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引擎」集聚千億元規模,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

2020-12-23 澎湃新聞

「金融引擎」集聚千億元規模,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今日開園!

2020-12-17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綠色青浦 綠色青浦

著力發展綠色金融等產業,著力發展綠色經濟、提升創新發展水平,是一體化示範區發展的本質要求和動能所在。為了更好地秉承「短期規模集聚,中期特色聚焦,長期產業外溢」的目標,打造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切實發揮金融服務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作用,今天(12月17日)上午,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正式開園。

青浦區委書記趙惠琴,區委副書記、區長餘旭峰,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朱明福,區政協主席李華桂,市經信委副主任阮力,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李軍,長三角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副主任唐曉東,副區長彭一浩共同啟動推桿。趙惠琴宣布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正式開園。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開園儀式上,中國投資協會綠色發展中心長三角一體化分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青浦服務中心和長三角一體化支付清算協同發展研究組揭牌。長三角地區金融產業園協同發展聯盟揭幕宣布成立。聯盟的首批成員單位為: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長三角(南京)科創金融中心、蘇州金融小鎮、徐州淮海產業金融創新區、鎮江長江金融產業園、揚州金融集聚區、杭州湘湖基金小鎮、太湖綠色金融小鎮。企業的入駐、產業園機構的揭牌,金融服務聯盟的成立,使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凝聚起強大合力,蓄勢待發。

企業不僅要下好經濟發展的先手棋,也要做綠色環保的踐行者。通過實施碳中和方案,實現低碳甚至零碳的目標。儀式發布了《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綠色金融支持碳中和行動方案倡議書》。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創新綠色金融政策,引導資本要素投向綠色產業和可持續能源;推動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設立更多專注於綠色項目的金融機構,支持綠色項目直接融資發展;加速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各類產業綠色轉型;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碳排放市場建設等。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是第一家以「長三角」命名的金融產業園,目前已引入30多家機構和企業入駐,其中不乏行業佼佼者和極富潛力的開拓者,集聚基金規模已成功突破千億元。憑藉園區獨特的數據和平臺資源,聚合磁場效應,「借智」「借力」為企業提供個性化金融產品和便捷式金融服務。儀式上,12家企業進行入駐企業籤約。

廣發銀行上海青浦支行行長張俊說,金融機構是在示範區整體框架打通的情況下,做一個配合的服務。銀行目前正在做內部的授信壁壘的打通,同時在服務網點,包括線上服務職能上,先做好一個覆蓋。託管業務作為未來綠色金融服務的載體,廣發銀行將把這塊做成一個比較體系化的流程去服務企業。

今後,長三角一體化(上海)金融產業園將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這兩個關鍵詞,推動優質企業加速向示範區集聚、綠色金融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對上海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有著積極意義。

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

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是首個以「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冠名的企業。經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行委員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和青浦區人民政府批准,於2020年5月11日正式註冊成立。

金融產業園毗鄰青浦主城區,位於示範區先行啟動區龍頭鎮——朱家角鎮,它是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平臺之一,著力於集聚創新金融、綠色金融相關產業,打造長三角最具競爭力的金融產業新高地,為高端金融企業、金融項目、金融創新和金融人才提供精準高效的拓展服務和政策諮詢。

最IN金融產業園

特色紛呈展示:

這裡,融匯最IN政策

這裡,匯集最IN金融

這裡,營造最IN環境

吸「精」—最IN政策

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能效,青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助力園區企業健康發展,吸引集聚精英人才,不斷完善營商環境。

金融政策

鼓勵金融機構集聚發展

引導股權投資類企業發展

放寬引導基金本地投資比例限制

加快示範區金融集聚區建設

人才政策

大力引進特殊人才

人才安居扶持

落戶居留綠色通道

積極推行人才綜合服務

重點扶持頂尖人才團隊

優化金融人才集聚環境

特色政策

金融產業園落戶企業註冊地址直接冠用「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

金融產業園重點企業可享受「針對性特殊政策」支持,給予優先產業用地、人才公寓、保障房等政策支持

吸「金」—最IN金融

目前園區已引入IDG資本、正心谷資本、德同資本、五源資本等近百家頭部基金。憑藉產業園獨具的數據和平臺資源,聚合磁場效應,「借智」、「借力」為企業提供個性化金融產品和便捷式金融服務。園區集聚基金規模即將突破千億元。

