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這家私房菜館,從餛飩攤變成300平大飯店,藏有老底子的味道

2021-01-08 美食大全分享7766

在杭州的吃貨圈裡,三姐妹私房菜館,具有很高的人氣。很多老吃家都對他家的私房菜如數家珍,開背蝦,白切肉,黑魚兩吃等等。

這家私房菜館人氣很高,想要去吃的話,要錯開高峰期,飯點的時候,店裡座無虛席。也正是因為客人多,這家店的服務讓人感覺有種店大欺客,被怠慢了的感覺。

這家店從最早的一個餛飩攤,現在變成了300平的大飯店,人氣一如既往的高,藏有杭州老底子的味道,他家之所以這麼高的人氣就是因為菜價實惠,房子是自己的,沒有請太多的工人,成本降下來了,讓利給客人,客人來吃的多了利潤也就有了,而且在這裡能吃到家裡的味道,很多人很多菜是外面吃不到的。

這家店有上下兩層,收拾得非常乾淨,白切肉是必點的,肥瘦相間,火候剛剛好,既不膩也不柴,這盤菜的精華在於這醬汁,蘸著醬汁吃,略微發甜,這醬汁有去腥解膩的作用,吃起來覺得口感特別好。

他家的開背蝦是用油爆過的,蝦皮特別薄,不用去皮就可以直接吃,酥脆可口,蝦肉 Q彈略帶甜味,有濃濃的蝦肉的香味。

炒肉絲,新鮮的肉切成絲,裹上醬汁爆炒勾芡,吃起來濃油赤醬略帶甜味,是很好的下酒下飯菜。黑魚兩吃,用新鮮的黑魚魚片,爆炒魚骨燉湯,人少點,這一個菜就夠了,活現殺的黑魚吃起來特別的鮮美。

這家店裡的菜,都是普通家常菜,但是家常的味道才與眾不同,沒有加入太多的佐料,是其他飯館吃不到的味道,還有不少人吃到了小時候媽媽做的菜的味道。這家店生意特別好,飯點的時候,要排隊等位子,最好錯開高峰期!

