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科動物並非都是孤獨的獵手,數種貓科動物被觀察到有群居的行為

2020-12-20 朝辭小學僧

無論是群居還是獨居,都是適應環境的方式,沒有優劣之分。

介紹獅子時,我常說:獅子是性二型最顯著和唯一大規模群居的貓科動物。為什麼要加一個「大規模」呢?因為除了獅子之外,也觀察到獵豹、老虎、美洲獅、猞猁有群居的現象,但群居規模比不上獅子。

非洲草原上的三種大型貓科動物就分別選擇了三條演化方向。

獵豹選擇了速度,以便追捕速度極快的獵物,代價就是失去了體重,格鬥能力很弱,食物會被搶,但也只有10-14%的食物會被搶奪。

花豹選擇了半樹棲,平時待在樹上睡大覺,餓了就下樹捕獵,然後將獵物叼上樹保存起來,防止其他食肉動物搶奪。代價就是體型不能太大,不然敏捷性不夠,無法在樹上快速移動。

獅子選擇了群居地棲,它們利用群體合作來制服體型較大的獵物,或者利用群體協作來圍捕那些奔跑速度很快的獵物。獅子需要在平地上與其他食肉動物直接競爭,所以體型很大。雄獅的鬃毛也是為了群居而衍生出來的。

這樣一來,這三種大型貓科動物在微生境上就錯開了,而且它們各自喜歡的獵物也有所不同,以此來減少競爭,所以這三種大型貓科動物能夠在一起共存數百萬年,儘管相互之間都會發生衝突,但跟數百萬年的歲月比起來只能算是小打小鬧。而且,目前食肉動物之間競爭日漸激烈也和人類有關,人類壓縮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並使它們的獵物減少,促使它們之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

前面說了,動物的生活習性是對環境的適應,因此在外部環境越來越不利時,動物就會改變生活習性,比如雄性獵豹組成聯盟,老虎以家庭為單位群居,美洲獅和猞猁兩兩結伴,以此來提高生存能力。

獵豹聯盟的魅力絲毫不屬於雄獅聯盟,有名的獵豹聯盟有指環王、火槍手、極速5等。獵豹聯盟會合作捕獵,共同防禦,內鬥時也更有優勢。但獵豹聯盟的實力很迷,有時5隻獵豹敵不過一隻斑鬣狗,看來格鬥能力仍是硬傷。

老虎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典型的獨居動物,但老虎總能給人類帶來驚喜。老虎以夫妻或者家庭為單位群居的現象發現過數次。

早在上個世紀吉姆·科比特就報導過一起夫妻孟虎殺死長牙公象的事件。2014年卡茲蘭加國家公園有頭28歲的生病大象疑似被四隻老虎殺死。杜德瓦保護區一隻雄虎帶著老婆和兩個後代合力殺死了一頭20歲的雄性印度犀。

2015年錫霍特-阿林保護區拍攝到一對東北虎夫婦帶著三隻後代在雪地裡列隊前行,場面十分壯觀。

更令人吃驚的是,還觀察到雄虎獨自照顧後代的行為,比如倫滕博爾的「超級奶爸」T-25(美元男),它在雌虎死亡之後承擔起撫養後代的責任,甚至為了保護女兒趕走母虎。

甚至有動物學家認為,美洲獅就是群居動物,因為經常觀察到野生美洲獅扎堆結群的現象。比如曾觀察到兩隻雌性美洲獅結伴生存,這兩隻美洲獅一隻9歲,一隻6歲,沒有親緣關係,它們卻在一起相處了很久,甚至選擇了同一隻雄性美洲獅。

在非繁殖季節也曾觀察到雄猞猁和雌猞猁在一起,共同捕獵,分享食物,等到雌猞猁產仔之後,雄猞猁甚至還會留下來幫忙照顧。

只能說,人類對於貓科動物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對於貓科動物的行為了解還不夠透徹。

