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扯到中國人身上,通常可以大大提高文章在中文讀者裡的點擊量。這種「標題黨」操作在自媒體圈裡非常常見。
2、製造加拿大「大麻零食」合法化謠言的營銷號文章,利用具有煽動性的誇張語言,再加上有誤導的拼湊圖片(營銷號文中所配商品圖片,全都不是在加拿大大麻合法化之後出現的),迎合注意力不強的大眾讀者,製造恐慌。
3、再強調一遍:大麻食品在加拿大,目前並沒有合法化,它的合法化或將在大麻合法化的一年內;即便合法化了,也有專賣許可證制度與包裝規範,而且相當貴,你無法「隨便」地買到大麻食品,更不可能「不知情」地買到。
4、網上可以找到ca域名賣「大麻食品」的網站,這和「合法化」本身並無關係。ca域名,並不需要在加拿大境內註冊,伺服器也不需要放在加拿大,即便你抓到了從這裡寄出的大麻製品郵包,也無法對海外的運營主體進行制裁。這就是為什麼網上有很多這類銷售網站。
5、毫無疑問,大麻開放合法化也會產生其它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長期討論,可以簡單搜索一下相關話題的新聞,就會很容易發現加拿大社會一直在討論、反覆權衡。
6、這類營銷號文章的熱傳,其實彰顯了很多國人追蹤海外政治熱點的特點。在國外立法討論或者社會辯論的時候,絕大部分人不會關心,也不知道詳情,即便在海外的華人也不參與。但是可能某一天,一篇社交網絡裡的中文文章會把其實國外早就討論爛的問題,早已澄清過多年的誤解,全部翻出來重新走上輿論場,把大家的情緒煽動起來。仿佛是第一天才聽說這件事,想到這個問題。
查證者:反海外謠言中心
前天,我們在騰訊較真平臺撰寫了關於加拿大「大麻零食」合法化的闢謠。針對的是一篇題為《你絕對想不到加拿大的大麻合法化會坑掉多少中國人的一輩子》的營銷號文章(後文簡稱為《加》)。把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扯到中國人身上,通常可以大大提高文章在中文讀者裡的點擊量,這種「標題黨」操作在自媒體圈裡非常常見。
那麼文章是怎麼把中國人扯上的呢?它的邏輯是這樣的:在加拿大大麻合法化之後,你就可以在商店裡隨便買到大麻食品了。作為中國遊客,如果並不知道大麻成分標註,那麼就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誤購,回中國時,就變成毒販了,會莫名其妙地被抓起來。
這個說法打動了很多中國人,但是如果你對大麻合法化進程略微有所了解的話,就會有疑問,比如中國人在美國旅遊時扎堆的那幾個州,像麻省、加州等等,早在2016年起大麻就合法了。兩年來,去那裡的中國遊客也不少,大部分人捎帶了各種商品回國,相信其中很多人也不懂英文。那各位讀者,有沒有聽說過有人因為「誤購」了當地的大麻食品,回國時被抓起來?如果你沒有聽說過,那為什麼沒有?如果這上百萬人裡,都找不出多少例「誤購」,那營銷號這個「可能性」、「坑掉多少中國人一輩子」,又從何說起呢?除了製造恐慌以外,有其它意義嗎?
