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人生幸福還是不幸福,是不是取決於成功呢?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回答「是」或者「不是」的問題。
然而又有誰可以豁出去說,我就是放棄成功,所以才看上去很幸福。
但凡,有一丁點兒的希望,不論是在什麼狀況或者抉擇之下,你都會覺得更加有利的一方。不是麼?
1、上大學,會帶來成功嗎?
誠然,在我們都走過應試教育的這些年,很清楚高考給每一位同學帶來的影響力與成就感。
有人覺得,人生中的重要幾步,其中高考算是十分有分量的一種。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會很順利地通過這一關。
有人能考取理想中的大學,有人離得985和211遙不可及。
同學,你覺得大學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帶來更多的學習資源?找工作更多機會?還是覺得面子過得去?
高考,幫助我們走向一所好大學。
衝著這一個目標,確實值得所有人全力以赴且狂熱追求。
2、不上大學的人,還有希望嗎?
但是,越來越多的資料也證明:
有一些高考之後就放棄大學的人,走上社會,經歷幾年打拼開始創業,也過得很不錯。
而很多進入大學之後,學習成績不再像是高中時代那麼穩定,還受到更多未知的驚奇衝擊,在學習上也不是那般費盡心思。
因而,就算是進入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因為已經迷失了對學習意義的思考。
四年下來,少了收穫,多了一些「油膩」。
我並不知如今所有的年輕學子們,是不是在經歷打擊後都會選擇逃避?
可是,這些都是我們正在擔憂的。
3、若有希望,請好好高考
我記得享譽矽谷的思想家彼得.蒂爾曾經說過,他在PayPal時,總會招聘一些常青藤畢業生,後來卻發現這些名校的畢業生也不過如此。
那麼,他想要表達的核心是什麼呢?
是不是說高考沒有必要參加?
還是指年輕人們都不要再進入大學進修了呢?
當然不是。
儘管他想要表述,在矽谷所見到的一些沒有上大學卻有著才華橫溢的人,實際上要比常青藤的畢業生們更加踏實。
4、為什麼呢?
這其中涉及到比較複雜的「教育回報成本」的概念與邏輯。
縱使情況不是我們預料的理想樂觀,但我依然堅持一個想法:
只要有機會,請一定要好好高考。
這不是一個需要放長遠去看「未來職場敲門磚需要學歷文憑」的言辭,更不是一個孩子們不是讀書還能做什麼的說法。
的確,讓一部分有創新能力的同學去創業,有助於他建立更宏偉的大局觀。
只是,完全可以不必影響高考啊。
這不是什麼交叉線,也不是兩者取一的選項。
在人生的賽道,高考已經擺設好既定的障礙,要讓羽翼變得豐滿,何不將高考之門當作成長的跳躍線?
且將這一步邁過去,再看你接下來的校園時光的價值。
若可以抓住時間補充能量,總歸有一天,你會發現所有的準備,在某一天都會有用武之地。
從始至終,我們都可以毫無畏懼。
不用先考慮讀大學後能拿的工資等,踏踏實實地將如今過好、學好。
在高考倒計時的第六天,請放鬆心態,開啟一個更寬廣的學習之旅吧。
願準備高考中的你,一點點靠近夢想,一步步走向成熟。
(註:本文原創,圖片來自網絡,如需轉載請告知,不甚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