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有一件事鬧得沸沸揚揚,頻上熱搜,那就是北京大學在河南的國家專項計劃招生遇到了麻煩。
國家專項計劃是針對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的優惠政策,錄取分數一般略低於正式投檔線,相當於適當降分。2019年北大在河南的正常錄取分數線是684分。
北京大學在河南省「國家專項計劃」理工類招生計劃共有8個,按照順序志願的規則錄取。
但北大招生辦後來發現,在填報志願的考生中考生中,第6名667分,而第7名542分,第8名536分,分數相差極大,可以說有斷檔的現象。於是招辦人員以成績低、容易退學為理由,三次退檔第7、8名兩位考生,錄取了第二志願分數為671分的兩名學生。
此事在網上公開後,輿論的力量非常強大,北京大學隨後成立專項工作組調查此事,召開專題會議,宣布此前招生辦公室的退檔理由不成立,決定補錄已被退檔的兩位考生。
此事當時就告一段落。不過還是有人討論起,這兩位學生能不能適應北大的教育強度,畢竟他們都只是剛過了一本線,跟其他中國最頂尖的學生一起學習,人家老師可不會照顧小數,放下多數,會以大多數同學的平均水平來衡量授課難度。
果然,在新學期剛開學,就爆出了,雖然他們只是選擇了地質學這種大家眼裡比較容易的學科,但這兩位同學並不能完全適應北大的學習強度,面臨極大的困難,已經掛科了20多分。當然,他們還會有在這個學期重修的機會,但需要付出的努力,不是一般的大了。
有人認為,他們如果這個學年還沒有修復學分,而在明年被退學,然後再報名高考,估計也要後年才能參加,即使獲得的成績相當,也將會耽誤3年,還不如去年就找一家適應的大學就讀。
事實上,即使是通過正常途徑錄取到清華北大的同學,也有很多不能順利拿到畢業證,拿到錄取通知書等於拿到畢業證書的時代早已經過去了。
所以,進入了象牙塔的天之驕子們,也是需要繼續努力,搞好學習,才能順利拿到畢業證,同時也能為進入社會做更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