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鄉野三農」,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所謂食在廣東,廣東這邊除了有許多讓人垂涎的風味小吃之外,這裡的水資源也是相當豐富,當地老百姓也非常愛吃魚,像在廣府菜中,魚類美食在其中就佔據了舉頭輕重的地位。而廣東作為漁業大省,這裡的名貴魚種也是非常多,比如有一種魚其形狀像蛇,前身較細且側扁,因其腹部呈白色,廣東人將其稱為「白鱔」。白鱔雖叫鱔但並不是鱔魚,而是鰻魚的一種,除了廣東之外,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也有它的分布。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具體了解一下白鱔。
白鱔的市場價格
白鱔由於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等特點,因而享有「水中人參」之美譽。作為備受食客嗜好的名貴食用魚之一,再加上難以人工繁殖的特點,白鱔在市場上的價格也是略貴,據了解野生價格可賣到五百一斤左右。但現在市面上已經很少能見到野生品種了,基本都是人工養殖的,價格方面也會便宜一些。
白鱔和黃鱔的區別
其實,鰻魚和鱔魚區分起來非常簡單,可以用十四個字來概括,即「鰓後有鰭即為鰻,鰓後沒鰭即為鱔」。那麼作為兩者的代表品種,白鱔和黃鱔的區別在哪呢?主要有如下幾點:
1、顏色不同:白鱔背部呈暗綠色,腹部白色;黃鱔色澤黃褐色,並有不規則的暗黑斑點。
2、生長環境不同:白鱔主要在江河裡生長;而黃鱔多生長於稻田、水溝、池塘等淤泥質水底層。
3、個頭大小不同:黃鱔的個頭一般要比白鱔要小。
4、食用口感不同:黃鱔口感醇厚偏老;而白鱔吃起來相對清淡細嫩一些。
白鱔的養殖前景
1、白鱔肉鮮味美,是廣府菜中常用的烹飪魚類原料,「豉汁蒸白鱔」是深受廣州人喜愛的做法和吃法。可以說,白鱔備受消費者喜愛,市場受歡迎程度高,需求量大。
2、白鱔的食用價值很高,且極具營養。據了解,白鱔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優質蛋白和胺基酸,其他像維生素、鈣質、脂肪等營養元素含量同樣豐富。中醫認為,白鱔具有補虛養血、強精壯腎等功效,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
3、白鱔具有生長快、產量高等特點,一旦養殖成功,收益頗豐,而且產品可遠銷日韓等國際市場。
綜合以上幾點來看,白鱔又好吃、又營養,養殖效益還好,因此養殖前景還是十分看好的。
白鱔的養殖技術
1、池塘條件
選擇通風向陽、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汙染、交通及電力方便的地方進行建塘。池塘面積不宜過大,可在四周種植0.8米-1米寬的水浮蓮或水花生等,並用籬笆或網片圍欄,這樣既可防止白鱔外逃,又可遮陰。同時,池塘要配有注水系統、排水系統、增溫和降溫系統、增氧機等系統設備。
2、池塘消毒
放苗前需將池塘暴曬一周,並用生石灰徹底消毒乾淨,一周後再排乾消毒池水,並加注新水。而放苗前還應進行鰻種的消毒,一般推薦方法是用每50公斤水用食鹽0.75公斤-1公斤浸洗15分鐘-20分鐘。
3、放養密度
幼苗每平方米可以養殖一百尾左右,成年鰻則為每平方五百尾左右。具體得根據白鱔的生長習性情況來進行管理,這樣更有利於其生長。
4、飼料投餵
飼料主要依靠市場上售賣的專用配合飼料,並在每50公斤專用飼料中添加多維素50克-60克、魚肝油1.5公斤-2公斤,以保障其營養全面。若缺少專用飼料,可以依照其肉食性能,投餵一些小魚、小蝦等動物腐屍。一般每天進行兩次餵食就可以了,投餵時要時刻遵循「四定」原則。
5、日常管理
堅持早晚巡塘,觀察白鱔的進食情況和生長情況,雨後檢查排水口等,防止逃魚。重點要做好水質管理,水的溫度要保持在15℃到28℃之間,還要適量的添加增氧劑。一般每半個月加注新水一次,夏秋季節可一周一次,換水時同時要注意PH值的調節,以7-8.5之間較為適宜。
以上就是有關白鱔這一魚種的全部內容介紹。總的來說,白鱔肉質鮮嫩,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豐富,有著相當好的食用功效。即便白鱔的價格略貴,也依然難以阻擋人們對它的喜愛程度。另外,白鱔養殖技術較難以掌握,平時需要細心管理,才能種出高品質的白鱔,以此來獲得更高的養殖收益。因此,新手朋友們不要盲目跟風,學習科學的養殖技術,合理的進行市場分析,從自身實際出發才是最為正確的選擇。最後,想問大家有沒有吃過白鱔這一營養美味呢?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經供參考.投資有風險.種養需謹慎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鄉野三農】點擊下方二維碼關注我))
喜歡三農的朋友門.請點擊下方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