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劃準備:
工作計劃和學習計劃,
用雙線思考為新學期護航
每到學年工作開啟時,工作規劃如果只是簡單的複製粘貼,只能讓你的工作仍舊處於一種無系統的盲目前行狀態,一份綱舉目張的班級規劃,是推進整體工作的靈魂,花上三兩個晚上,慢慢計劃自己本學期的各類的規劃設想,從從容容的為改變真實現場而規劃。記住這樣幾個要點「學情調研定策略,班本課程是重點,梳理工作更清晰,資料包內藏秘籍。」
如果你有強烈的個人專業發展願望,還可以為自己列定一份學習計劃。這樣一份不是為了呈交給上級領導而寫的規劃,大可以粗枝大葉和不規範,講講自己的讀書想法,講講自己的專業技能的提升,講講自己的如何寫好書、交高人、寫美文、做科研,目標在哪裡,改變就在哪裡。高遠的目標,離不開規劃和實踐,拆分自己的目標,分為N個小目標,落實到不同的時間節點,就是一步步的成長道路。
二、調研準備:
家長問卷和調查問卷,
用學情研究為新學年護航
有的放矢的班級管理規劃思路,離不開紮實有效的學情分析。結合學校工作重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家庭特點等因素,綜合分析班級情況,思考相應工作策略,可以讓班級目標更務實有效。
每年八月下旬的「新學年學情調研」,是我們把握學情的良好契機,藉助問卷星平臺設置電子問卷,提早發送到學生家長手機上,收集第一手的家庭數據,協同科任老師共同進行分析。學情的清楚呈現,意味著針對性解決問題的開始。比如,在「入學起始年級的學情調查「中,以「特長培訓」一項為例,匯總分析結果發現,高達78%的一年級新生,都曾在幼兒園或培訓機構接受過特長培訓,參與類型達17個類別。這就為班主任聯合家長進一步開拓學生發展平臺,培養學生適性發展的核心素養奠定了基礎。
每一年的學情調研,不僅是做的上交領導的數據,更重要的是,思考面對不斷變化的學情的策略調試,為班級教育實踐的步步踏實奠定基礎。
三、清單準備:
物資清單和會議清單,
用思維縝密為新學期護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事也是對工作習慣的考量。你不妨將教室內必備的常用物品列一份物資清單,並根據清單到學校後勤部門領取相關的工具。
常用物品清單參考如下:①講桌用品:黑板擦一個,白粉筆一盒,彩色粉筆一盒。②衛生用品:掃帚6把,拖把2把。③備課用品:課本,教學用書,生字卡片。④批改作業用品:紅色筆芯和黑色筆芯數根,套裝尺子。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班主任還可以嘗試自備一個工具箱,在上述常用物品清單的基礎上,增加以下物品,能為教學工作提供更多方便。①粘貼類物品:膠水、膠棒、雙面膠等,常用於教室的布置。②獎勵類物品:小紅花、印章、表揚信等,常用於批改作業。③歸置類物品:訂書機、風琴文件夾、剪刀等,常用於收拾整理。④個人物品:小鏡子、指甲刀、創可貼等,主要用於教師或學生的突發情況。
四、研究準備:
研究學生和研究自己,
用研究視角為新學期護航
花點時間,研究學生,當然是必要的思考步驟。學情的展露,意味著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的開始。不研究學生學情,就好比沒有問診就亂開方子,對症下藥便也無從談起。充分地學情研究準備,才有可能在學生心智發展的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課程,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這樣的研究,是促進精細化專業化教育的有效推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妨在問卷星平臺來些網絡學情調查,或者幾個家庭的訪談,用調研訪談數據為進一步開展課程設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花點時間,研究自己,是有益的思維體操之一。要充分認識到,教師的特長本身就是一種最有用,並有待放大的資源,也是營造自身特色的利器。從「自知」到「自比」再到「自評」,發現自己,找到生長點。打造什麼樣的自身特色,不應只是求教專家或導師,而是對教師專長等自有資源的認真審視和有效利用。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老師。根據自身特長,嘗試做些課程的設計,小試拳腳後再拓展項目,也許新的專業化發展的道路,就在自我診斷中又往前推進了一步。
五、活動準備:
儀式活動和育德活動,
用設計感為新學期護航
