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洪永紅 李琳秀 中國投資參考
導 讀
在國際投資法領域,主要有三方面的稅收策略:第一,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第二,竭力避免雙重徵稅;第三,設法合理避稅
●非洲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
●避免雙重徵稅
●合法應對稅收徵管
任何投資者都繞不開稅收問題。國外很多企業都聘有稅收專家顧問,就如何利用稅收政策,最大限度地增加企業的純利潤,提供參考。在國際投資法領域,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稅收策略:第一,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第二,竭力避免雙重徵稅;第三,設法合理避稅。
非洲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
為了吸引外國投資,非洲國家採用很多稅收優惠政策。這些優惠政策大致可以分為四種情況:一是根據投資領域對其鼓勵投資行業的企業給與稅收優惠;二是按照投資的時間,給與一定期限的稅收減免;三是按照投資的規模給與稅收優惠;四是依據投資地區(像中國的經濟特區一樣)給與稅收優惠。
中非共和國按照企業的規模與經營範圍把投資企業分為3類,分別享受不同的稅收優惠政策。(1)投資規模小於10億西非法郎的企業被稱為A類企業,這些企業自工業部認定的經營起始日起三年內免交企業稅、社會發展基金,自第四年起徵並逐年加徵:即第四年徵收50%的稅收、第五年招收75%的稅收,第六年開始徵稅100%的稅了。(2)投資規模大於或等於10億西非法郎的企業被稱為B類企業,自工業部認定的經營起始日起五年內免交企業稅、社會發展基金,自第六年起徵並逐年加徵:即第六年徵收50%,第七年招收75%,第八年招收100%。(3)以出口非傳統外銷品為主要業務的新企業被稱為C類企業。這些企業長期免稅。所以,到這種稅收政策的國家投資,一定製定好短期、中期、長期不同限期的投資策略。
葛摩無論其經營性質如何,只要投資額在超過(含)3萬美元(一千萬科法郎)並創造五名以上就業機會者(含五名就業人員),享有下列優惠政策:(1)免除前五年利潤稅或者所得稅;(2)免除註冊稅和印花稅;(3)免除為投資項目所購土地和建築物的財產轉讓稅。
馬拉威設立專門的出口加工區,對於在該區投資的企業免收公司稅;免徵紅利稅;免徵投資設備和原材料關稅;免徵購買馬拉威本國生產的原材料和包裝材料的國內消費稅;免收增值稅。
1998年,聖多美普林西比政府通過立法,授權兩個島嶼建立自由貿易區,允許外國公司進口材料的商品出口到其他市場製造免稅。並且,國家還通過立法建立了三個免稅區,實行優惠政策:(1)在自由免稅區裡投資貿易,十年內免除所有的稅收;(2)免除非本國國民稅收的股息,利息或服務報酬;(3)免除所有在聖多美普林西比關稅和進出口稅;(4)由企業自由支配自己的活動範圍內的外匯;(5)簡化通關手續。
當然不能只看稅收政策如何好,還要考察其他方面。例如模里西斯被稱作避稅天堂,離岸公司的稅率為0,其他企業的稅率只有22.5%--15%,平均關稅水平低至6%。但我們到模里西斯調研時,有家中資企業反映,他們原計劃通過在模里西斯設立公司,試圖使其產品輻射非洲大陸的計劃失敗。因為模里西斯是印度洋上一個島國,離非洲大陸2200多公裡,離其最近的馬達加斯加島也有800多公裡,在模里西斯生產的產品如果運到非洲大陸銷售,其運費遠遠超過稅收優惠所得,實在得不償失。
避免雙重徵稅
與國內投資相比,國際投資面臨的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是國際雙重徵稅問題。所謂國際雙重徵稅,一般指兩個國家各自依據自己的稅收管轄權按同一稅種對同一納稅人的、同一徵稅對象、在同一徵稅期限內的同時徵稅。避免國際重複徵稅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是通過國家間的國際稅收條約予以解決。儘管居住國單方面消除或緩解國際重複徵稅的方法是最基本的方式,對促進國際經濟合作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單靠國內單邊立法仍不能解決重複徵稅問題。而國際條約就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中國通過與一些非洲國家的協作,籤訂雙邊或多邊的國際稅收條約,明確劃分稅收管轄權、適用的稅種、所得的範圍、抵免的方法等,以解決立法差異,並謀求統一行動,這樣就擴展或延伸了國家單邊立法在避免國際重複徵稅方面的作用。
1994年,我國與第一個非洲國家模里西斯籤訂避免雙重稅收的協定,到2019年底,中國一共和18個非洲國家籤訂了類似條約。分別是模里西斯、埃及、蘇丹、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塞席爾、奈及利亞、衣索比亞、南非、波札那、尚比亞、辛巴威、肯亞、烏幹達、剛果(布)、加彭和安哥拉。後面五個國家的稅收協定迄今尚未生效。所以,中資企業到前面13個非洲國家投資,在避免雙重徵稅方面有約可依,到後面五個非洲國家投資也有條約可參照。就我目前調研的情況來看,中資企業在非洲國家在雙重徵稅問題還不太突出,但非洲國家的所得稅還是很重。例如烏幹達的個人所得稅達30%,而且起徵點低(約人民幣600元),實現全額累進稅率。所以,我們要未雨綢繆,一方面國家層面加快與更多非洲國家談判,籤訂更多避免雙重稅收協定,另一方面中企層面加強對策研究。