相關焦點

  • 一家寫進杭州餐飲史的菜館,山外山老底子的「杭州態度」
    此前,她對這家菜館印象模糊,只知道它是因為杭州市園林文物局重啟老招牌,將原先的「滿園春」改名為「山外山」。 當她看到菜館,就對新工作充滿期待。在景色宜人的杭州植物園裡,山外山是靜駐在蜿蜒石道旁的白色建築,一樓建有堂食餐廳,二樓設有包廂,露天陽臺視野寬敞,日出日落徐徐生風。
  • 舊上海飲食:各地菜館雲集,來自這裡的飯店佔了一半!
    上文說到,大小飲食攤擔數萬之眾在舊上海遍地開花。在大批飲食攤擔興起的同時,菜館也紛紛在上海面世。最初,上海的酒菜館並不多,且都是本地人開的中小菜館。清鹹豐時,上海最著名的本地菜館,有鴻運樓 、老飯店和德興館等,經營幹切鹹肉、炒肉絲、燉醃鮮、三鮮湯、紅燒魚等。
  • 杭州這23家老店,開著豪車的人都排隊去吃!只因藏著正宗本塘味道!
    / 德明飯店 /要說起杭幫菜,怎麼能錯過德明飯店?這家開在小區角落裡頭、以老闆名字命名的飯店,有著杭州數一數二的家常味道,22年屹立杭州美食江湖堪稱傳奇!走進店裡,就能聞到一股濃濃的滷味香。脆皮大腸必點,這盤紅油赤醬的大腸,經過炸制,腸皮是脆韌的,有嚼勁,味道甘、香、甜,回味有點辣。
  • 藏著正宗本塘味道!我在杭州等你!
    要說起杭幫菜,怎麼能錯過德明飯店?這家開在小區角落裡頭、以老闆名字命名的飯店,有著杭州數一數二的家常味道,22年屹立杭州美食江湖堪稱傳奇!店裡只賣兩樣東西:餛飩和燒麥。餛飩是個頭特別特別特別大的餛,燒麥也是大塊頭的嘉興燒麥。
  • 杭州的餛飩店大比拼!
    餛飩,是麵食中的一個著名產物了。江南人喜歡餛燉眾所周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幾家好吃的餛飩店。這幾家餛飩店是小編尋遍街頭巷尾才找到的哦。餛飩王。這家是杭州著名的夜宵餛飩攤。位於建國中路一帶。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建國路的餛飩王有兩家店,口味還是不一樣的。小小餛飩店。這家也算是杭州人的老店了。店裡光是裝修就好幾次了。小編從他們店沒裝空調的時候就開始去吃了。店裡的點單很為客人考慮。有雙拼的點法。一次可以吃到兩種口味哦!鼎泰豐。這家相對別的推薦,價格並不平民,但是味道是真的好!
  • 瀋陽這家藏在居民樓裡的家常菜館,鍋包肉是一絕,天天飯點爆滿
    瀋陽有不少美味,藏在那些犄角旮旯的蒼蠅館子裡,這些館子環境簡陋,位置偏僻,甚至服務業不到位,但卻是老瀋陽難以割捨的味道。這家名叫群樂飯店的小蒼蠅館子,是很多人對美食的記憶。這家店的名氣很大,幾乎所有的老瀋陽都知道這家店,他家的菜都是正宗東北味道,不少人吃過之後就難以忘懷。最早的時候這家店只有四五張桌子,如今這座樓上好幾家門店都是他家的,是鐵西最具特色的飯店之一。店裡上菜非常快,翻臺率很高,服務員有十幾個,分工明確。這家店之所以人氣高,原因很簡單,價格便宜,味道正。
  • 杭州這家生煎包店上了《早餐中國》,其實很多人都沒吃過
    在上周播出的一集中,杭州的早餐終於在片中露臉了。在早餐中國的微信公眾號中說道,當攝製組問老杭州人的早餐吃什麼時,老杭州人回答,說不出。其實這說不出是有原因的,大餅油條、大小餛飩、蔥油煎包、牛肉粉絲等各色早餐數不勝數——杭州人的「說不出」,其實是選不好!為什麼選擇了這家煎包店,攝製組的回答是,吸引他們的不是早餐,而是那股人情味。
  • 開在古橋邊的私房菜館,裡面藏著的卻是新派粵菜!
    現在,很多人都已經厭倦了酒樓飯店的嘈雜, 更熱衷於享受捐隆捐嚹尋找特色美食的樂趣。 順德的私房菜,都遵從「不時不食」的節奏 以當季新鮮的食材烹調菜式 給人一種真味覺、真視覺的享受 下面跟著味哥 走進這家深藏於村中的私房菜館吧
  • 西餐也有私房菜館?購物公園的這家私房歐廚可能會給你驚喜
    咱吃飯,就好講究個私房菜,漂泊在外能品味到家鄉的味道,實在幸事。不用多少人,不用多大面積,不用多好裝修,就能撐起一家私房菜館,要的只是家鄉家常味。可真沒成想,西餐也有私房菜館,而且是在福田購物公園,好像整得還挺火的,呵呵。
  • 爆鱔面、豬肝面、三鮮面,一幫幾十歲的老杭州,燒出了記憶中老杭州的味道!
    有河蝦的面吃的肯定比較慢,還好面是特製的,不然像小編我這樣的吃完都變成兩碗了...這是一道只要是杭幫菜館都會有的冷菜,也是一道很費時間的菜,除非你對做菜有極高的熱情,不然一般都是菜場邊上的滷味店裡買來吃的。
