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AI2.0賦能上海數位化轉型

2020-12-20 澎湃新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AI2.0賦能上海數位化轉型

2020-12-18 1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12月15日,2020上海智慧城市體驗周進入收官階段,作為壓軸活動——「智慧上海·進而有為」上海城市峰會2020成功舉辦。來自上海市政府、華為公司以及產業各界的嘉賓各抒己見,共同探索上海的數位化發展之路。峰會期間,城市建設各方主體在上海正式聯合發布「城市智能體」,旨在集聚能力,聚合生態,通過打造一體化智能協同體系,讓城市演進為能感知、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的「智能體」。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參與了「城市智能體」的發布,並發表了「AI 2.0賦能上海數位化轉型」主題演講。

吳志強院士指出,數位化轉型,必須要達到一個巔峰的數值讓所有人都可以看到。過去有一個詞叫「數字完整生態」即「數態」。數態是整個城市提升品質的關鍵要素。在轉型方面,他認為,今天的數字已經變成整個數字的能力,達到了超越個人感知的能力的時候,數字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數位化是真正讓上海這座城市的數字智慧達到世界巔峰狀態的關鍵詞。

以下為吳志強演講的重點內容:

我想給大家說的第一個詞就是上海。什麼是上海呢?在上海所有裡弄的所有人家講的上海話都是不一樣的——你是寧波來的,你說的就是帶著寧波口音的上海話;你是廣東來的,你說得就是帶著廣東口音的上海話;你是揚州來的,你說的就是帶著揚州口音的上海話。上海話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因為上海人幾乎就是移民構成,而那些移民之後講的話被稱為「上海話」。每一個在上海作出貢獻的人都可以稱為這裡的主人,這就是上海。這是一個移民文化的城市,在中國除上海以外,沒有第二個在大規模移民後形成自己方言的地方。甚至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上,都很少有。在近代史上,上海更是唯一一個樣本的地方。上海給大家創造了一個誰都可以作貢獻、做主人的地方。所以,不要怕自己講的上海話不標準,不標準的上海話才是標準的「上海話」。這是我想說的第一個關鍵詞,上海。

第二個詞:數字。我們中國工程院從AI 2.0開始,在潘院士、徐院士等幾位大科學家的帶領下,一直在攻關新一代的人工智慧。過去的人工智慧已經不夠,今天的人工智慧我們稱為2.0。今天向大家介紹一下AI2.0對整個平臺未來的發展需求。要說數位化轉型,人類非常清楚——任何不懂數字的都不能稱為文明,數字這個詞是任何文明破解世界難題的必要的工具。最早的時候,不管是希臘還是中華民族,都是用數字破解世界的密碼。

一萬年前開始,就一直有人用數字來說明我們這個世界大家看不見的力量。到了一千年前,中國進入一個非常輝煌的時代。我曾經在德國留學十年,有一次,我的一位德國數學家朋友請我到他家吃飯,他從書架上拿出了一套中國線裝書,隨便抽一本給我看,是中國隋代的,一邊念古中文,一邊寫所有的數據等式。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第一次遇到一道題——隋代的時候,太陽從東偏南多少度、月亮在幾時幾分西偏南多少度開始,以什麼樣的速度往上走,問太陽和月亮什麼時候能碰到?這麼複雜的題目,全是變量,速度、角度大小都不一樣,要算出這兩者在什麼時候碰到,這是多難的題目。翻過來一頁,就是答案,十分簡單地就破解掉了。

這是中國人數學的巔峰狀態。我作為中國人,當時特別難受。我怎麼什麼都不知道呢?中華民族當時的數字文明,已經達到了一個巔峰狀態,而我卻一點也不知道,我們的數字還全部是重新從西方引進的。所以,我覺得任何文明,在它發展的巔峰階段,一定是對數字的運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狀態。

到了今天,數位化已經變成了所有人都看得見、摸得著的量化圖像的時候,這就是所有文明中的每一個人都不能忽視的時候。從少數人的抽象哲學,到生產使用再到人民生活的所有文明體,這就是一個「數位化」的歷史。假如不看到這個歷史,我們就沒有辦法說最後一個詞——轉型。

