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太多法學專業學生所困擾的一個難題,如何去分析和考量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而這項回答雖然沒有直白的告訴你應該如何選擇,但卻是最接地氣的聊一聊律所現狀和發展前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編輯對本文有所增刪。
法學專業想從事律師行業,應該考研還是直接就業?
題主坐標西安,大學是西北部一所法學院校,目前大三上學期。
題主的學校屬於那種在全國的法律院校裡排名靠後,但是在西北部地區的法律行業裡還是比較認可的一種,人生計劃是畢業後從事法律行業,家裡也有從事法律行業的人,如果在家鄉還是挺有幫助的。
但是最近開始確認人生目標的時候出現了猶豫,主要是在猶豫到底該不該考研。家裡人是想讓我以後當律師的,也沒有說逼著我考研,反而更想讓我通過司考後直接進入律所積累經驗。而我個人在備戰司考的同時注意到很多人說司考和考研是可以兼備的,就起了考研的心思。
現在就想問一下,律師這個行業裡,考研究竟必不必要,是該花兩年研究一個課題,還是用這兩年的時間在律所跟著老師更好?另外就是想問一下律師這個職業在哪個地區發展較好?作為女生如果獨自去北上廣這些城市發展會不會有困難?如果不做律師,我還有什麼選擇?
萬分萬分感謝
@敏大,江山如畫
謝邀,很樂意回答這類問題。沒什麼權威結論,只是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律師行業內部的區分天差地別,不同城市、不同律所的生活方式都完全不同。
拿題主提到的城市選擇來說,全國法律服務行業總產值每年大約七八百億,其中北京兩百億,上海兩百億,這就佔去了全國法律服務行業一多半的產值。再刨除深圳、廣州、南京等大城市,中西部地區法律服務行業的產值非常之低。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四川省一個省法律服務的產值都只有80億左右。
題主看到宏觀的數字可能沒什麼直觀感覺,但這些經濟數據將直接決定律所的生存方式。
例如,同樣是公司股權糾紛案件,標的過億的糾紛未必比標的一百萬的糾紛複雜多少。但對於律師來說,如果一個案子收一百萬律師費,就有更大的可能做更深入的法律研究,多花時間把案子搞透徹。而如果同等複雜的案子只收三五萬律師費,律師為了生存不得不同時接很多個案子,結果是每個案子都很難做精細。
在法律服務市場發達的大城市,才有可能出現足夠多的大標的、客戶願意支付較高律師費的案件,也才可能出現注重專業能力培養、每個案子開庭前都做模擬法庭的律所。
同樣的,律師所處的地域也決定了接觸的案件類型。我之前做過一些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案件,上海法院的法官早已駕輕就熟,對紐約公約比很多律師還熟。但在天津,有的法官壓根不知道有這個案由存在,拿著文件還得研究半天。
再比如說,我時常聽一些律師或同學說「涉外」業務是相對高端的業務。但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地方,「涉外」業務已經完全稱不上高端了,能稱得上複雜高端的是「外國法律業務」,或者「跨多個司法管轄區的綜合法律業務」。這些是在其他地方很難接觸到的。
總體而言,商業發達且法治昌明的地區,願意通過訴訟和仲裁解決商業糾紛的企業就多,企業之間產生的糾紛也相應更多。如果在法律服務市場不大的地方,可能需要從勞動、交通、家事等案件做起。當然不是說這些案件不好,而是它們會佔據律師很多的精力,法律專業上的提升也相對有限。
即便在同一地區,不同律所的律師生活方式也大相逕庭。例如,知乎上曾經爆料過的,某律所律師向實習律師單獨收費,和率先給一年級律師加薪到兩萬元俱樂部的,都發生在北京。當然很難說哪種更好,不同人有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很多時候是大所律師嫌棄小所律師粗糲,小所律師鄙視大所律師就是個打工的。
說了這麼多,似乎和題主問的要不要考研沒有關係?
事實上,題主需要首先想明白自己未來想在哪裡工作,想過怎樣的生活,才能就要不要考研做出理智的決定。
如果想去北上闖一闖,去北上讀個研究生勢必是必要的,更可以以此為跳板申請外國學位,獲得進入頂級律所的敲門磚。以我自己目前供職的一家一線紅圈所上海辦公室為例,我們組現在新來的實習生基本都是在讀碩士,而通過試用最終留下來的新同事不少都有海外名校的LLM學位。很多律師工作幾年申請出國也可以進入很好的法學院。而中倫上海辦公室已經有律師具有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院的JD學位;據傳某家老牌紅圈所上海辦公室的一線組裡也律師具有哈佛法學院JD和維吉尼亞大學JD學位。
而如果題主覺得在當地也有很大的發展,跨區域讀研可能不如積累當地的工作經驗和人脈來的實在。
題主首先要做的是為自己找好目標,劃定戰場,然後才能尋求到有效的人生選擇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