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觀察丨臨時停工恐成長期失業 美國人沒錢花的後果是什麼?

2020-12-22 安青網

北美觀察丨臨時停工恐成長期失業 美國人沒錢花的後果是什麼?

2020-07-09 21:26:50   來源:央視網    

【摘要】

不少經濟學家指出,考慮到相當比例的美國人短期內無法找到工作,佔美國經濟活動三分之二以上的消費者支出將很難恢復到正常水平,美國經濟復甦前景...

就在一些財政刺激計劃即將到期之際,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激增,威脅到了美國經濟活動中最核心的消費者支出,並給持續改善的就業市場潑了一盆冷水。一些經濟學家預計,隨著暫時停工變成永久失業,上百萬美國人將面臨崗位消失的困境。多位美聯儲官員近日表示,美國未來的經濟形勢將取決於能否控制疫情反彈。但目前看來,形勢遠遠談不上樂觀。

美聯儲官員最近都在說什麼?

最近一段時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持續在低位徘徊,基準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跌至0.65%附近。分析認為,因美國新增病例不斷攀升,加劇了投資者對經濟過快重啟的擔憂,為美債帶來避險買盤。市場同時注意到,由於疫情反彈威脅到消費者支出和就業增長,美聯儲官員近日頻繁表達了憂慮。

「我們已經提供了很大的政策寬鬆度。我們可以做得更多,將會採取進一步行動。」美聯儲副主席理察·克拉裡達7月7日稱,美聯儲購買債券的規模「沒有限制」,也可能通過前瞻性指引進一步放寬政策,還將維持其貸款支持,需要多久就持續多久。他還表示,儘管5月和6月的經濟反彈跡象「非常受歡迎」,但美聯儲正密切關注疫情發展,因為它將決定經濟走勢。

△美聯儲決策者們對病例數激增威脅到消費者支出和就業增長表示擔憂,並承諾提供更多支持(圖片來源:路透社)

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拉斐爾·博斯蒂克同日表示:「隨著獲得更多(疫情)數據,我們聽到越來越多這樣的情況。人們再次變得緊張起來,商界領袖變得擔心起來,消費者變得憂慮起來。而且人們確實感到,這種情況可能會比我們預計的時間更長。」他認為,未來3到6周對經濟復甦的步伐至關重要,且步伐可能更慢。

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瑪麗·戴利也稱,疫情蔓延導致重要經濟領域的就業崗位大量減少,雖然許多公司正在慢慢恢復工作崗位,但不會重新僱用所有員工,因為需求已經出現很大下滑。她還指出,州和地方政府目前的狀況「無法維持」,隨著稅收減少和社保服務支出增加,它們將裁員。

據美國勞工部當地時間7月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美國失業率環比下降2.2個百分點至11.1%,非農業部門新增就業崗位480萬個,超出市場普遍預期。就業數據改善反映美國各州開始放寬社交限制並逐步重啟經濟,企業陸續復工復產,增加員工招聘。但在不少經濟學家看來,由於勞工部就業報告的樣本調查是在6月中旬完成的,隨後美國多州疫情大幅反彈,導致經濟重啟計劃暫停,6月就業報告未能完全反映實際情況。

「亮眼」數據掩蓋了什麼?

6月就業報告出爐以後,美聯儲官員頻繁將經濟走勢與疫情反彈掛鈎,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儘管6月數據非常「亮眼」,川普總統甚至專門為此召開發布會,宣布「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月度就業增長」,但越來越多的分析已經指出,當前的就業反彈掩蓋了一個苦澀的事實:可能有數百萬個工作崗位再也回不來了。

「很明顯,疫情對就業市場造成了一些根本性的損害。」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稱,「很多失去的工作崗位不會很快回來。那種認為經濟會恢復到疫情之前狀態的想法,顯然是一廂情願的。」

CNN報導稱,儘管6月非農業部門新增就業崗位480萬個,但幾乎所有重返工作崗位的人,都是此前被臨時裁員的,比如工廠、商店、酒店、酒吧和餐館的員工,隨著經濟重啟,他們也會重新開始打工生涯。但與此同時,多達75.9萬被解僱的美國人發現,他們的工作崗位恐將一去不返(是崗位不見了,而非臨時性失業),這一數字僅次於2009年1月經濟大衰退時期的80.5萬。目前,共有370萬美國人失去了此前的工作崗位,還有數百萬美國人的崗位岌岌可危。