如何轉型呢?必須要達到一個巔峰的數值,讓所有人都可以看得到。大家說過去有一個詞叫數字完整生態,即「數態」。在城市中間數字生態是整個城市提升品質的關鍵要素。我們所說的「數字上海」「智慧上海」,就是說上海的「數態」達到了什麼程度。我們現在說的整個氣氛中間,可以達到什麼狀態?這是非常重要的詞。同濟大學在整個過程中有算力,我們還需要創新孵化、產業聚合,人才培養。我們把「四大塊」大規模拓進的時候,才有了後面的軟硬體變成基礎設施的價值所在。

在上海的中環線上走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浦西的中環線穿梭在高樓中間。一到浦東以後,全部都是綠色環境。我們希望它不僅是綠色環境,還是一個高數據的環境。數字生態是一條極好的「帶」,能夠在這條數字生態「帶」上面發育下一代的文明,這才是上海浦東真正要做的事情。

最後再說說轉型,這是我2006年在浦東做世博會會議總規劃時給IBM畫的第一張圖,智慧城市應該是能夠感知、判斷、反應和學習的完整循環,智慧不僅是Smart,而是Smarter,「越來越聰明」。

後來畫了第二張圖,better city better life。智慧城市應該能夠為醫療、就醫、交通、服務、金融、文化等各個方面服務。早在14年以前,我就開始構想把數位化應用到這上面。

當然企業、政府、市民都要參與其中,這是第三張圖。

最後,智慧城市的架構應該是從感知層、數據層、資料庫、中心處理最後到應用層。

今天,基本上這四層架構都可以搭建。在不斷向前進步時,我們可以看到轉型是從物質,很少一部分人從物質的世界中間看破變成數據;數據再逐步變成大家生產中間可以使用,逐步到了今天,數字已經變成整個數字的能力;達到了超越個人感知能力的時候,也就是0.1秒,感知能力反應的時候,數字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在我的城市規劃中間,開始進入到過去的城市規劃,一年一感知。形成年檢,後來到月檢,現在的頻率開始出現了小時、分鐘。最近這幾個星期,我們在做的城市感知全是0.1秒之內的感知,發現了城市裡面的流動、風流、水流,也包括資金流動,在0.1秒的反應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感知。現在,這些數字全部開始展示。這才是真正讓上海這座城市的數位化、智慧化達到世界巔峰狀態的詞。

實際上,吳志強院士在峰會上所講的關於「智慧城市」四個特點——感知、判斷、反應和學習,與「城市智能體」四個層級——智能交互、智能聯接、智能中樞、智慧應用——所實現的立體感知,全域協同,精確判斷,持續進化,不謀而合。而這,也為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動能。

