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應反躬自問:為何不能參與國際民航大會

2020-12-25 臺灣頻道

  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3年一度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9月27日將在加拿大蒙特婁開幕。臺涉外部門負責人李大維近日証實,臺灣確定沒有收到邀請函。3年前與會,如今被拒,兩相對比後,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對外表達了「強烈的遺憾與不滿」。綠營方面更是反應激烈,民進黨「立委」召開記者會,譴責大陸「打壓臺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呼籲島內不分藍綠 「一致對外」。有臺媒清醒地表示,未能再獲邀令人遺憾,卻也在預料之中。蔡英文當局不能隻會高分貝批評大陸,更該說明帶領臺灣走出困境的解決方法是什麼。

  寄望成空

  「蔡英文上臺後的首個重大外交挫折。」新加坡《聯合早報》和「美國之音」不約而同地對此做出如此評價。此事在島內也引發對當局的強烈質疑。曾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辦公室副秘書長的羅智強表示,從1971年起直到馬英九上臺後的2013年重回ICAO,期間間隔整整42年。但馬當局任內好不容易掙來的東西,蔡英文一夕敗光,又被踢出了ICAO。「有蔡英文這樣的敗家者,臺灣還需要敵人嗎?」

  其實臺當局也不是不努力,而是想了很多辦法。知道跟大陸硬碰硬沒有好下場,當局本想藉助柔性訴求,即出席大會有助於獲取最新國際飛航安全信息,維護與保障飛航安全雲雲。這是故意偷換概念,將「允許與會」與「飛航安全」之間畫上等號。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一句話就給堵了回去:一直以來,臺灣方面獲悉有關國際航空安全方面的數據和資料的渠道是暢通的。

  民進黨當局還一直寄望「國際朋友圈」的撐腰。臺「駐日代表」謝長廷投書日本媒體,為尋求日本支持營造輿論。經過當局努力,美國亞太助理國務卿拉塞爾等人皆不同程度提到,「美國鼓勵擴展臺灣的國際空間」、「仍致力於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民航組織」雲雲。這些空頭支票,似乎讓臺灣看到了直通蒙特婁的希望。

  無奈腦筋動得再多,路數不對。蒙特婁的「通關」密碼不在美日那裡。無視「九二共識」,妄圖在國際舞臺上刷存在感,結果隻能鎩羽而回。失望的蔡英文撕下「善意」的面紗,回到了傳統民進黨的「抗中」節奏,本人帶頭打出「悲情牌」、「人權牌」和「民主牌」,宣稱飛安乃「基本人權」問題,又間接指控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一中原則是「不民主的框架」。而在臺陸委會聲明中,「打壓」、「傷害情感」等陳詞再起。

  反咬一口

  據臺媒消息,雖然收不到邀請函,蔡英文當局仍然決定由「民航局」、「外交部」和華航、長榮等業者代表於9月26日抵達加拿大,打算開展會場外「外交」,力爭印象分和同情分。

  這種意氣用事的強行搭車,效果如何,本就存疑。況且沒有名正言順的官方邀請,在場外別苗頭,給外界的印象也不好。事情鬧到這一步,臺當局應該好好想想了。別忘了3年前,兩岸曾經有過良好的默契和善意。

  2013年9月,臺灣首度以理事會主席「特邀貴賓」身份,並使用「中華臺北民航局」名義列席國際民航組織大會。事實上,在ICAO規章中,並無「特邀貴賓」的身份,正如當時臺「民航局長」沈啟所言,「這是很有創意的作法」,換言之,兩岸基於共同的政治基礎,臺灣才得到這樣的「創意」列席機會。大背景是,2008年馬英九上任,兩岸關系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快速升溫,臺灣受邀在世界衛生大會(WHA)等國際場合亮相。

  但這種「創意」能否成為「慣例」,則視乎兩岸的情勢。因為國際民航組織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必須執行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ICAO新聞聯絡部門主管表示:「ICAO遵循聯合國一個中國政策,雖然上次大會做了特殊安排,但這次沒有類似安排。」為何2013年上屆大會可以,這屆不能?是這屆臺灣人民不行,還是這屆臺當局領導人不行?