△美國就業反彈的醜陋真相是,數百萬美國人可能會永遠失去之前的工作(圖片來源:CNN)

以現年30歲的凱麗安·巴蘭科為例,疫情暴發前,她的工作是芝加哥市動物園的飼養員。「上級曾告訴我們,飼養員是必不可少的員工,因為動物需要日常照顧。可是,我被解僱了。」她說,自己意識到非必需行業的崗位沒什麼確定性可言,即便疫情結束,「自己可能再也不能回動物園了。這讓我很有壓力,擔心我的崗位可能會被完全砍掉。」

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高級經濟學家海蒂·希爾霍茲指出,目前有超過1000萬美國人被歸類為暫時失業者。但從歷史經驗來看,告訴勞工部自己暫時失業的人群中,有近30%從未找回工作,「這是一個極其合理的擔憂,不是所有人都能重返工作崗位」。

贊迪也稱,那些指望企業重新開張自己就能恢復工作的人會驚訝地發現,暫時的停工可能變成了永久的失業。在這些失業者中,有一些人從事的是即將結束的臨時性工作。如果放在去年,因勞動力市場表現強勁,一份臨時性工作的結束,意味著會有另一份新工作出現。但如今,許多經濟學家擔心,在失去工作崗位的上百萬美國人中,多數人將面臨長期失業。

此外,美國6月的就業數據並未計入很多「將在未來失去工作」的人。比方說,波音公司已經宣布裁員1.6萬人,但迄今為止,這些「被失業」的人幾乎都在工作。同樣,許多零售商號稱即將永久性關閉,但在關門前的大甩賣期間,不少員工還在工作。這些「即將失業者」中的許多人,未來可能成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口中的「長期失業大軍」。

消費者支出疲軟有何後果?

就業市場與經濟形勢息息相關,這是一個常識。但在美國,這一相關性尤其明顯,因為個人消費支出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0%。換句話說,消費主導美國經濟增長。

美國商務部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消費者支出增長8.2%,創下有史以來的最大增幅紀錄,但經濟學家認為漲勢不太可能持續,因為上千萬美國人即將失去失業補助,預計收入也將進一步下滑。

「未來的經濟仍有巨大的隱患。」PNC金融服務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古斯·福徹表示,「個人收入和消費者支出在未來幾個月可能受到巨大打擊,除非國會提供更多的財政刺激措施。」

據路透社報導,一些經濟學家已經致信美國決策者,呼籲根據失業率等特定經濟指標自動發放刺激性補貼,直到有充分證據顯示經濟正在復甦。「在第一輪經濟衝擊中,直接派發的現金是幫助許多人挺過幾個星期難關的救命錢。」這些經濟學家寫道,「即便在企業開始復工、就業開始恢復之後,仍將存在明顯的經濟後續效應,如果人們沒錢可花,需求將繼續低迷。」

△一些經濟學家致信美國決策者,呼籲繼續發放刺激性補貼提振消費者支出,加速經濟復甦(圖片來源:路透社)

超過150名學者籤署了這封公開信,其中包括歐巴馬政府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傑森·福爾曼、前美聯儲經濟學家克勞迪婭·薩姆等人。

一項來自哈佛大學的分析顯示,根據4月份2.3萬億美元救助法案發放的刺激性補貼,對於偏低收入家庭支出的提振效果,要高於偏高收入家庭,多數支出都被用於必需品開支。此外,美國國會在每周失業救濟金基礎上增加的額外600美元補貼計劃將在7月底到期,屆時仍舊失業的美國人將面臨「資金懸崖」,這也是經濟學家呼籲繼續發放刺激性補貼的一大原因。

