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是近幾年一個很時髦的詞,也是一個飽含幸福度的詞。
記者日前從溫州市衛計委了解到,截至去年12月底,溫州有294.99萬人規範籤約責任醫生(即家庭醫生)。而有效籤約人數為21.41萬,不到規範籤約的1/10。
這兩個數據之間為何會存在差距?家庭醫生對百姓健康生活到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數據說話
有效籤約率不到戶籍人口數的3%
家庭醫生的三種籤約模式
基本型
294萬人的規範籤約屬於基本型籤約,只需一次性籤約,用於規範社區醫生和市民雙方義務,保證市民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規範籤約有效服務的內容不豐富,基本上是健康檔案管理和兒童疫苗接種等服務,難以滿足市民日益強烈的個性化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的需求。」有業內人士這樣說。
改善型
21.41萬人的有效籤約屬於改善型籤約,一年一籤,在基本型籤約的基礎上,溫州市戶籍的參保居民,每年只需花24元,便可籤約一個責任醫生團隊,享受健康管理服務、主動優質服務和優先預約轉診服務。
市統計局官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末溫州市戶籍人口數824.5萬。按此計算,有效籤約率不到3%。
定製性
籤約醫生團隊根據籤約對象的需要和申請,可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目前我市尚未實行該籤約模式。
市民調查
有人點讚,有人說沒啥用
每年花24元就能請個家庭醫生,這讓改善型籤約備受關注。在鹿城區一兒保籤約醫生家長微信群裡,幾乎每天都有家長諮詢育兒問題,群裡責任醫生也會有效回復。一名家長說,籤約後,遇到育兒問題,都會先在群裡問問。
泰順某偏遠社區的一名失能老人,自從在社區衛生院籤約責任醫生之後,社區責任醫生就定期上門開展醫療服務。他說,籤約醫生很熟悉自己的情況,除了健康管理服務,還會有溫情關懷,兩個人像是老朋友一樣。
不過,記者曾走訪市區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向百名市民詢問了解責任醫生籤約服務,很多受訪市民表示不知曉該服務。一些了解情況的市民則有不同的看法:「有時諮詢得不到及時回復,甚至找不到人,不夠貼心。」
醫生苦惱
一個籤約團隊平均要服務200個籤約對象
對此,鹿城多名社區責任醫生表示,他們已經竭力做好籤約服務,有時候確實分身乏術。「這邊要做體檢,那邊電話來了,還有微信上諮詢的,無論先顧哪個,都有人不滿意。」鹿城一社區責任醫生說。「早中晚都有籤約患者諮詢,就連半夜也有。責任醫生也要休息,只能在完成手頭工作後抽空回復。」另一社區責任醫生坦言,若某一個籤約患者諮詢時間過久,相應地就佔用了其他人的資源。
截至去年底,全市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組建1034個籤約團隊,按照有效籤約人數21.41萬計算,一個籤約團隊平均要服務200個籤約對象。
永嘉甌北一社區衛生院負責人稱,他們籤約的很多失能老人多住在偏遠農村,需要社區醫生上門出診。因此,該社區衛生院儘量集體接診,出一次遠門就能服務一個村或臨近幾個村的村民,提高社區醫生的工作效率。
部門解釋
家庭醫生不等於私人醫生
「家庭醫生在溫州仍是一個新生事物,還需要不斷摸索、正確引導。」市衛計委基層衛生與婦幼健康處處長錢正可說,首先市民要明確概念,這裡說的責任醫生是家庭醫生,但不等於私人醫生,家庭醫生更像是你有位當醫生的朋友。
那麼,家庭醫生究竟有多大作用?錢正可說,籤約一個家庭醫生真的不錯,例如,每次門診就診時間不少於10分鐘,醫生有更多時間聽患者訴說病情,相對比目前大醫院人滿為患的快速就診,服務質量更高。另外,籤約後市民遇到健康問題可先諮詢接受就診指導,不用一有事就往大醫院擠,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開藥還可延長單次配藥量等等。通過有效籤約,籤約對象建立健康檔案,享受健康管理,接受健康指導,長期可有效預防「未」病、緩解病情發展進程。