描述在加拿大商場裡買到合法大麻商品的可能性,那篇文章裡是這麼說的:
「以往都沒問題,現在卻埋伏著一個巨大的問題⋯⋯你去加拿大不帶楓糖這個說不過去吧?⋯⋯你可以輕易的在加拿大的商店中買到類似楓糖。OK,當你興衝衝的帶回國的時候,抱歉,等待你的恐怕就是一副冰冷的手銬!」(注意:這是營銷號原文)
「以前不是大家一直帶回來的?超市裡也有賣啊。這個就是我今天要說的,你買的並不是普通的楓糖漿。或者說類似楓糖漿在當地已經很普通,但是對你而言卻是要命的東西。這是混合了大麻的楓糖漿!我再把圖仔細放大給你看,看到我標記的地方嗎?」(注意:這是營銷號原文)
「腦子壞掉的加拿大人在大麻合法後。已經把大麻加入了各種食品、飲料之中,對於我們的大部分不了解的國人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喝瓶可樂你也在吸毒,你能想像嗎?」(注意:這是營銷號原文)
「大麻,目前已經混入了加拿大的很多食物。作為我們中國人,我們可以避開不去碰大麻本身。但是我們又有多少人能逃得掉那些含有高濃度大麻的食品?隨便買包煙抽抽?你抽的是大麻煙。買包軟糖給孩子吃?抱歉,你在給孩子吸毒。棒棒糖也逃不掉,看到THC標誌了?那隨便買兩塊蛋糕吃吃?不好意思,濃度高到1000mg的THC會讓孩子發狂!而普通蛋糕店裡的也都是大麻蛋糕,看到那個綠色的葉子標誌嗎?你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買回去自己吃或者給孩子吃嗎?⋯⋯我們能分得清楚嗎?很多英文並不好或者不懂的國人根本不可能知道這是大麻巧克力啊?」(注意:這是營銷號原文)
⋯⋯
那篇文章本身很短,主體內容就是這些,多次出現的重點詞句自然是「已經混入食物」,「隨便買買」,「不知情」,之所以顯得長,是因為迎合注意力不強的大眾讀者,使用超短句分段,間或雜有各種各樣的配圖。
對於讀者來說,這些話給出了很明顯的信息:
1.大麻食品已經在加拿大普通商店裡泛濫了。可以「隨便買到」。
2.這些食品的標註並不清晰,如果你不懂英語,就可能「不知情」的中招。
3.這些現象是在加拿大大麻合法化之後大規模出現的,或者惡化的。
我們的寫作思路主要澄清三點:
1.大麻食品在加拿大,目前並沒有合法化。它的合法化或將在大麻合法化的一年內。
2.即便合法化了,也有專賣許可證制度,與包裝規範,而且相當貴,你無法「隨便」地買到大麻食品。更不可能「不知情」地買到。
其實「誤購」方面的考慮,在大麻法案立法時,是談論過很多的。因為即便加拿大本土公民,也有不少人不會英語或法語,或者雖然語言無礙,但並不了解大麻的意思或害處。所以合法化之後,在包裝上,加拿大推行政府嚴格規定的標識,宣傳大麻害處的注釋,以及平實的底色,加上專賣店制度,使得「誤買」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操作。
(加拿大的大麻包裝法定規範)
這類文章被熱傳,也彰顯了許多國人追蹤海外政治熱點的特點。在國外立法討論或者社會辯論的時候,絕大部分國人不會關心,也不知道詳情,即便在海外的華人也不參與。但是可能某一天,一篇社交網絡裡的中文文章會把其實國外早就討論爛的問題,早已澄清過多年的誤解,全部翻出來重新走上輿論場,把大家的情緒煽動起來。仿佛是第一天才聽說這件事,想到這個問題。
3.文中所用的商品圖片,全都不是在加拿大大麻合法化之後出現的。
營銷號文章裡的配圖全部東拼西湊、張冠李戴,跟加拿大大麻合法化根本不是一回事
那營銷號裡這些吸引人眼球的圖片是什麼地方來的?都是往年散落在網絡上的,來源不一。
比如史丹福大學有一個研究菸草廣告的網站[1],它曾經在2016-17年系統性地搜集過大麻廣告圖片。其中有些是實際出現過的合法或非法商品,有些是各國民眾自製的產品。還有些圖中的產品現實中並未出現過,只是被用於宣傳或抵制大麻而製造出來的精美海報。
你可以在這個資料庫裡找到《加》文中「隨便買兩塊蛋糕吃吃」的圖片:
這是在2017年6月份入庫的圖片,其創造時間毫無疑問更早於此。
比如《加》文中的最漂亮的大麻巧克力包裝:
也可以在圖庫中找到,同樣是2017年6月入庫:
還有這張描述為「買包軟糖給孩子吃?抱歉,你在給孩子吸毒」的圖片:
當然也是2017年以前的,如果你仔細看商品包裝,會發現上面用大紅字標明「僅供醫療用」(medical use only)、「請勿讓兒童接觸」(keep from children)、「禁止轉賣」(no resale)的字樣。這實際上是種醫用大麻藥品。
(見紅框處)
還有一些圖更加古老,比如你可以在2013年的一篇文章裡[2]發現這些:
《加》文中描述的大麻巧克力。
