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各種新鮮的水果受到許多消費者的歡迎。不少市民也喜歡到水果批發市場整箱購買水果,覺得這樣更便宜一些。可是有市民發現,這些整箱水果的外包裝存在一些問題。
近日,四川宜賓的易女士在水果批發市場買了54斤芒果,單價為5.5元一斤,回家開箱發現包裝紙就有8斤重。
易女士說,回家以後拆開紙箱,一看裡面的紙都是打溼的,一稱發現有8斤重,易女士頓覺上當受騙。隨後,易女士找到了商家,可對方卻表示,這是批發市場的潛規則。
商家:「你買便宜的水果,肯定包裝就要偏重一些嘛,這是潛規則啊。」商家所說的潛規則是普遍存在的嗎?市場上的情況又如何呢?對此,記者也進行了走訪調查。
成都市土柏路499號的古柏水果批發市場內,蘋果、雪梨、柑橘、芒果等水果品種較為豐富。價格方面以芒果為例,單賣7.5元一斤,整箱批發就是6.5元一斤。商家們表示,如果消費者是購買兩三斤芒果,價格為每斤7.5元,如果是購買數量較多,十斤以上可以執行批發價格,也就是每斤6.5元 ,但必須要與外包裝盒一起稱重。可這些外包裝盒究竟有多重呢?
商家表示,這種泡沫類的包裝盒也就一到二斤重,可是購買一箱芒果真的就比單買稱重便宜嗎?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比如消費者購買一箱10斤的芒果,每斤6.5元,則需花費65元,而這外包裝盒按2斤重計算,消費者花費65元買到的芒果實際上只有8斤重。算下來每斤芒果的價格為8.1元左右,這可比單買稱重每斤7.5元的價格高了6毛錢。在走訪中,我們發現,除了芒果之外,蘋果、雪梨等都存在這樣的情況。
隨後,記者也將情況反映給了古柏水果批發市場招商管理部。工作人員表示,這個是行業的潛規則,他們也沒辦法,商家進貨也有外包裝,這是要分攤下來的。工作人員表示,批發購買水果將外包裝盒一起稱重是普遍存在的,也是行業潛規則。市場方要求商家,需在銷售時告知消費者,同時,不能出現缺斤少兩和以次充好的現象。
那麼這樣的「潛規則」是否合理呢?消費者如果面對過度包裝又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呢?對此,記者也採訪了律師。記者表示,水果、茶葉等商品有包裝都是行業約定俗成的,但是消費者也有選擇權和知情權,一般包裝價值不能超過商品的總價值的20%,這也是法律所規定的。
在此,律師也提醒各位商家應當做到誠信經營,公平交易,不要過度包裝。同時,在外包裝上標明毛重和淨重,明確告知顧客,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市場管理者可以制定公約,對這種行為進行規範。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也應了解清楚商品的品質和數量,同時要求商家在票據上對品質和數量進行註明。如發現問題,也要及時向市場方或工商部門進行投訴,維護自己的權益。
網友有話說:
@有容乃大:買了兩箱桔子,5元一斤,特意買貴的,結果是酸還澀,退貨要50元運費,再也不買水果了。
@好人在這裡:整箱買,爛的再除掉,你再想想吧!零買還可以挑!多買點叫商家再包裝一下,多好!
@小馬:網上買的都這樣!有的寫好帶箱重10斤!越貴的越不划算!看上去便宜 其實差不多!
@雲朋:我還碰到水果箱裡面灌水泥的,水果箱是唯一一個不能二次利用的箱子,寄快遞都嫌它太重,只能扔了,回收紙箱的也不收的。
在杭州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來源:都市現場(jxtvdsxc)綜合四川新聞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