家庭醫生的籤約重點對象為65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病人群,孕產婦,0~6歲兒童,失獨家庭和殘疾人。錢正可說,因此對於一些非重點人群來說,他們的需求相對較少,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交集也較少,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他們會覺得「籤約家庭醫生沒有什麼用。」而對於重點人群的籤約體驗,則明顯不一樣。
誠然,家庭醫生在現階段還存在一些短板,如家庭醫生缺口大、籤約服務針對性不強、家庭醫生團隊激勵機制不足等。但錢正可說,市衛計委將聯合有關部門通過強化基層服務能力水平、完善政策和強化激勵機制、合理設置籤約服務內容、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強化信息化支撐等措施,真正讓家庭醫生成為老百姓健康的「守門人」。
委員觀點
市政協委員張怡懷
要提高「有效籤約」
不妨建立「契約服務評價平臺」
推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是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一項試點工作,目前存在的「規範籤約」和「有效籤約」明顯不同步現象,反映了當前廣大群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的醫療資源之間的矛盾。
要提高「有效籤約」,建議有一個有效的「契約服務評價平臺」,提供醫生和居民之間的互信關係,利用大數據資源信息共享,公開透明每個籤約服務的結果和互相評價,並建立積分制。
另外,要開放公立醫院專科醫師籤約,滿足老百姓的醫療服務需求,建立不同層級的籤約服務內容,規定相應價格的不同籤約服務費,鼓勵更多醫生加入籤約行列,提高服務報酬比例,有效提高醫生的籤約服務積極性,這樣才有可能給群眾提供便捷貼心的服務,引導合理有序就醫。
市政協委員沈潔
全面鋪開家庭醫生制度
需要逐步完善相關工作
在溫州地區全面鋪開家庭醫生制度,需要逐步完善相關工作,如增加投入社區醫護人員教育、培訓、繼續教育的經費等。
可以鼓勵離退休醫護人員,特別是有三甲醫院工作經歷的,主動加入社區家庭醫生隊伍,既可補充基層社區醫護人員不足,同時可以發揮他們自身優勢,把專科知識惠及社區醫院與病人,同時地方政府給予他們一定的經濟報酬。
可以增加對相對不發達地區的社區醫療投入,按各個區域不同的發病譜,有針對性對社區醫生進行培訓。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醫療數據資源共享與遠程醫療服務。
溫州地區應結合自身特點,充分利用民間力量,鼓勵企業參與衛生公益事業,政府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與精神鼓勵。
溫州人也需改變傳統就醫習慣,逐步信任社區家庭醫生,建立新型的家庭醫生與民眾相互理解、信任關係。
市政協委員曾春萍
讓老百姓信任責任醫生
醫療機構一定要籤而有約
如何讓老百姓信任接受責任醫生,醫療機構一定要做到籤而有約。在責任醫生籤約服務起步要注重承諾服務內容,不要追求數量,首先要對低收入、五保戶、高血壓、糖尿病等特殊及重點人群要重點籤約重點服務,政府對特殊困難人群要支付籤約費用。完善社保制度,實行差額化報銷,推行分級診療,讓小病留社區。
政府要加大力度投入基層醫療衛生設施建設,合理規劃社區衛生服務站(室),改善用房難、租賃的問題。學校教育要加大全科醫學生培養,給畢業生一定的政策上傾斜,設立獎勵機制,讓大學生願意到最基層服務。三級、二級醫院的專家門診、大型儀器設備檢查及住院床位等優質資源應優先向基層責任醫生開放,建立通暢的轉診機制。
另外,建議合理調整基層醫療機構收費價格標準,健全責任醫生籤約的獎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