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位於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雄峙於嶺南中南部,坐臨南海大亞灣,毗鄰惠州西湖,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羅浮山素有百粵群山之祖、蓬萊仙境之稱。其宗教建築原有九觀十八寺之多。其中以五觀五寺較為著名。五觀即衝虛、酥醪、白鶴、九天和黃龍,對應酥醪洞、白鶴洞、九天洞和黃龍洞等洞天。五寺為華首、寶積、延祥、明月和撥雲。因此,羅浮山被道教尊為天下第七大洞天、三十四福地,被佛教稱為羅浮第一禪林。漢代司馬遷曰:「羅浮漢佐命南嶽,天下十山之一。」
劉禹錫的《陋室銘》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正是因為羅浮山的仙山地位,吸引了眾多著名道士的雲遊修仙,也引來諸多詩人的吟誦。唐代詩中鬼才李賀就寫道:
羅浮山人與葛篇
[唐] 李賀
依依宜織江雨空,雨中六月蘭颱風。
博羅老仙時出洞,千歲石床啼鬼工。
蛇毒濃凝洞堂溼,江魚不食銜沙立。
欲剪湘中一尺天,吳娥莫道吳刀澀。
詩中的博羅老仙,並非真正的仙人,而是在羅浮山修行的道士。他織出的葛布巧奪天工,在詩人的浪漫筆調下,還帶有一些「神力」,大致相當於哪吒的混天綾之類。博羅老仙祭出葛布,不僅驚天地泣鬼神,連毒蛇和江魚都有反常的舉動。這樣充滿鬼魅傳說的詩句,大概也只有天馬行空的李賀才能想得出來。相比之下,南遷嶺南的蘇軾,居羅浮山下,縮寫詩詞就比較接地氣了。如這首:
遊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
[宋] 蘇軾
人間有此白玉京,羅浮見日雞一鳴。
南樓未必齊日觀,鬱儀自欲朝朱明。
東坡之師抱僕老,真契早已交前生。
玉堂金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歸耕。
道華亦嘗啖一棗,契虛正欲仇三彭。
鐵橋石柱連空橫,杖藜欲趁飛猱輕。
雲溪夜逢喑虎伏,鬥壇畫出銅龍獰。
小兒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黃庭。
近者戲作凌雲賦,筆勢仿佛離騷經。
負書従我盍歸去,群仙正草新宮銘。
汝應奴隸蔡少霞,我亦季孟山玄卿。
還須略報老同叔,贏糧萬裡尋初平。
白玉京是道教傳說中的仙都,但詩中的寸田尺宅今歸耕,就充滿了人間煙火。而這首詩的奇妙之處在於他的頷聯,鬱儀自欲朝朱明,一語成讖,幾百年後的中國,正好建立了朱明一朝。這裡的朱明,指的是朱明洞,是羅浮山中的一處仙宅,為漢代朱真人修煉之地。宋代題有石榜曰朱明耀真之天。明代天機妙算大師、也是開國重臣的劉伯溫曾二度登羅浮,測出:「真龍橫臥羅浮峰,百裡盤恆豪氣衝。」詩的後半部分為寫給兒子訓誡不表。再看蘇軾的其他作品,也充滿了人間情味。比如廣為人知的《食荔枝二首(其二)》: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除了蘇軾,還有眾多詩人寫過羅浮山或者關於羅浮山的句子。需要注意的是,名叫羅浮山的地方一共有三處,一處四川,一處浙江,名聲最盛的,還是廣東博羅縣羅浮山。小編整理了一些著名詩人的作品,以供參考。
羅浮山
[宋] 陸遊
十裡山光翠障開,重遊何事意徘徊?
石樓自向雲中見,仙島誰知海上來?
丹灶尚能含日月,龍潭還解起風雷。
天涯為郡空華發,十二年間到兩回。
羅浮山下書逸人壁
[唐] 曹松
海上亭臺山下煙,買時幽邃不爭錢。
莫言白日催華發,自有丹砂駐少年。
漁釣未歸深竹裡,琴壺猶戀落花邊。
可中更踐無人境,知是羅浮第幾天。
重憶山居六首·羅浮山
[唐] 李德裕
龍伯釣鰲時,蓬萊一峰坼。
飛來碧海畔,遂與三山隔。
其下多長溪,潺湲淙亂石。
知君分如此,贈逾荊山璧。
寄羅浮山道者二首
[唐] 黃滔
天際雙山壓海濆,天漫絕頂海漫根。
時聞雷雨驚樵客,長有龍蛇護洞門。
泉石暮含朱槿晝,煙霞冬閉木綿溫。
林間學道如容我,今便辭他寵辱喧。
(其二)
有人曾見洞中仙,才到人間便越年。
金鼎藥成龍入海,玉函書發鶴歸天。
樓開石脈千尋直,山拆鰲鱗一半羶。
誰到月明朝禮處,翠巖深鎖荔枝煙。
羅浮山上過鐵橋
[宋] 白玉蟾
飛雲頂下見羅浮,五色珍禽繞石樓。
行過鐵橋猿嘯罷,稚川丹灶冷颼颼。
贈別王鍊師往羅浮
[唐] 施肩吾
道俗駢闐留不住,羅浮山上有心期。
卻愁仙處人難到,別後音書寄與誰。
除了尋仙問道,也有很多寫羅浮山梅花的詩詞。蘇軾也有「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的句子。梅花以及梅花村,也是羅浮山下的一處勝景。
素梅 十五
[元] 王冕
羅浮山下雪三尺,白玉堂前春幾分。
歲晏歸來詩思好,東風吹散一溪雲。
梅花村
[宋] 張玉孃
羅浮山下玉千株,十裡長洲五裡湖。
嘉樹留人舒嘯地,飛花送客醉歸途。
影橫鳥帽月隋步,香襟羔裘水在有。
夢想湖山身不到,詩成憑寄老申屠。
題所藏趙清獻公梅花圖
[宋] 蔡士裕
鵝溪白繭光昭回,上實羅浮山南絕壁之寒梅。
霜臺鐵面太孤峭,槎牙詰曲可望不可摧。
我疑華光道人云水絕,為花縛神惟有月。
胸中若無一片冰雪心。焉能寫此萬古冰雪骨。
友情提示,羅浮山旅遊四季皆宜,嶺南多為熱帶植物區,看梅花在春節之前。羅浮山交通也非常便捷,可乘車前往惠州,遊完惠州西湖,再前往博羅縣攀登羅浮山。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