合法應對稅收徵管
稅收規定最多,落到實處就是稅收徵管了。如何在徵管方面合理避稅也就很重要。非洲稅收徵管問題很多,我們只針對兩個個在國內不常見的問題進行分析。
一是「預扣稅」問題。很多非洲國家為了保證徵稅到位,往往採取預先徵稅辦法。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預扣稅」,由於國內較少採取這一做法,以致有人把它當成非洲的一個稅種。實際上是一種稅收徵管方法。預扣稅,是根據納稅人在上年度所得,暫計本年度稅款,預先繳付給稅務主管部門,到時根據企業實際收入多退少補稅款。這本身對企業不利,因為企業至少要多支付利息。而且,到實際決算繳納時,少補容易多退難。例如據我們在烏幹達的調查,情況不容樂觀。烏幹達《所得稅法》第111及113條規定,如果多收了則超額部分由稅務局按照以下方式處理:(a)用於減免納稅人應繳納的其他稅款;(b)用於繳納納稅人在退稅年度內支付其他無爭議稅款或臨時納稅的任何未償債務;(c)退還納稅人。
這看似合理,但操作層面的問題很多。烏幹達稅務局往往對企業徵收的預扣額過高,影響公司正常運營。在對年終所得稅彙算清繳後衝抵的預扣所得稅餘額,稅務局也不一定按時全額退還,這就造成了企業資金的非正常流失。因此企業對應納稅額的評估應在既定範圍內爭取最小化,例如全面考慮到可以減、免稅額的範圍,此外對稅務局不能及時退還的情況,可以通過律師或者政治層面由公司高層進行交涉,督促其加快其辦事效率或者通過交換相關條件使其兌現承諾。
二是稅前扣除問題。計稅前進行成本扣除,是國際通行做法。但如何確定稅前扣除項目則各國方法不一。例如我們一般對職工的工作餐費可以作為公司成本攤入,抵扣稅,但在衣索比亞則不允許。衣索比亞認為職工的夥食費只能算職工的個人消費開支,不能攤入公司成本。而我們知道,在國外的公司一般都有專門的廚師為職工做飯,其費用由公司支出,如果不列入公司支出,從哪裡開支呢?這是衣索比亞的中資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
烏幹達《所得稅法》第22-38條對企業的稅前扣除項目進行了規定,允許企業稅前扣除的費用為企業在收入年度內所發生的支出和損失,其開支範圍列舉得比較詳細,包括為公司運營而開支的辦公費、餐飲、點心和娛樂支出、壞帳、維修和小型資本設備、應計折舊資產、初始津貼、工業建築、啟動成本、無形資產成本、科研經費、培訓支出、慈善捐款、農事、礦產勘探支出、扣除額的分攤、虧損結轉等。同時,烏幹達也列舉了不允許扣除的項目,包括:任何屬資本性質的開支或虧損,或任何列入資產成本基數的款額;根據任何保險、合同或賠償可獲得的任何支出或損失;在烏幹達或外國應繳納的所得稅;就僱員的住房而給予僱員的任何津貼,或解僱僱員所給予的補貼,以及為僱員提供住房的開支;因違反任何法律或附屬法例而向政府或政府的政治分部繳付的罰款或類似罰款。
企業的各項支出能否扣除,扣除的比例有多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多少,並最終決定了其他稅收負擔的輕重。因此企業在計劃各項支出時應當注意兩點:第一,該項支出是否能夠扣除?第二,該項支出是否有扣除的限制?如果某項支出不能扣除,則企業應當儘量避免該項支出或者儘量減少該項支出的數額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將該項支出轉換為可以扣除的其他形式的支出。
編輯 | 張梅
設計 | 孫子悅
本文刊於《中國投資》2020年5月號。版權所有,侵權必究。歡迎個人分享,媒體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許可。
《中國投資》雜誌創辦自1985年,由國家發改委主管,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主辦,是我國投資領域唯一的中央級刊物,業界最早專注於投資領域趨勢報導的核心期刊。創刊三十多年以來,雜誌以全球視角看中國投資,涵蓋宏觀經濟、行業分析和企業投資案例,同時以全球市場為坐標,聚焦特定國家、地區和重大國際趨勢,目前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官員、各類投資機構、專家學者、企業家以及記者媒體的專業對話平臺。
《中國投資》雜誌每期覆蓋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200多家央企國企和10000多家中國民營企業、1000多家中央與地方政府決策部門和機構、1000多家行業協會和商會、300多家主要金融機構等,是了解宏觀經濟環境、行業趨勢前景和企業投資案例的重要參考。
自2016年始,在中聯部等相關機構的共同支持下,《中國投資》非洲版面世,為非洲各國與中國持久的大規模合作,提供一個專業而強大的對話平臺。