  • 藏在小區頂層的私房菜館!(一)
    那時,我和老熊被選進了這個班。後來中考,在那個臨時組成的班裡,我考了個全班第一,老熊考了個全班第二,雖沒趕上鳳尾,但好歹也做了回雞頭和雞脖子。畢業後各奔東西,和老熊也就很少再有聯繫,路上曾經見過幾次,只知道他去了珠海當兵,再到後來,也就沒了音訊。我們初中同學有個微信群,去年老熊帶他的兩個寶貝去萬達打電玩,碰到了另一位同學,然後也被拉到了群裡。
  • 美食||10家私房菜館,送給「走在吃貨不歸路」上的我們!
    這一次小編就帶你尋遍魔都那些「神秘」的私房菜館596私房小菜藏在汽車廠居民樓裡的私房小館,店面不大只有五張桌子,夫妻開的店,兩口子做菜良心好吃實惠。>世紀大街與珠海路交匯的一家私房菜館,店內一片充滿生機的綠植,古色古香的裝修風格,給人一種很恬淡舒適的感覺。
  • 藏在市區裡的大連傳統菜館,開了20多年,都是大連人愛吃的老味道
    一些比較有名的飯館都還沒來得及去嘗試,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帶大家走進三家藏在市區裡面的大連菜館,不僅物美價廉,而且在當地的評價也十分的高,很多人宴請賓客都會來這幾家餐館,可以看出對這幾家飯店的評價也是特別高了。
  • 長河老街有名的「財神飯店」最後一天營業 七籠蒸菜全部賣光
    從街坊菜館到網紅飯店  章妙芳開飯店開了有40年,1992年,她從澤街另一頭搬到這一頭,承包了這家無名小飯店,然後二十多年沒換地方。  因為沒有招牌,能找到這家店,全靠嘴巴,我沿著澤街一路問過去,問了三四家,家家都曉得:「財神飯店啊?就在橋邊上,毛小的一家。」
  • 本幫菜縈繞於舌尖的味道,只有懂經的老底子上海人才知其中深意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本幫菜的濃油赤醬,並不入八大菜系之列,然而它卻奠定了上海這座城市的味覺之本。
  • 諸暨這10家隱蔽的小飯館,每一碗都是老底子的味道!
    諸暨老底子的味道只有那些真正的諸暨通才能道出一二也許,是深巷裡的一個破落門頭也許,是偏安一隅的鄉下飯館也許,是流傳在老饕們嘴裡的真功夫----但是,往往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一盤招牌菜,便能驚豔一段時光讓人念念不忘以至於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經久不衰,成為吃話傳說廿年老底子諸暨01解忠飯店木頭魚燒葫蘆木頭魚,有些諸暨人也叫它布沙魚。
  • 開車兩小時,去星沙這家私房菜館,嘗一嘗這碗99分的「姜辣蛇」
    不同於別的店子有著顯眼的門面,它藏在小區裡,一般人是很難找到的,但是「酒香從來不怕巷子深」,味道好的餐館也永遠不怕位置隱蔽,仍舊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食客。這裡就藏著一碗99分的「姜辣蛇」,即使開車兩小時,只為這碗姜辣蛇我也是願意的,這麼好吃的蛇,為什麼只給99分呢?
  • 大連這幾家老菜館,哪一個是你的最愛?
    在大連的街頭,總有這樣一些餐館,他們從不在意裝修,也沒有賓至如歸的服務,可店內總是人頭攢動,座無虛席,即使是過了飯點兒,依然難尋座位。而正是這些老店,往往能夠真正探尋到屬於大連的味道。而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一聊大連街頭上,這幾家名頭響噹噹的大連老菜館。
  • 大餛飩、小餛飩、砂鍋餛飩、煎餛飩…不重樣的上海餛飩隨你挑!
    阿拉上海的餛飩 有多少種呢? 這家餛飩店藏在小區裡,盧阿姨非常熱情,看到客人就會問「來切餛飩伐?」
  • 新店老味道,上海老飯店新店入駐南翔印象城
    因此,每每提起上海老飯店,許多人的腦海裡就會不禁浮現出許許多多的本幫味道:用超過8種食材製成的金牌八寶鴨,每年只有秋冬才能品嘗的「中國鵝肝」青魚禿肺,享有「天下第一參」美譽的蝦籽大烏參,脆到連殼都可以吃下去的油爆蝦,以及被《舌尖上的中國2》拍攝的「刀功巔峰」扣三絲……這些本幫菜餚不只是上海老飯店店裡的招牌,更是上海人餐桌上的「常客」。如今,這些本幫味道跨越20多公裡,從百年豫園來到了千年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