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紹:到2035年上海要成為與倫敦和紐約並駕齊驅的全球金融中心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2020年12月13日第六屆「上海金融論壇」正式舉行。本次論壇以「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主題。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理事會執行理事屠光紹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高金兼職教授李揚共同在論壇上發布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

屠光紹(資源圖)

在《報告》中,屠光紹指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長期目標是到203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立足在亞太,同時要輻射全球的,以開放的現代化金融市場體系為核心,以全球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為標誌,與倫敦和紐約並駕齊驅的全球金融中心。屠光紹還表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實力在不斷上升,中國經濟實力的上升不光是對於中國經濟自身在提供越來越大的動能,因為中國是全球化的參與者,也是一個積極的推動者,所以中國的發展當然對於世界的發展也能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以下是演講全文:

今天論壇的安排是很有章法的,我們前面有領導的致辭,剛才有三個前央行行長,我想他們對於整個國際大的背景,對當前遇到的問題,包括疫情的影響,對下一步經濟發展當中還有什麼樣的一些矛盾,前景會是怎麼樣,都做了分析。聽了以後,大家應該說受到了很多啟發。他們都不約而同談到了中國會怎麼樣,我想如果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之下,我們再來看中國,特別是看上海,看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我覺得大家就會更有背景感,也會有更好的宏觀視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我們做這個研究,必須要有大的視野,要有的這種國際視野。現在這個環節是由我和李揚教授兩個人,把我們目前的研究報告給大家做一個介紹。

我和李揚教授有一個分工,我是重點把這個報告的起草的背景、過程和這個報告大的結構做一個簡單介紹。李教授會就報告裡面的有關重點問題,再做進一步的闡述。

研究報告具體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另外還有一個附件,這個附件也很重要,是對我們從2009年到2020年,即2009年國家作出戰略部署2020年基本建成與人民幣國際地位和國家經濟實力相適應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有一個評估。這個評估是制定下一步發展戰略,或者我們提出政策建議的一個基礎。下面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它應該有非常深刻的背景。這個背景其實我想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中國確立了新發展格局,這個新發展格局是根據國際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國內進入到了新的發展階段,根據這樣的國際國內的大局和大背景,提出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這樣一個新發展格局。這樣的一個新發展格局,它會對我們,不光是當前而言,會對今後中國的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把它叫新發展格局。有了這樣新的發展格局,當然我們所有的工作,包括我們的經濟發展,社會的發展,都必須放在這樣一個新的發展格局裡面來考慮,來推進。這實際上也是要求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也必須放在這樣的一個新發展格局當中來統籌、推進,這是第一個,國家確立了新發展格局。

第二,中國的金融改革和開放又開啟了新階段。中央提出的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對於整個中國金融體系的優化和結構的優化,其實都做出了很多的安排。另外大家再看金融開放,大家可以有這麼一個感受,這兩年中國金融開放的步伐是最大的。有很多過去一直希望能夠開放的一些安排,有很多金融開放深層次的領域,這兩年就有了很大的開放措施,不光是金融服務業的開放,當然也包括了金融市場的開放,當然也包括了制度的開放。所以這樣就使得我們也面臨著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大的背景。

第三,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已經進入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時間節點。2009年國務院19號文件對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出了一個階段性的戰略目標,就是剛才我說的到今年,現在已經12月份了,要基本建成與中國的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所以我們必須要對階段性戰略任務進行認真總結,同時更重要的是根據新發展格局,以及中國金融改革開放進入到新的階段,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怎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總結過去階段性戰略任務的推進的基礎上,再提出新的規劃。我覺得這就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入到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時點。因為大家知道現在國家在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十四五規劃,五中全會已經提出對於國家到2035的長遠目標,以及十四五規劃建議。前不久上海市委全會對上海到2035的長遠目標,以及十四五的規劃也提出了建議。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所謂啟下,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作為國家戰略,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也應該制定它的長遠發展目標,以及十四五的發展規劃,所以我們這樣一個報告就是希望能夠在確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長遠目標以及十四五發展規劃的制定過程當中,提出一些建議,來供政府部門在制定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長遠發展目標和十四五發展規劃的時候,能夠起到一個參考作用。