不少經濟學家指出,考慮到相當比例的美國人短期內無法找到工作,佔美國經濟活動三分之二以上的消費者支出將很難恢復到正常水平,美國經濟復甦前景因此不容樂觀。(央視記者 顧鄉)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臨時停工恐成長期失業 美國人沒錢花的後果是什麼?
    CNN報導稱,儘管6月非農業部門新增就業崗位480萬個,但幾乎所有重返工作崗位的人,都是此前被臨時裁員的,比如工廠、商店、酒店、酒吧和餐館的員工,隨著經濟重啟,他們也會重新開始打工生涯。但與此同時,多達75.9萬被解僱的美國人發現,他們的工作崗位恐將一去不返(是崗位不見了,而非臨時性失業),這一數字僅次於2009年1月經濟大衰退時期的80.5萬。
  • 受新冠肺炎影響 美國失業問題可能長期化
    原標題:受新冠肺炎影響 美國失業問題可能長期化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然而,美國疫情持續惡化,進一步威脅到美國經濟活動中最核心的消費者支出,並給就業市場潑了一盆冷水。一些經濟學家表示,目前已有數百萬美國人失去工作崗位,暫時停工可能變成永久失業,美國失業問題可能長期化。美國勞工部7月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美國失業率環比下降2.2個百分點至11.1%,非農業部門新增就業崗位480萬個。
  • 北美觀察丨疫情下的美國經濟:申請失業金人數飆升 「紓困斷崖...
    分析認為,隨著近來出爐的一系列勞動力市場數據普遍表現不佳,美國國會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如果年底前無法出臺新一輪紓困法案,「紓困斷崖」可能造成的經濟和民生後果將會非常可怕。△彭博社報導,在企業停工和商業限制等措施影響下,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升至三個月高點85.3萬!
  • 北美觀察丨疫情肆虐、政策「空轉」 美國大量失業者恐將墜入「紓困...
    與此同時,隨著越來越多面臨長期失業的人不再具備常規失業救濟領取資格,只能依靠緊急失業補貼等「兜底」計劃為生,一旦國會繼續無所作為,政策繼續「空轉」,這些失業者恐將墜入「紓困懸崖」,失去最後的補助。這樣一來,勢必會令飢餓問題雪上加霜。
  • 疫情還沒控制,川普又遭當頭一棒,專家:失業將長期困擾美國
    可是期限越來越近,美國民眾的失業率卻依舊居高不下,加上疫情的持續惡化,給就業市場再度潑了一盆冷水。一些經濟專家對目前美國的走勢很不看好,認為美國現在已經有百萬人失去工作崗位,而且暫時的停工可能會發展成為永久失業。而且,經濟專家擔心,失業問題可能會成為一個長期困擾美國的問題。這一消息對川普如同當頭一棒。
  • 美國現在有2400萬的失業人口,你知道這個數據對美國意味著什麼嗎
    美國大變天,將近2400萬人讓川普沉默,總統最害怕的事情還是到來了。美國這次的爆發後,在短短的三個星期內,就有2400萬人申請了失業救濟金。第一周才500萬人申請,到了第二周,就有900萬人申請,而到了第三周就有了1000多萬人申請失業救濟金,正是因為這2400萬人,才讓川普感到沉默。這就是他最害怕的事情,因為後果會非常的嚴重。
  • 北美觀察丨種族分化深入美國校園 疫情重創少數族裔學業
    分析認為,由於種族分化問題早已深入校園,令美國青少年對這些問題的看法非常「早熟」,而新冠疫情又令少數族裔的學業遭受到了不成比例的重創,更令校園中的種族分化問題日益凸顯。△《今日美國》稱,系統性種族歧視正在傷害少數族裔兒童明年學業分化恐將加劇當被問及種族分化深入校園的問題時,不少教育專家對問題的快速解決表示悲觀。
  • 疫情肆虐、政策「空轉」 美國大量失業者恐將墜入「紓困懸崖」
    北美觀察丨疫情肆虐、政策「空轉」 美國大量失業者恐將墜入「紓困懸崖」  處在節日購物季的美國,本應一派消費繁榮景象,但由於疫情持續惡化,各州都在考慮新的封鎖措施,人們對糧食援助的需求空前高漲。從休斯敦到洛杉磯,到處都是排長隊領取食物的人。
  • 環球深觀察丨美國又現假日出行潮 這次的後果恐怕更兇險!
    環球深觀察丨美國又現假日出行潮 這次的後果恐怕更兇險!用北美知名旅遊網站「Travel Pulse」的話說,「肆虐全國的致命病毒顯然無法抑制美國人的聖誕熱情,美國機場已經迎來一年一度的年末假日旅行高峰」。
  • 北美觀察丨美國留學新規引眾怒  哈佛與麻省理工起訴政府
    美國留學生新規:只上網課?撤銷籤證!當地時間6日下午,美國國土安全部移民與海關執法局新規稱,若留學生所在學校秋季學期的所有課程都在線進行,那麼留學生必須離開美國,或轉學至一所有線下課程的學校,否則留學生將面臨驅逐。這一規定適用於F-1和M-1籤證的持有者。同時,美國國務院將不會為秋季學期全部上網課的國際學生發放籤證,他們將會被拒絕入境。
  • 美國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激增 企業停工導致更多人失業