  馬曉光表示,民進黨當局需要做的是反思,而不是對大陸橫加指責,誤導民眾。有評論認為,自「5·20」就職以來,蔡英文當局與民進黨方面始終沒對「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問題表態,模糊應對「九二共識」,這個時候再想奢談參與ICAO顯然是不合適的,無論是大陸官方或者民間都不會同意。問題是如今當局故意「忽視」兩岸協商停擺之現實,藉口「人權」操作「反中」議題,為自己執政挫敗設下防火牆轉移焦點,可還真應了那句話——豬八戒倒打一釘耙!

  忠言逆耳

  有臺媒發現,在ICAO網站每月公布的「航空運輸監測」報告裡,近期臺灣標注由最開始的「臺灣臺北」,變成了目前的「中國臺北」。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周志偉23日忍不住說話了——在強調臺灣應當參與ICAO的同時,民進黨當局有責任提出實質的解決策略與方案,不能像是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裡面,也不能只是一味譴責與批判,毫無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又能怪誰呢?地球人都知道,想進軍國際民航組織大會,「九二共識」才是鑰匙!大陸明朗態度、滿滿善意從不曾改變,可是蔡當局就是置若罔聞不加珍惜。甚至「九二共識」提都不敢提,變成了「那四個字」。臺灣媒體看得明白,兩岸沒有共同政治基礎,臺灣「參與國際活動的空間」就更加狹隘,處處受阻。因為大陸認為,不承認一中原則的蔡當局,極有可能會利用國際場合和平臺去製造「一中一臺」,或煽風點火變相為「臺獨」助陣,對此肯定要防患於未然。

  臺想參與世界民航組織大會已經被拒之門外。11月的APEC會議,臺方派誰出席、能否成行也仍然是個未知數。此前,9月20日第71屆聯合國大會總辯論,臺「友邦」巴拿馬在發言中隻字未提及臺灣。眾所周知,除了巴拿馬,大陸與梵蒂岡關系正在逐步改善中。這一切,都是蔡英文舍近求遠必須面對的挑戰。欲繞開「九二共識」的「踏實外交」,最終隻能是邁到死胡同裡去。失去了「九二共識」,臺灣不僅對外關系面臨尷尬窘境,以外向型為主的經濟也必將面臨邊緣化傾向。

  所以有臺媒清醒地提示說,未能再獲邀令人遺憾,卻也在預料之中。當局不能隻會高分貝批評大陸,當局領導人也不能滿足於做一個隻會說好聽話的「空心蔡」,更該說明帶領臺灣走出困境的解決方法是什麼,舍不捨得為此拿出足夠的誠意和善意。與其把口水噴向對岸,不如反思一下羅智強的話。畢竟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責編:劉潔妍、常紅)