二,課題的主要任務。其實我把這個背景講了以後,課題的主要任務就已經非常明晰了。

第一個任務,就是要總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進程,提出評估報告,所以作為一個附件,我們專門有一個評估報告。

第二個任務,分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當前和今後的建設任務和長期目標。

第三個任務,在上面兩個任務的基礎上提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期間的發展建議。

三,課題報告的形成過程。在今年夏天我們成立了課題組,課題組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中國金融研究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相關人員組成,我和李揚教授作為課題報告的牽頭人。課題組形成之後,我們要確定研究內容,以及怎麼樣研究,大概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課題組的討論交流,相關的調研,研究報告的起草、修改、定稿,目前這個報告已經基本完成。

再談下我們的研究階段,既然這個報告非常重要,我們也以非常嚴肅的態度和嚴謹作風對待。8月之前我們確定了報告的基本結構,這個報告分兩部分,一個是建設目標和發展建議,這是主報告。還有一個評估報告,是由評估報告和主報告兩個部分構成。到了10月份我們提出一個初稿,而且經過討論修改,到現在目前我們大概完成了報告,這是我們大概的過程。

四,課題報告的主要框架。

(一)建設目標和發展建議的報告即主報告。這個主報告由三個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新發展格局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新任務。在這樣的新發展格局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承擔了什麼任務。我們對這個在報告裡面做了具體的闡述,主要是提出三個方面的更大作用。第一方面的更大作用,是要在促進國內金融體系完善和結構優化,支持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第二,加快國際化進程確立全球人民幣資產中心的地位,從而更好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在這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第三,要在促進國內國際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良性互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這是新發展格局即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賦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新任務。

第二部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長期目標和基礎支撐。就是從2021年到2035年,上海基本建成立足亞太,輻射全球的以開放的現代化金融市場體系為核心,以全球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為標誌,與倫敦和紐約並駕齊驅的全球金融中心,這是我們提出的目標。我們不光提出了這個目標,而且還提出了支持這個目標的三個基本因素,第一個因素,這一目標是全球的經濟和金融格局變動的必然要求。因為國際金融中心要放在全球的經濟金融格局裡面考量,全球的經濟金融格局在發生深刻變化,比如說新興經濟體,亞洲在全球的經濟增長當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經濟增長這個過程裡面,這個方面亞洲新興經濟體它的比重、貢獻率都在不斷增加。我們看全球頂級國際金融中心,紐約的國際金融中心所處的地方是北美,倫敦的金融中心主要是在歐洲,所以我們也覺得從全球的經濟、金融格局的變動,這種需求來看,在亞洲代表新興經濟體的,我們覺得應該有這樣一個金融中心。這樣才能為全球的經濟、金融的更好發展,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

第二個因素,這一目標是中國經濟實力提升的具體體現。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實力在不斷上升,中國的經濟實力的上升不光是對於中國經濟自身在提供越來越大的動能,因為中國是全球化的參與者,也是一個積極的推動者,所以中國的發展當然對於世界的發展也能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所以中國的經濟實力在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也是服務於中國經濟實力的上升,也符合中國在全球更新的定位。

第三個因素,這一目標是上海這座城市在全球城市功能定位的核心內容。也可以這麼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是上海作為全球的中心城市這種功能的核心內容。上海叫五個中心,但是我們認為金融中心是它的核心內容。從全球、中國、上海,這三個維度都是支持這樣一個目標的。

報告還提出了實現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長遠目標必須的四大基礎支撐,即建成充分開放的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機構體系,打造國際領先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和金融科技體系,完善與國際對接的金融法治監管體系和現代化金融風險系統性防範體系,形成高度國際化營商環境和一流人才隊伍。

第三部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建設具體的政策建議。共八個方面,大概三十條建議。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我們提出了長期目標必須有四大基礎支撐,十四五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是實現2035目標推進過程當中的關鍵階段,以總結評估為基礎,以目標需求為導向,針對基礎支撐還存在的不足,政策建議裡面我們提了八個方面共三十條建議。研究報告本身不是規劃,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聚焦有哪些短板,有哪些需要加快推進的,還有哪些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提高效率的,突出了靶向性和具體化,有一些具體的建議措施。

