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裡芥末堆介紹過很多美國的教育科技產業和行業發展情況,其實現在也有越來越多國外的投資者和創業者關注亞洲特別是中國這個大市場,今天來分享下他們如何看待和分析亞洲在線教育市場。
本文編譯自Edsurge的文章《How Asia is Emerging as the World's Edtech Laboratory》,作者是Todd Maurer ,Sinica Advisors LLC的常務董事,這是家針對新興市場的投資諮詢公司,主要的工作是協助國際教育公司,大學和財務戰略投者開拓新市場,做投資分析等,特別關注亞洲市場。根據這幾年的觀察與分析,他建議美國的教育投資者和創業者,想要改變世界,首先要搞定亞洲市場。
如果說美國是世界教育科技的領航者,亞洲則迅速發展為教育科技行業的實驗室。原因顯而易見:亞洲有全球最大的K12市場,這類人群有著想接受高等教育的精準需求;日益滲透的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競爭慘烈的考試升學體系以及家庭對教育的可支付能力。亞洲教育市場的爆發將會對美國的這個成熟但是增長緩慢的教育市場有影響,身處其中的投資者以及創業者都會感覺到。
就拿某個Edtech媒體最近發布的最受歡迎的美國教育科技公司舉例,其中一半都依賴於國際學生來拉動營收。知名的全球性MOOC平臺Coursera、EdX、Udacity,以及以精英教育為目標的Minerva,其中亞洲學生都佔了很大比例;語言學習類的Open English,Duolingo以及其他同類產品的進一步擴張,都有賴於未來亞洲和美國之外的國際市場的增長。而且,大家應該還記得語言學習領域最大筆投資就來自去年年初阿里巴巴一億美元領投Tutorgroup。適應性學習的代表Knewton最近與韓國教育培訓機構Chungdahm Learning達成合作,在最近一次的B輪融資中也有亞洲基金Atomico的參與,意味著向亞洲市場的進軍。
而以下這些趨勢將會加速亞洲成為全球教育市場的中心。
首先,與亞洲的教育市場相比,美國就弱爆了,亞洲中小學生數量超過6億,是美國的10倍以上。根據OECD的報告,到2020年,25-34歲接受過高等教育的2億人群中,亞洲會佔一半以上,而中國和印度分別會佔到29%和12%。
第二,亞洲是目前e-learning領域增長最快的一塊市場,而且在某些領域是領先的,包括遊戲化、移動端產品以及社交類學習產品。
一些具體數據:
亞洲對自適應式在線學習產品的需求的市場在持續增長,到2018年將會佔到23%的份額(全球的市場規模大約是530億美元),增長最快的市場主要都在亞洲:越南、中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尼泊爾以及巴基斯坦;
移動學習市場將會從2014年的23億美元飛速增長到2020年的123美元,大約是4.5倍;
The $247 billion 由於亞洲學生的需求,全球語言學習市場會持續增長;
到2017年,亞洲在全球遊戲市場的營收會佔到64%,其中27%是與學習有關的嚴肅遊戲。
第三,職業教育領域的市場潛力依然很大,找工作的壓力催生更多職業和技能培訓平臺,特別是在南亞部分教育水平比較低的國家,職業培訓方面的需求會很大。
第四,隨著亞洲發展重心的轉變,更加注重研發,對頂尖人才的需求隨之會更多,企業培訓的市場會逐漸起來,市場規模有可能達到3000億,而且會以在線的形式為主。
2014年VC對教育領域的投資達到142億美元,來自亞洲的教育投資者也不少。比如中國的小米、阿里巴巴、CITIC,印度的Wipro,以及日本的教育巨頭Benesse。同時也湧現出大批在線教育企業,像是自適應學習平臺KnowRe,KungFu數學,社交學習平臺Kelase、Zenius、Brainly 、ClassDo; 職業教育領域的MOOC平臺慧科教育、果殼網、極客學院以及」越南版的Udemy 「 DeltaViet ; 考試類平臺Rankjunction,早教領域的QLL, RevoTech 以及Taamkru;考試培訓公司Mana.bo、Rockit Online.
亞洲教育企業對產品的本地化以及對新技術的應用帶來了一大波當地的企業,無論是創業公司還是投機主義的財團,對國外公司的進入都具有挑戰性。
所以,Todd Maurer 給教育行業的投資者和創業者們一個簡短的建議:想要改變世界,首先你需要搞定亞洲市場。
回復 PD 查看盤點類相關文章 隨機推送 可多次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