相關焦點

  • 蔡英文致詞像參選聲明:民進黨應調整僵化政策路線
    原標題:蔡英文致詞像參選聲明:民進黨應調整僵化政策路線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道,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今(10)日出席小英之友會新春團拜時,雖然未鬆口說是否要參選黨主席,但致詞時卻被解讀為「很像參選聲明」,她說黨應調整過時與僵化的政策路線,才能再一次帶動臺灣的改變。
  • 臺北市長選戰 民進黨自提人選「不排除賴清德、陳菊」│聯合報臺商版0517曬新聞
    2.柯文哲:不敢揣測為何會成藍綠共同敵人臺北市長柯文哲說,他不敢揣測為什麼會成為藍綠共同敵人,但總之要打破整個臺灣政治生態;目前為止,沒有組白色聯盟政黨的計畫,至於是否擔任第三勢力召集人串聯,回去會想一下。未來是否尋求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支持?柯說,和宋的交情不錯,但時代力量黃國昌應該不會替他站臺,林昶佐比較可能會。
  • 世界體育大會易地後仍取消 國際奧委會員工將在家上班
    世界體育大會易地後仍取消 國際奧委會員工將在家上班新華社北京2020年3月15日電(記者鄭道錦、姬燁
  • 臺灣人才為何外流嚴重? 臺政大教授徐世榮揭主因
    中國臺灣網4月9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臺灣人才外流狀況日益嚴重,臺灣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直言,「臺灣人才為何走向海外,是因為臺灣不要他們」。   報道說,臺灣陷入人才外流危機,主因是長久以來的低薪以及產業無法升級等結構問題。而大學畢業生起薪太低,不僅比新加坡、香港低一大截,甚至也低於大陸一級城市的水平。
  • 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主論壇舉行:聚焦礦業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主論壇舉行:聚焦礦業高質量發展   10月10日上午,2019中國國際礦業大會「高質量發展,為了全球礦業共同未來」主題論壇舉行。來自中外的四名企業家、學者圍繞礦業高質量發展共同探討。
  • 轉發·「2021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徵稿
    「2021中央研究院明清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徵求論文啟事http://mingching.sinica.edu.tw/News_Detail/2745
  • 施明德起底蔡英文跳槽史:許多民進黨人不信任她
    原標題:施明德起底蔡英文跳槽史:許多民進黨人不信任她  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今天上午以《致蔡主席的信》為主題,對民進黨2016參選人蔡英文提出四大問,下午同為前民進黨主席的施明德也批蔡,他說,「許多民進黨人都不信任蔡英文。」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施明德今出席大學座談,談到林對蔡的「四大問」。
  • 2017年第三屆臺灣國際武術功夫節
    【競賽規定】〈一〉套路比賽按中國武術協會規定的《1991年武術套路競賽規則》和大會補充規定執行。〈二〉套路專業難度組錦標賽按《中國武術錦標競賽規則》和大會補充規定執行。〈三〉跆拳道品勢按世界跆拳道聯盟最新規定的《品勢競賽規則》和大會補充規定執行。
  • 第四屆世界欽廉懇親大會在越南隆重舉行!
    出席第四屆世界欽廉懇親大會的各地僑領。 韋幹主席在大會開幕式致辭中指出,欽廉人是嶺南這片熱土孕育出的重要群體,也是廣西引以為傲的優秀兒女。改革開放以來,世界各地欽廉同鄉會不僅在團結服務欽廉鄉親、促進民間友好、開展慈善活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推動兩岸和平穩定繁榮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還以多種形式支援和參與廣西的經濟社會建設。
  • 國旅學院學生參與第一屆澳門職業英語比賽獲銅獎
    國際旅遊與管理學院的四位同學:劉傑航,蔡執,李佳琪,鄧展荷等,組隊參與了由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主辦,澳門高等教育局和教育暨青年局支持的第一屆澳門職業英語比賽
  • 自閉症者父母壓力與因應策略之初探
    聯合國於2007年12月18日第62屆世界首腦會議,第66項大會決議的記錄寫著:「自閉症是一種因神經系統失調影響到大腦功能而引致的終身發展障礙,症狀在三歲前出現,患者多為兒童,分佈在許多國家,不分性別、種族或社會經濟地位,其特徵為社交互動能力缺失、言語和非言語溝通困難,行為、興趣和活動有限和重複,深切關注自閉症在世界所有地區的兒童中流行
  • 全國少兒國際跳棋棋王棋後賽再次落子麗水景寧
    賽前舉行了開幕式,國家體育總局棋牌中心國際跳棋部主任、中國國際跳棋協會秘書長夏金娟,浙江省智力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張焱,麗水市體育局副局長管志華,景寧畬族自治縣縣長助理蘇俊傑,景寧畬族自治縣體育局局長林旭虹和中國國際跳棋協會副理事長鄭秀貴等嘉賓出席開幕式,蘇俊傑和管志華分別致歡迎詞和開幕詞,夏金娟宣布比賽開幕。林旭虹主持開幕式。
  • 大學退場、學歷貶值 臺灣教改為何失敗?
    臺灣這陣子從私立大學大規模解聘兼任教授、到大學考招方式又更改,很多人尚未理解來勢洶洶的教育 亂象到底意義為何。嘉義最近新開了間教法文的咖啡廳,老闆就是被無預警解聘的私立大學教授。除因聘書不保而增加的失業者外,以學生觀點看,亞太學院停招關鍵乃臺當局「教育部」認為師資沒到位,難道師資到位再被退場、失業會比較理想?此種教育品質如何保障,恐怕僅是官方的陳腔濫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