(二)關於2009—2020的評估報告。

一是我們這個評估報告是明確了評估的三個基本坐標,第一個坐標就是國務院的19號文件即國家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出的2009年到2020年的戰略部署的落實情況,這個戰略部署完成的怎麼樣,這是我們的基本依據。但是這還不是唯一的一個坐標,我們還有第二個坐標,因為在這十餘年過程中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不斷面臨著國際和國內的各種因素變化,必須以全球國際金融中心最新發展來作為一個重要參照。舉個例子,像金融科技,這幾年是發展很快的,這是一個新變量,所以這是第二個坐標。第三個坐標,我們必須要對標全球頂級金融中心的功能和它的水平,比如說紐約金融中心、倫敦金融中心,這就是形成了我們評估的三個基本坐標,三個基本坐標的確定使評估報告更具備客觀性和科學水平。

二是提出了以功能作為評估的核心內容。所以大家知道過去我們評價、評估,數量、體量,這個都重要,但是核心是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如何。

三是圍繞功能這個核心,建立了較為完整的評估體系。

這就是我對整個研究課題報告,從它的起步一直到現在目前的報告,做一個總體的介紹。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報告發布:十四五上海要建成與紐約和倫敦並駕齊驅的頂級全球...
    來源: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記者 程亦曦 「到203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引領亞洲輻射全球、以開放的現代化金融市場體系為核心、以全球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為標誌、與紐約和倫敦並駕齊驅的頂級全球金融中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中長期目標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中提到。12月13日,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發布。報告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聯合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共同編寫。屠光紹和李揚教授作為課題報告牽頭人。
  • 屠光紹: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已進入到承上啟下的重要時間節點
    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理事會執行理事屠光紹表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起草的背景在於中國的金融改革和開放又開啟了新的階段。比如說中央提出的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對於整個中國金融體系完善和結構優化都做出了很多的安排。
  • 屠光紹: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已經進入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時間節點
    2009年國務院19號文件對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出了一個階段性的戰略目標,就是到今年年底要基本建成與中國的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所以必須要對階段性戰略任務進行認真總結,同時更重要的是根據新發展格局,以及中國金融改革開放進入到新的階段,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怎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在總結過去階段性戰略任務的推進和實現的基礎上,再提出新的規劃。
  • 屠光紹:上海有「五個中心」 但金融中心是其核心內容
    屠光紹屠光紹表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長期目標和基礎支撐是從2021年到2035年,上海基本建成立足亞太,輻射全球的以開放的現代化金融市場體系為核心,以全球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為標誌,與倫敦和紐約並駕齊驅的全球金融中心。這一目標有三個基本因素,第一個因素,是全球的經濟和金融格局變動的必然要求。
  • 2020上海金融論壇隆重舉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
    新冠疫情來襲,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加速重構,傳統金融體系遭遇挑戰,創新與變革迫在眉睫;適逢中國迎來「十三五」收官之年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元年,2020上海金融論壇以「改革與開放:雙循環下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主題,展開多角度、多層次、多領域的對話和思想碰撞。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未來如何建設?看看這份報告怎麼說
    報告指出,到203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引領亞洲輻射全球、以開放的現代化金融市場體系為核心、以全球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為標誌、與紐約和倫敦並駕齊驅的頂級全球金融中心。這一目標的確定,是全球經濟金融格局變化的必然要求,是中國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上海全球城市功能定位的核心內容。
  • 中國金融改革開啟哪些新階段?屠光紹這麼說
    我覺得這就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入到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時點。因為大家知道現在國家在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十四五規劃,五中全會已經提出對於國家到2035的長遠目標,以及十四五規劃建議。前不久上海市委全會對上海到2035的長遠目標,以及十四五的規劃也提出了建議。
  • 以全球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為標誌 報告建議上海到2035年基本建成...