2013年版本的圖片下方寫著「2007年美國緝毒局摧毀一家製造大麻食品的公司時發現」。
《加》文中描述的大麻冰淇淋。
2013年版本的圖片下方寫著「Dixie Chills 公司生產的醫用大麻冰淇淋」。
《加》文中的大麻爆米花。
如果你能留意照片裡的保質期,9月17日,對比加拿大大麻合法化的時間,也不會被這張2013年的老圖輕易騙到。實際上如果你記憶力比較好的話,應該能回憶起早在兩年前美國加州大麻合法化之時,這圖已經在中文網絡裡騙過一輪流量了。
網上你要搜圖片,那什麼都有,無論什麼熱門社會議題,隨時可以搜到幾百張。如果我把各個國家地區、各個時間段、各種背景的老圖片搜羅一大筐,然後跑出來論證,這是加拿大2018年10月17日讓大麻合法化的後果。大家覺得看這樣的文章,有意義嗎?新聞不是這麼做的。
我們寫了上一個闢謠之後,爆款謠言文章的製作群體表示不滿,他們認為加拿大的確容易「買到」大麻食品,於是寫了第二篇文章列了幾個ca(加拿大)域名的網站在銷售大麻食品來說明。這和第一篇裡論證的『誤買』已經不沾邊了,畢竟一個人在網上如果能夠尋找到大麻食品銷售網站,並且選中商品,下單,付款,購買,這你總不能說是人家是不懂英語隨便買到的吧。
以ca為域名的銷售銷售的大麻食品網站
加拿大當然存在非法大麻食品(注意,存在不等於泛濫),因為很簡單,如果不是難以禁止,那麼加拿大此次也不會開放大麻合法化。但是「大麻食品」的出現與「合法化」本身並無關係。
由於大麻易於種植、交易,用家裡的後院都可以生產,而加拿大地廣人稀,有大量無人區,警方根本沒有人力去查禁。大麻的實際危害,可以確證的是,它會導致神經系統產生幻覺,吸大麻後駕車,易出現車禍(這與酒類相似),以及有輕微的心理成癮性(比香菸弱一些)。所以在加拿大政府的眼裡為了打擊大麻,耗費巨額成本,從社會角度看,並不經濟。
而且,更加糟糕的是,加拿大政府發現,由於禁止而產生的大麻暴利,導致滋生大量黑幫,讓地區犯罪率上升。普通人購買大麻時,需要接觸毒販,毒販為了更高的利潤,會引誘這些人接觸更加厲害的毒品,比如海洛因,並將其拉入銷售網絡,進一步推廣毒品。
在網絡時代,查禁就更為困難了。ca域名,並不需要在加拿大境內註冊,伺服器也不需要放在加拿大,即便你抓到了從這裡寄出的大麻製品郵包,也無法對海外的運營主體進行制裁。這就是為什麼網上有一些這類銷售網站。
毫無疑問,開放合法化也會產生其它的問題,比如年輕人會不會由於更加容易地買到大麻,而提高大麻的普及率?這些問題都需要長期討論,可以簡單搜索一下相關話題的新聞,就會很容易發現加拿大社會一直在討論、反覆權衡。不是本文能夠講清楚的。
但是,可以看到一些合法化後的真正變化,比如打開上面截圖中的cannabiscare網站。你會發現,每個商品旁邊都標註著out of stock,意思是沒貨了。
為什麼沒貨?是賣得太好了,全斷貨了?不是的。你點進網站的聲明,可以看見它們的說明:
「我們下架了所有大麻食品,因為加拿大大麻合法化了。我們要僱傭律師申請合法銷售。」
很有意思吧?因為大麻合法化了,所以我們下架了,正在向政府申請合法銷售許可。因為如果能合法賺錢,何必冒著坐牢14年的危險呢?
而除了收稅以外,政府就可以向它們提出各種要求。比如,最簡單的,包裝。大麻被兒童誤食,可能是大麻最為致命的危害之一。除了對包裝的規格樣式有要求之外,合法銷售、嚴格管理的大麻食品,會做出兒童防護。與前文所貼的那些五顏六色誘惑性的外殼完全不同。
舉例:美國加州大麻糖的外包裝
加州大麻糖包裝的防兒童誤觸設計,需要用某種特定方式才能打開
非法銷售啥也不會管,包裝怎麼漂亮怎麼印,直接撕開就行。以美國加州的經驗來看,法律所規定的專賣店銷售,嚴格的入店證件檢驗,樸素且兒童無法打開的包裝設計,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它不但杜絕了誤買,也減少了誤觸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1] http://tobacco.stanford.edu/tobacco_main/index.php
[2] https://www.huffpost.com/entry/marijuana-edibles_n_4098967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平臺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有更多問題求較真?點擊「閱讀原文」使用搜索+提問。了解真假,你比別人快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