2017年,《中國投資》絲路版誕生,為一帶一路框架下各國各方與中國的合作互鑑,提供前瞻包容的思想引領,分享各行各業的創新創舉,在探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道路上共創未來。
China Investment, founded in 1985, is a monthly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NDRC) China’s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agency, It’s jointly operated by Investment Research Institute under NDRC, China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rporation. Enjoying an exclusive position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hina Investment is the core journal which started the earliest among similar magazines to focus on the investment trend. Over the past 30-plus years, China Investment has been in line with theglobal market as its fundamental coordinate with a strategic focus on specific countries and regional markets and those major international propensities. China Investment is a key dialogue platform for official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investment agencies, experts and scholars, business people and journalists.
China Investment has been a key source of references for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sectoral and industrial outlook, and cases of investments, thanks to the fact that each of its new issue touches upon activities of more than 200 Chinese SOEs, listed or non-public, 10,000 private enterprises, 1000 decision-making bodies at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1000 trade associations and chambers, and 300 strong maj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tarting from May 2016 and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ina Investment African Edition came into being, providing a professional and powerful platform of dialogue for the ever-growing and sustainabl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African countries throughout the continent.
Inspired by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a Investment Belts & Roads Edition was born in May 2017, which provides forward thinking for the cooperation and mutual learning between China and related countries. It also aims to share the innovative ideas in various trades and industries and explore a shared future in building a common community formankind.
原標題:《【投資非洲】應重視非洲國家稅收法律問題|中國投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