把開學第一天做成學校專屬的開學節,讓這一天成為有校園風格的節日。當我們在校園裡熱切的擁抱孩子,喊出開學快樂的時候,準備各種充滿儀式感的小活動,一秒點燃他們對新學期的新的期待,很重要。比如,與每位孩子合影,把珍貴的合影照片與一句話贈言貼在語文書的扉頁。讓孩子們在草地上凹出各種各樣的造型,然後用美圖秀秀增加很多卡哇伊的貼紙,讓照片更生動,留下孩子難忘的記憶。誠邀家長寫一封小小的家書,把這種溫度帶給新學期……
活動,是開啟新學期的精彩現場。我們同樣搭建更多的展示和PK的舞臺。比如,「我有一個好習慣」百日PK賽,選擇一個小目標,列定成長陪伴監督人,在微信小程序中相互陪伴,磨練韌性,共同堅持。「暑假成長展示營」帶著新學的各種技能,展示給大家,在共同欣賞中相互學習。
六、工具準備:
精選主題APP和公眾號,
海納百川為新學期護航
善用工具,是不斷優化工作的有效道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很多老師逐漸成為了手機控的時候,藉助花樣繁多的APP,來改善自己的工作習慣,新的學年做好時間管理和事務管理,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喜歡智慧型手機的青年老師們,不妨做一下相關的研究,豐富一下自己的工具庫。比如,學會為班級靚照修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本領,最適合照片修圖的APP是「美圖秀秀」和「天天P圖」。最適合學習英語的APP是「百詞斬」「一起作業」「扇貝單詞」等等。最適合小朋友學習的APP有「嘰裡呱啦」和「凱叔講故事」最適合讀書的APP有「微信讀書」和「讀書筆記」等。最適合做好事務記載的APP有「錘子便籤」和「滴答清單」等。
當很多老師保持著一種刷刷手機進行碎片化閱讀的時候,不妨也集納小夥伴們的智慧,尋找一些值得關注的微信公眾號。比如,權威教育管理部分的微信公眾號有「微言教育」和「中國教育學會」。報刊雜誌及出版社部分公眾號有「人民日報」和「中國教育報刊社」微信矩陣。德育方向的公眾號有「中國德育」和「中小學德育」等;班主任工作方向的公眾號有「班主任」和「班主任之友」等。
七、書單準備:
教師書單和學生書單,
用研發的書目為新學期護航
讀點勵志而不矯情的文字,重燃內心教育的熱情,這樣的閱讀進補,不失為點燃內心動力的那根「火柴」。生澀的讀物是讓人抓狂的。讀和自己消化能力相匹配的書,讓自己先有手不釋卷的狀態。起點低一點,才是推動開學前閱讀的有效準備。
讀點什麼才是有效的動力復甦?沉浸在《教育的目的》中,來啟發自己回到教育原點,去思考教育的目的節奏和學習的方法;浸泡在《精要主義》中,來幫助自己提高效能,學會取捨,在事務性工作中摒棄瑣碎,直抵精要。即使是手機碎片化的閱讀,也不無裨益。《人民日報》官微中的「夜讀」是我常常翻閱的手機欄目,權威機構官微的政策發布或大咖新作,讓我了解前沿動態;國內教育官微提供的接地氣的育人策略,經過我再次遴選,不斷分享在朋友圈中分享給家長,共同學習。
八、評價準備:
評價形式和評價機制,
助推發展為新學期護航
評價方向的制定,是促進班級教學活動改善的重要的一環。提早思考起來,與自己的搭檔們共同商討嶄新的班級評價機制,這也有可能成為你激活全員的利器。
發現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開始。回頭看,班級評價體系當中存在的熱情下降和回應度不高的問題,及時的海納百川,找到新的頗有競爭性的PK機制,比如學分銀行,存起學生每個閱讀習慣的積分,善行善舉的行動積分,完善自己的反思積分……
紅花牆、表揚信、閱讀樹苗牆……來自網上的淘寶和兄弟學校教室裡的淘寶,都會幫助我們發現新的值得學習的亮點,不要介意舶來品在本班移植,大膽地模仿借鑑,有效的改善運用,都是對班級工作最有效的推進。
九、宣傳準備:
朋友圈和家長群,
用暖暖的情緒為新學期護航
作為教師的角色身份,我們要不僅要關注自己的狀態調試,還可以適度提早介入學生的狀態調試。當朋友圈裡懼怕開學的哀嘆聲一片的時候,努力成為正能量的清流,也是對學生氛圍的有效引導。
這個時段,朋友圈中曬出的正能量,無形中發揮著對不同家庭的影響力。逐步恢復和家庭的簡單溝通,和孩子們互致問候,都是一種有效的帶動措施。微信圈中的各種「曬」,此時目的明確地曬出正能量滿滿的新學期目標,用暖暖的情緒去影響身邊的家長、學生、甚至同事。精心遴選網絡各種有指導意義的收心策略,分享到家長圈中,溫馨提示不同的家庭提早開學準備,這無疑都在默默發揮著教師正能量的影響力。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開學準備,是一個「身未動,心已遠」的過程,逐步在做事中加快節奏,在做事中回歸常態,讓自己慢慢「跑」起來。讓我們共同用良好的心態和充分的準備去開啟嶄新的新學年的歷程。
* 作者單位系杭州市春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