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出國留學受阻怎麼辦?國內借讀、中外合作辦學擴招 教育部多措並舉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及各國(地)入境、籤證、航班等政策限制,部分我國學生赴境外國家和地區留學的計劃被迫改變、延遲甚至取消,不少留學生面臨就學困難。9月16日,教育部官網發布系列舉措,切實解決這類學生的現實困難。
教育部提供的舉措包括鼓勵遠程教育、允許留學人員先行在國內借讀、中外合作項目擴招等方式,但在具體落地上,還待進一步明確。對於今年秋季入學的留學生來說,可供選擇的時間也已並不充裕。
允許留學生國內借讀
鼓勵網課學習是第一個舉措。教育部表示,將合理引導學生在國內通過遠程教育方式繼續完成學業,同時及時回應解決留學人員普遍關心的學歷學位認證等政策性問題,明確留學人員受疫情防控影響無法按時返校而選擇通過在線方式修讀部分課程,以及因此導致的其境外停留時間不符合學制要求的情況,不作為影響其學歷學位認證結果的因素。
「留學生現在普遍情況就是在國內上網課。基本每個學校都有網課的安排,教學系統也很完善。」由於使館不開門,籤證問題難以解決,原本計劃在今年赴美留學的穆透(化名)只能在家開啟了「留學」生涯。他告訴記者,上網課最大的問題在於時差和網絡。「我的課基本都在早上還可以,但肯定有很多學生得大半夜上網課。」
此外,教育部表示,確保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允許高校通過籤訂協議等方式,接收出國留學人員先行在國內高校借讀學習。
據了解,目前該項措施正在各地推進中,但截止目前,記者並未查詢到有高校表示可以借讀。一家留學機構的諮詢老師告訴記者:「目前國內有校區的一些國外大學會把第一學期放在國內上。國內高校短期交流項目不太了解。英國那邊基本都是上網課,沒有什麼變化。」
中外合作辦學擴招
中外合作辦學擴招是此次教育部推出的重點舉措。教育部表示,允許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在保證教育公平的前提下,考核招錄部分符合特定條件的出國留學生,雙向選擇,擇優錄取,為學生提供國內求學機會。
據教育部國際司(港澳臺辦)負責人介紹,此次擴招面向已持有境外大學錄取通知書、原計劃於2020年秋季學期攻讀境外高校本科或碩博士研究生的中國內地(大陸)籍學生。各招生院校根據相關規定和本校實際情況設置報名條件和錄取標準,公開招生簡章。
此次擴大合作辦學招生不納入國家統一招生計劃,不佔用高校原有招生指標,對高校其它各類招生不產生影響。學生完成學業後,達到學業要求的,僅頒發外方高校學位證書,並可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獲得認證。
同時,教育部也公布了參與此次招生的機構和項目,有北京、浙江、廣東等19個省市的約90個中外合作辦學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記者查詢清單發現,包括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等中外合作辦學校,也有清華大學與美國蘇富比藝術學院合作舉辦藝術管理碩士研究生等教學項目。
「我的學校沒有中外合作項目,所以也沒法考慮。這個清單裡的學校和專業數量還是太少。」穆透告訴記者。
記者從寧波諾丁漢大學了解到,學校在9月9日曾發布通知,向已獲得國外一流大學正式錄取通知書的中國籍學生開通國內就讀渠道。申請者需在9月20日前儘快提交相關資料。
如對於碩士階段,申請者需已獲得世界排名前100高校碩士無條件正式錄取通知書,並符合英國諾丁漢大學授課型碩士課程入學標準;獲得國外其他未參加全球綜合性大學排名的一流專業院校(如一流設計類院校、泰晤士財經前50 歐洲商學院院校等專業院校)碩士無條件錄取通知書的學生,學校將通過審核申請材料,由申請專業所在學院組織面試後擇優錄取。學校將按以上要求,根據學生申請時間先後順序以及各專業可錄取名額擇優錄取。
在寧波諾丁漢大學就讀博士的小文(化名)向記者透露:「其實今年很多中外辦學的學校和機構今年招生上都遇冷。比如寧諾分數線直線降了幾十分。二次擴招對於學校和願意選擇的留學生來說都是雙贏吧。」
實施難題待解
「這些措施是針對目前因為滯留在國內的留學生而採取的,顯出了為留學生解決困難的努力,但實施起來會出現各種問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漢語學院教授潘先軍告訴記者,重點在於借讀和交流是否能納入國外就讀學校的計劃,否則沒什麼作用與意義,而且去哪個學校交流與借讀、費用怎麼辦等等,都不是簡單的事情;合作辦學不是應急之舉,能否來得及、如何操作等可能不是短時間就能達成和實現的。
「中外合作辦學的計劃外擴招,會給放棄海外留學的學生提供多一條選擇,也是進行人性化處理。」21世紀教育研究院長熊丙奇認為,這是現行高考錄取制度和高校學籍管理制度之下所能做出的符合政策的調整。而從應對疫情給學生帶來的學業發展影響看,這還不夠。比如對於國外大學留學的大三學生,中斷海外學業想回國求學,根據目前的高考制度與高校學籍管理制度,很難獲得全日制教育機會,或只能選擇計劃外的中外合作項目,或者選擇成人高校、自考助學,顯然大大局限了他們的選擇。
熊丙奇認為,在疫情影響下,這一問題更為突出,國外的學生受疫情影響,可重新申請轉學,但我國的留學生想轉學回國內,卻缺乏銜接機制。從近期看,我國有必要結合高職擴招,實行註冊入學、申請入學,允許有高中畢業證或高中同等學力者直接進高職求學;同時,探索本科院校的插班生制度,讓準備回國求學的學生參加插班生考試,錄取進相應年級求學。從長遠看,則需要探索全面的申請—審核制度,改變全日制高校單一入口,單一評價體系的問題,破除唯分數論,建立多元評價體系。這是讓高等教育融入國際競爭的選擇,也是提高培養質量的選擇。
北京商報 記者 陶鳳 王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