營養,注重補充海洋產品,大可不必依賴「外來移民」補給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