總之,幾乎所有的貓科動物都有群居的基礎,當外部環境不利時,它們或許會選擇群居來提高生存能力。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貓科動物總是更勝一籌呢?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獅子、老虎等貓科動物總要比灰狼、狐狸等犬科動物更厲害。在一些科普讀物中,首先介紹的是獅子、老虎、獵豹,之後才會介紹狼、狐狸、野狗。可自然界裡的實際情況是,犬科動物的數量要比貓科動物更多,分布也更廣。那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誰更厲害?
  • 家貓並不是社會性群居動物,整個貓科動物中社會程度最高的是獅子
    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貓咪並不是社會性群居動物,整個貓科動物中,社會程度最高的是獅子,也就是說貓科動物裡只有獅子才是嚴格意義上的群居動物。雖然流浪貓會經常聚在一起活動,但這只是由個體組成的抱團取暖鬆散團體,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群居」。
  • 貓科動物中的大餅臉,拉低貓科家族的顏值,卻是全能獵手
    貓科動物中的大餅臉,拉低貓科家族的顏值,卻是全能獵手貓科動物是地球上最美麗的生物,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食肉動物,很少有動物像貓科動物那樣令人生畏。此外,有的貓科動物長得威武雄壯,有的長得楚楚動人,有的長得異常嬌豔,無一例外,貓科動物的長相一般都異常俊美,讓人百看不厭。貓科動物分布範圍廣泛,以亞洲和非洲居多,其它洲次之。在美洲的貓科動物中,人們熟悉的有美洲豹和美洲獅,中小型貓科動物很多叫不出名字。
  • 貓科動物戰鬥力那麼強,為什麼沒有將犬科動物淘汰掉?
    貓科缺乏耐力,捕獵講究一擊必殺,所以主要側重爆發力。犬科,主要消耗獵物,故而側重耐力。貓科可以在短至數秒的時間解決獵物,犬科則可以為了狩獵,鍥而不捨地堅持數個小時的追蹤,或者圍獵消耗。這也決定了貓科動物主要攻擊脖頸,而犬科動物主要攻擊下半身,主要位置是下腹到肛門。
  • 獅子是犬科動物?明明是正宗貓科,為何獅子被開除「貓籍」?
    那為什麼會有人把獅子當成犬科動物呢?在看了許多評論之後,大致有這麼幾個原因。首先,獅子是群居動物。不同於其他貓科動物的獨居習慣,獅子卻是另類的存在,總是喜歡成群結隊,這和非洲野狗、豺等犬科動物的習性如出一轍。因此會讓人覺得獅子是犬科。實際上群居並不是犬科動物的專屬行為,一個物種選擇群居還是獨居,更是和它們分屬哪科無關。即使在犬科群體中,也有像狐狸這樣不熱衷於群居的動物。
  • 為什麼有貓科動物這種頂級掠食者,還會有犬科動物?
    首先貓科動物有14屬38種,犬科動物有13屬36種,都是食肉目下的動物。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在食物鏈上都屬於頂級掠食者,頂級掠食者是可以在一個生態系中並存的,前提是這個生態系統裡的生物多樣化要足夠健康,食物鏈足夠豐富。
  • 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哪個戰鬥力強?
    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哪個戰鬥力強?首先據小編的了解,貓科動物的成員很多,黑足貓有幾百萬種,西伯利亞虎有幾百公斤種。犬類也是如此,它們的體型跨度都很大。假如西伯利亞虎是貓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那麼狗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就要數北美灰狼了。假如是兩隻動物單打獨鬥,老虎無疑會碾壓灰狼。因為他們的體型差異非常巨大,老虎的大小至少有灰狼三到四倍。這就像你帶著棒球棒到幼兒園去打小朋友。沒有什麼可比性。整體而言,貓科動物的戰鬥力比犬科動物強。其實貓科動物除了咬人外,也比犬科動物多了爪子來輔助。
  • 為什麼獅子在很多方面更像犬科,卻還屬於貓科動物?
    大家應該都知道,幾百年獅子都是公認的貓科動物,但是有些「動物愛好者」覺得,應該將獅子分為犬科,因為獅子相對於貓科動物來說,更像犬科動物。為什麼獅子的一些行為習慣與貓科動物不同呢?獅子是群居動物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貓科動物都是極其孤僻,獨來獨往的,但是獅子卻是群居動物,但是這也不是人們把獅子歸為犬科動物的理由,因為群居並不是犬科的專利,也沒有說是貓科動物就一定要獨來獨往。
  • 動物世界,貓科動物&犬科動物
    犬科成員之間的親緣關係和亞科的劃分有很多不同意見,這些意見甚至差異極大。簡單的從體型和習性來說,犬科可以分成體型較大,食肉性較強,可以捕食較大型獵物的犬類,以及體型較小,食性略雜,主要捕食小型動物的狐類。通常情況下,貓科動物要強於犬科動物,那麼貓科動物的優勢在哪裡呢?