IDG落戶園區的首支基金獲得良好效應,十月份發行時從100個億直接超募到180個億。整個園區目前基金落戶主要由股權投資基金和證券類投資基金組成。頭部基金帶動效應明顯,後續將力爭打造完善的金融產業生態鏈。

吸「睛」—最IN環境

長三角金融產業園先行啟動區位於滬青平公路6665號,佔地約30畝,總建築面積1.17萬平方米,擁有一個能容納500人的演播廳,可用於5G直播、論壇等大型活動。配套設置6個高標準現代化會議室,能夠實現無紙化會議需求。配套服務設施完善,擁有餐廳、水吧、休閒空間等生活服務設施,同時集交通、教育、住宅、商業人文、醫療五大配套服務於一身。

硬環境改造升級將會持續進行,便利店、咖啡館等綜合性商業配套資源也會陸續引入。

原標題:《「金融引擎」集聚千億元規模,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今日開園!》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長三角金融產業園開園 集聚基金規模已突破千億元
    昨天上午,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正式開園,這是首家以「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冠名的企業,園區內金融機構將在長三角區域內尋找投資標的,為長三角實體企業發展提供綜合金融支持。經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行委員會、上海市經信委、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和青浦區政府批准,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於今年5月11日正式註冊成立。長三角金融產業園先行啟動區佔地約30畝,總建築面積1.17萬平方米。
  • 長三角金融產業園成立 聚百家頭部基金規模破千億元
    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
  • 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今天正式開園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宋薇萍)12月17日,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舉行開園儀式。作為首家以「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為抬頭的企業,長三角金融產業園正式揭牌成立,宣布各項工作正式啟動。
  • 上海市青浦區區長餘旭峰:長三角金融產業園集聚近百家頭部基金...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宋薇萍)12月17日,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舉行開園儀式。上海市青浦區區長餘旭峰致辭時表示,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不僅要「高顏值」,也要「最江南」,更要「創新核」,大力打造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
  • 集聚千億級基金,長三角金融產業園在滬揭牌成立
    記者 楊舒鴻吉2020年12月17日,首家以「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為抬頭的企業,長三角金融產業園正式揭牌成立,宣布各項工作正式啟動。啟動儀式上,12家企業進行入駐企業籤約儀式,包括廣發銀行長三角一體化(上海)託管諮詢服務中心、上海和諧匯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五源資本、德同資本、正心谷資本、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中倫律師事務所、上海創想夢空間創業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上海青浦支行、安信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青浦支公司和寧本投資諮詢有限公司。
  • 探索金融「同城化」,超千億資金正尋覓長三角投資標的
    作為推動長三角金融「同城化」的舉措之一,長三角一體化(上海)金融產業園開園,這也是第一家以「長三角」命名的金融產業園。園區內金融機構將在長三角區域內尋找投資標的,為長三角實體企業發展提供綜合金融支持。12月17日舉行的開園儀式上,上海市青浦區區長餘旭峰表示,園區已經引入IDG、正心谷、德同、五源等近百家頭部基金,集聚基金規模突破千億元。長三角金融產業園先行啟動區佔地19800平方米(約29.7畝),後期規劃擬對朱家角工業園區內100餘畝土地進行收儲、規劃,建設金融產業園核心區,鼓勵大型金融機構總部落地。
  • 長三角地區金融產業園協同發展聯盟今成立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宋薇萍)在12月17日舉行的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經濟發展有限公司開園儀式上,長三角地區金融產業園協同發展聯盟正式成立。聯盟首批成員單位有8家,分別為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金融產業園、長三角(南京)科創金融中心、蘇州金融小鎮、徐州淮海產業金融創新區、鎮江長江金融產業園、揚州金融集聚區、杭州湘湖基金小鎮、太湖綠色金融小鎮。中國投資協會綠色發展中心長三角一體化分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青浦服務中心和長三角一體化支付清算協同發展研究組3家機構也在現場揭牌。
  • 市西軟體園、長三角金融產業園、崧澤高架西延伸工程……推進青浦...
    「西協」篇青西地區迎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歷史性機遇,為落實這一國家戰略,青發集團控股的長三角金融產業園在這關鍵時期註冊成立,將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優勢,勇挑重擔,力爭打造長三角高端金融功能圈和千億級產業集群,助力青浦區決勝全面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 東吳觀潮 | 金融如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進一步推進金融機構的跨省(市)協作、提升金融配套服務、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和加強金融政策協調,助推區域經濟一體化,以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迫在眉睫。長三角是金融集聚高地,總體上長期處於全國領先水平,成為全國金融業發展的橋頭堡,發揮著區域金融引領示範作用。