    該報告建議,到203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引領亞洲輻射全球、以開放的現代化金融市場體系為核心、以全球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為標誌、與紐約和倫敦並駕齊驅的頂級全球金融中心。加快確立並鞏固全球人民幣資產中心地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加速重構,傳統金融體系遭遇挑戰,創新與變革迫在眉睫,又適逢中國迎來「十三五」收官之年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元年,在此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聯合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共同編寫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
  • 倫敦靠什麼成為全球第一個國際金融中心
    倫敦自1694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至今,已經有300多年了。如今,倫敦超過紐約,是擁有全球超級富豪最多的城市。所謂超級富豪,是指那些資產淨值超過3000萬美元的超級富豪。有機構統計,2018年,有近5000名超級富豪生活在倫敦。
  • 屠光紹:科技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關鍵因素和核心資源
    9月24日,中投公司原總經理、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在頂級金融科技大會「外灘大會」一場分論壇上,用「科技×金融」而非「科技+金融」形容當前金融科技發展形勢。屠光紹表示,當前金融機構的平臺內在結構成為外界分析關注的焦點,金融業務依靠數據信息化例如數據資產化取代了以往的抵押形式用於貸款,以及由於金融機構存在形態和金融業務經營形態的改變,金融生態中監管環境、監管手段、監管方式相應做出了調整。
  • 金融科技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信也科技的嘗試與努力
    (原標題:金融科技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信也科技的嘗試與努力)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報告發布
    該課題報告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聯合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共同編寫,對「十四五」期間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從八個方面提出共31條相關建議。  報告指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已取得重大進展和顯著成效。「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出新的發展任務。
  • 「2018上海金融論壇暨國際金融家論壇成立儀式」在上海交大舉辦
    本次論壇以「開放的中國金融與世界」為主題,匯聚全球頂尖學者、行業翹楚展開思維碰撞和強強對話,以期為金融與全球經濟增長中的關鍵課題探尋全新路徑。上海市副市長吳清  上海市副市長吳清在論壇上表示,目前上海擁有各類持牌金融機構1603家,是中外金融機構的重要集聚地,各類外資金融機構佔比達30%。
  • 屠光紹:聚焦三大結構變動 從金融視角解讀「雙循環」
    CFIC導讀 ◆近期,「雙循環」成為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熱詞。昨日,在上海證券報社主辦的「2020年資產管理高峰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從雙循環的金融視角切入,分享了金融體系中三大結構變動及其相互之間的動能循環。
  •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 全球十大金融中心排行榜名單
    這一最新的指數報告研究了全球112個金融中心,並對各大金融中心進行評分和排名,報告顯示,全球十大金融中心依次為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上海、東京、多倫多、蘇黎世、北京、法蘭克福。  對比上一期的指數報告,本期前五名金融中心排名與上期相同,評分略有變化,紐約依舊佔據領先位置,倫敦和香港的評分與上期基本持平,新加坡、上海的評分略有上升,分別位於第四和第五。
  • 2035年,中國哪座城市最有可能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熱點策源城市?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根據全球科學家的預測結果進行詞頻統計分析,凝練形成了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全球10大熱點科技清單,見表1。科學家樂觀預期,在未來十五年內癌症、阿爾茨海默病等頑疾將被攻克,在基因修復和抗衰老方面也可能取得顛覆性進展,到2035年,人造肢體、人造器官乃至人造生命都將成為可能。工程技術和跨學科領域的發展將引領未來的經濟模式和生活方式重大變革。
  •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與發展建議
    報告提出:新發展格局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長期目標應進一步明確,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引領亞洲輻射全球、以開放的現代化金融市場體系為核心、以全球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為標誌、與紐約和倫敦並駕齊驅的頂級全球金融中心。
  • 屠光紹:新《證券法》令證監會不再是「沒有牙的老虎」
    作為資本市場30年最重要的親歷者與建設者之一,屠光紹曾先後擔任上交所總經理、證監會副主席、上海市常務副市長、中投公司總經理等關鍵職務,如今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任執行理事,實現了從官員到學者的低調轉身。
  • 屠光紹:註冊制順應改革大方向 但絕非「畢其功於一役」
    作為資本市場30年最重要的親歷者與建設者之一,屠光紹曾先後擔任上交所總經理、證監會副主席、上海市常務副市長、中投公司總經理等關鍵職務,如今在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任執行理事,實現了從官員到學者的低調轉身。
  • 屠光紹:要對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實施有針對性的適當性監管
    來源:上海證券報 屠光紹:要對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實施有針對性的適當性監管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宋薇萍)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主辦的第二屆上海金融科技國際論壇、首屆上海金融科技創新博覽會暨全球金融科技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