    來源:新浪財經上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激增,超過了大多數經濟學家的預期,並達到了9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這表明為遏制大流行病而實施的更大規模企業停工措施正在導致新的失業浪潮。美國勞工部周四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截至12月5日的一周,各州常規福利計劃之下的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增加13.7萬人,總數達到85.3萬人。在未經調整的基礎上,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增加了近22.9萬人。此前的一周包括感恩節,而數據在假期前後往往不穩定。
  • 環球深觀察丨這個感恩節,見證了美國人生活的「冰火兩重天」
    環球深觀察丨這個感恩節,見證了美國人生活的「冰火兩重天」 2020-12-01 17:08:16   來源:央視網
  • 環球深觀察丨11月新增病例已超300萬!美國疫情救助計劃仍未出臺
    這樣的話,失業率會進一步上升,民眾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會受到明顯影響,美國經濟的復甦也是遙不可及。」  絕望:上千萬低收入者恐墜「救助懸崖」  原有的救助計劃紛紛到期,新一輪救助計劃又遲遲不至,受害最深重的就要算是美國數以百萬計的失業者了。
  • 北美觀察丨又有醫護人員遭槍殺 美國今年已發生592起大規模槍擊案
    她的母親表示,考夫曼從小就特別會照顧他人並享受幫助人的樂趣,成為一名護士,也一直是她的夢想。如今,這樣一位幫助過多名患者且長期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的護士竟遭槍殺,讓她身邊的親友乃至公眾輿論難以接受。由於這一案件引發美國社會的普遍關注,警方出於各方壓力,正在加緊調查這一案件。目前,為了獲得可能有價值的線索,當地警方已經公告懸賞,考夫曼的家人也在向當地民眾尋求幫助。
  • 北美觀察丨史無前例取消年中經濟預測 川普不敢面對事實
    北美觀察丨史無前例取消年中經濟預測 川普不敢面對事實 原標題: 當地時間5月28日,美國白宮官員向媒體證實,將不會於今年夏季的中期評估中進行經濟預測更新,這一決定堪稱史無前例。
  • 長期失業沒錢買中秋烤肉用品 男子企圖自殺被救
    原標題:長期失業沒錢買中秋烤肉用品 男子企圖自殺被救  中新網9月11日電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中市42歲顧姓男子育有6位子女,加上夫妻長期失業,靠臺當局依低收入戶補助。因中秋節快到,見有不少人烤肉,但自己卻無法購買烤肉用品,一時想不開,11日凌晨到快速道路高架橋上,意圖跳下,太平警方及時救回。
  • 美國:首次申請救濟人數再超百萬,失業問題長期化
    美國經濟帶病復甦:首次申請救濟人數再超百萬,失業問題長期化  當地時間8月20日,美國勞工部發布數據顯示,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再度突破100萬人大關,高於市場預期的92萬人,逆轉了該指標連續兩周下降的趨勢,凸顯美國就業市場復甦依然步履蹣跚。
  • 年輕人不工作,長期家裡蹲的後果有多嚴重?
    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群體」。長期以來,普世價值觀對啃老族深惡痛絕。然而,任何時代,都不缺啃老族。一方面,現在的年輕人父母溺愛 「啃老」盛行,另一方面,房子等價格昂貴,讓大多數年輕人不得不啃老。還有一個原因,不上班真的很爽。
  • 北美觀察丨疫情下的美國經濟:貿易逆差創14年新高 關稅不是答案
    考慮到新冠疫情已經導致全球貿易大幅萎縮,許多地方的貿易逆差都在縮小,但美國卻逆勢而上,錄得越來越大的逆差,似乎沒有什麼能夠降低美國人購買外國產品的欲望。在這種情況下,相比川普失敗的關稅政策,降低貿易逆差需要更明智的做法。
  • 美國部分政府部門停工的影響有多大?還是得由納稅人掏錢
    美國部分政府部門停工的影響有多大?對此,美國行動論壇(American Action Forum)財政政策主任戈登•格雷(Gordon Gray)表示,在此期間,將錢花在那些沒有做任何事情而只會獲得報酬的被解僱的人員身上是純粹的浪費。根據美國聯邦政府管理和預算辦公室的一份報告,在2013年聯邦政府關閉16天後,國會批准了一筆高達25億美元的資金來解決工資拖欠問題,還對多達85萬名失業人員進行了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