  • 「長三角」成為上海「十四五」規劃最熱門關鍵詞
    12月10日,上海市對外發布《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簡稱《建議》),不僅為上海接下來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也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搭好了框架。12月9日,上海市清浦區委書記趙惠琴出席活動時也「描繪」了青浦十四五的藍圖,「長三角」作為關鍵詞多次出現。
  • 阿里助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增持圓通深耕長三角一體化,主辦外灘...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9月1日晚,總部在上海青浦長三角一體化試驗區內圓通速遞(600233.SH)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上海圓通蛟龍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喻會蛟、張小娟與阿里巴巴集團內企業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阿里網絡」)籤署《股份轉讓協議》,擬以17.406 元/股向阿里網絡轉讓3.79億股股份,佔公司股份總數的12%,轉讓總價款為
  • 長三角C位!園區金融創新(上海)中心成立!
    長三角C位!園區金融創新(上海)中心成立!,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進程中貢獻長板。在金融服務業方面上海一直走在最前沿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齊備的城市之一2019年上海金融市場成交總額突破1900萬億元,
  • 蘇州高新區召開科技金融合作創新示範區發展大會
    7月18日,為深入貫徹落實蘇州市生產性服務業推進大會精神,蘇州高新區召開科技金融合作創新示範區發展大會。會上,上交所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基地、首續貸服務中心、供應鏈金融創新示範點、獅山金融服務業集聚示範區、獅山金融創新中心、金融小鎮創新中心等多個全省乃至全國唯一第一新平臺正式揭牌。
  •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為長三角一體化貢獻金融智慧和力量系列之一
    在這其中,一家銀行不斷貢獻著金融智慧和力量。這就是唯一總部設在上海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交通銀行。  長三角是交通銀行的「大本營」,也是交通銀行實現價值創造的「主場」。自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以來,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對內推動體制機制轉型,對外把握戰略發展機遇,著重體現價值創造主線,切實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 蘇州中行:出招2億元跨區域開發貸 長三角一體化再添金融活力
    據了解,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也是探索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實踐的重大舉措和空間載體。近日,蘇州中行轄屬園區分行向位於示範區內的浙江省嘉善縣「中新智慧園一期工程」提供2億元開發貸,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再添金融活力。
  • 學金融哪家強?長三角,蘇浙杭
    金融,總會給人無盡的想像,源於它強大的集聚和輻射能力。以上海為例,上海作為長三角老大哥,憑藉其強大的集聚和輻射效應,帶動長三金融業一路高飛。如今,如果不考慮位於北京的中央國有金融系統的「總部經濟」,那麼長三角金融業在總量和增量上都好於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區。此外,浙江、江蘇也都形成了金融特色產業,與上海形成差異化發展,長三角金融「一超多強」的局面已然形成。
  • 蘇州金融小鎮集聚資本近800億元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蘇州12月25日訊(記者 薛海燕)蘇州金融小鎮是蘇州首批15個特色小鎮中唯一一個集金融、科技、產業、人文於一體的特色小鎮,不僅致力於打造「私募投資基金髮展集聚區」「新三板產業綜合示範區」「科技金融服務創新區
  • 姜冬冬:2020年上海科技金融產業集聚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0家 年總...
    論壇期間,姜冬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了上海科技金融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情況和普陀區域經濟下一步規劃。以下為採訪實錄:記者:咱們都知道,普陀區發展科技金融產業的重要承載區是上海科技金融產業集聚區。可否給我們介紹一下集聚區的發展情況?姜冬冬:上海科技金融產業集聚區的前身是長風生態商務區,是上海市首批重點推進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之一、上海市首批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也是老工業區成功轉型的典範。
  • 淮安:引臺來淮「二次創業」 加速打造臺資集聚示範區
    長三角地區是臺商在大陸投資最多、臺資企業最密集的地區,在兩岸經濟融合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為長三角北翼中心城市,淮安以打造臺資集聚示範區為目標,大力實施開放引領先導戰略,深化淮臺合作機制改革,廣泛吸引臺商來淮「二次創業」,實現「千家臺企落戶、千名臺商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