  • 世界上食肉動物大都以貓科犬科為主?貓科的體型又比犬科大得多?
    因此,貓科和犬科不過是食肉目下15個科中的其中兩種,它們無法代表整個食肉動物。貓科動物都比犬科動物大得多?這個說法跟上面的說法一樣,都是不靠譜的。比如貓科動物中貓亞科動物大都以中小型的動物為主,比如猞猁、獰貓等等,這些貓科動物的體長僅有1米左右,體重平均也僅有30公斤左右。
  • 貓科動物一定勝過犬科動物嗎?貓科和犬科兩大高手的終極大比拼!
    在咱們這個星球的動物界裡,存在著兩大殺手家族,兩大家族遍布七大洲,可以說都是終極獵手,它們就是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
  • 貓科動物中最古老的豹屬
    貓科動物中的豹屬最古老,貓屬最年輕。豹是豹屬中體型最小的貓科動物,環境適應能力強,行蹤隱秘,總體生存狀況好於獅和虎。
  • 同為食肉動物,為什麼貓科體型比犬科大得多?
    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東北虎大型犬科動物有7種,分別是狼、紅狼、鬃狼、非洲野犬、衣索比亞狼、豺和郊狼,體重在10-40千克之間。有趣的是,這正好是中型貓科的體重範圍,中型貓科包括4種猞猁、2種雲豹、2種「金貓」、獰貓、藪貓、虎貓和漁貓,共計12種。
  • 為什麼大型貓科動物很多,卻少有大型犬科動物?
    其實,自然界從不缺少大型動物,像大象、藍鯨這樣的動物基本都以噸為單位來描述體重。不過,我們所說的體型大這是以貓科動物中的老虎、獅子等的大體型動物的標準的。即使是這樣,我們也可以看出犬科動物依然和貓科動物有不少的差距。這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捕食方式的不同,不同的捕食策略讓它們對於能量的攝取與消耗形成了差異,進而影響了體型的上限。
  • 世界上最強大的三種貓科動物,西伯利亞虎體型最龐大
    全世界的動物種類繁多,在陸生動物中,貓科動物堪稱最頂級的捕食者。野生的貓科動物各個都是捕獵能手,出色的爆發力和攻擊力是它們得天獨厚的優勢,少有動物是它們的對手。地球上的野生貓科動物非常多,而人們熟悉的獅子、老虎與豹子則是貓科動物中當之無愧的「三巨頭」。
  • 為什麼只有大型的貓科動物,而少有大型犬科動物?
    提及貓科動物,我們能馬上想到常見的家貓、老虎、獅子等,貓科動物甚至還有貓亞科和豹亞科兩個亞科,可以說貓科動物的數量眾多。並且它們之間除了體型上的差距,就連習性也比較接近,大多都是雜食性,喜歡獨居。而再提及犬科動物,或許我們第一時間只會想到狗和狼,當然它們也有類似貓科動物一樣顯著的特點:擅長奔跑,喜愛群居,且嗅覺靈敏。
  • 為何同體型犬科動物打不過貓科動物,貓科動物有天敵嗎?
    貓科動物在生物進化當中,屬於獵食者中的佼佼者,許多貓科動物在自己的食物鏈中處於頂尖位置,比如獅子、老虎、獵豹等等,也就人類的生產活動,會讓這些肉食性動物瀕臨滅絕。天敵是指在自然界中,某種動物專門捕食或危害另一種動物。如果從定義上看的話,自然界中的大部分貓科動物,都是沒有天敵的,反而它們是其他很多動物的天敵。我們在談及貓科動物的戰鬥力時,一般會拿犬科動物作比較,說對於差不多體型的貓科動物完虐犬科動物,這其中也是有道理的。
  • 犬科動物裡面,哪些亞種有實力與大型貓科動物相比?
    導讀:犬科動物裡面,哪些亞種有實力與大型貓科動物相比?在大自然裡面,我們普遍認為貓科動物才是王者,比如公認的草原之王、森林之王,都是屬於貓科動物,而犬科動物裡面,比較知名的就屬北美灰狼,算是實力比較強悍的一種。
  • 貓科動物種類大全:八大家族,40種野貓
    貓科動物既優雅又迷人,現在人們雲吸貓的對象已經不僅局限於家貓了,野生貓科動物也紛紛變身「網紅」。然而世界上的野生貓科動物有40種左右之多,即使資深貓科愛好者也很難叫出所有貓科的名字。今天動物志按演化的順序,給大家全面介紹下現代貓科的8大家族。
  • 老虎耳後的那「一抹白」究竟有何用?這個特徵多數貓科動物也有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細心觀察過老虎等貓科動物,它們除了外表十分漂亮之外,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徵,那就是大多數貓科動物耳朵背後都有一抹白色的毛髮,看起來相當顯眼。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對於野生動物來說也不例外,即便是同一物種,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下,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也相差很大,比如灰狼,在西伯利亞、北美的空曠地帶,它們多呈大群活動,而在歐洲的落葉林裡面,孤狼的數量甚至超過了群居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