關鍵詞 >> 數位化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吳志強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11月27日上午正式公布,我校吳志強教授當選。喜訊傳來,同濟廣大師生及校友歡欣鼓舞、倍感振奮。      吳志強,男,1960年生於上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德國工程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師,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設計綜合方案總規劃師。
  • 新科技賦能建造行業 首屆全國智能建造學術大會在上海召開
    主辦方 供圖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17日電(鄭瑩瑩)12月16日至18日,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同濟大學和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首屆全國智能建造學術大會」,同濟大學主辦的「首屆全國智能建造專業建設暨人才培養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 中國工程院院士阮雪榆上海病逝 享年86歲(圖)
    記者5日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中國冷擠壓技術的開拓者、著名的塑性成形與數位化製造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九三學社第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阮雪榆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86歲。  阮雪榆院士祖籍廣東省中山市,1933年1月生於上海,1953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並留校任教。1954年至1956年在清華大學機械系進修。
  • 會拉大提琴的城市規劃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當選院士
    他,就是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教授。一段真摯的世博情緣身為上海世博會園區總規劃師,「吳志強」這個名字,早已與2010年上海世博會緊緊連在一起。能在世博會規劃的全球招標中勝出,倚靠的不僅僅是精湛的專業規劃實力,更重要的是心中那一份獨有的深情。
  • 賦能空中互聯 匯付天下錢管家2.0助力航空產業數位化轉型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希遠9月24日,第四屆2019上海國際航空收入驅動與發展暨首席信息官論壇在上海隆重開幕。國內領先的支付科技公司匯付天下有限公司(01806.HK,下稱「匯付天下」或「公司」)受邀出席論壇,公司面向航空業的綜合支付服務解決方案「錢管家2.0」在論壇上正式升級亮相。本次論壇由上海市航空學會主辦,並得到中國航空學會、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浦東新區祝橋鎮以及國內外眾多頂級航空公司的大力支持。
  • 小視AI賦能行業,與大咖探索數位化轉型
    ,小視科技與兆騰科技舉行籤約儀式,共同探討地產行業數位化轉型之道。此次小視科技與兆騰科技籤約合作,將聚焦地產、商業等場景,共同推進企業數位化轉型,以科技賦能增長。發布會同期舉辦圓桌沙龍,華為、中軟等頭部企業共同參與,從各自專業角度出發共論地產數位化發展,以期共建數位化轉型新生態。
  • 賦能數位化轉型,新中大榮獲2019中國信息技術優秀產品、方案獎
    當前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一系列新興技術蓬勃發展,數位化轉型勢在必行,各個行業都在不斷探索通過新技術、新思維、新模式賦能管理和業務模式的變革,提升自身業務核心競爭力。本屆峰會以「賦能·數位化轉型」為主題,來自政府相關部門領導、業內知名專家和學者、信息化領域一線服務機構、科研院所和企業代表等1000餘人共聚一堂,圍繞物聯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創新技術與產品,全方位解讀企業數位化轉型之路,探索通過信息化應用賦能企業數位化升級的有效途徑。
  • 後疫情時代,攜程商旅賦能企業財務數位化轉型
    後疫情時代企業的財務數位化轉型11月26日,由攜程商旅聯合SAP Concur、Hitpoint以及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共同舉辦的《走進攜程》之「後疫情時代企業的財務數位化轉型」專場活動在上海攜程總部舉行。
  • 嗨美麗SOP系統2.0.1火熱發布 全數位化連鎖門店賦能
    美業,也是傳統生活服務業,一直以來,傳統美業如何「拓客、留客、鎖客、升客」是經營者最關心的話題,而標準化、流程化、數位化、智能化的普及和應用是實現數位化轉型的關鍵,在萬眾期待中,嗨美麗SOP系統2.0.1版本於2020年12月31日18:00正式上線啦,真正的為美業門店數位化提供的解決方案。
  •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博導李道增院士逝世
    點擊播放 GIF 0.2M來源 | 光明日報、新湖南、募格學術編輯 | 學術君據@光明日報 官方微博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李道增院士 微博@光明日報 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李道增,1930年1月19日出生於上海,籍貫安徽省合肥市。1947年,李道增以高分考取了清華大學電機系。後師從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轉入清華大學建築系。1952年畢業後留系任教,曾任清華建築學院第一任院長,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金域醫學「醫檢4.0」戰略發布 鍾南山等9位院士賦能中國醫檢「最強...
    原標題:金域醫學「醫檢4.0」戰略發布 鍾南山等9位院士賦能中國醫檢「最強大腦」   12月19日,以「科技助力新冠防控數據驅動醫學發展
  • 從關照獨居老人,到市容「報案」……上海正加速智慧城市建設,打造...
    「未來城市,應該演進成為『一體化協同、能感知、會思考、可執行、可進化』的智能體。」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順茂在「智慧上海·進而有為」上海城市峰會上分享說,未來城市,不僅有「腦」,還要有「眼、手、脈、心臟」等整個一體化智能協同體系,驅動治理數位化、經濟數位化和生活數位化,實現治理更智慧、經濟更智能、人民生活更美好。
  • 數位化賦能零售業加速轉型步伐
    日前,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主辦的2020年中國國際零售創新大會上,來自國內外企業界的高管和業內人士,圍繞零售商業模式創新和數位化轉型展開熱議。數位化成為零售企業布局重點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實體零售遭遇巨大衝擊。
  • 商湯科技趙峰:AI賦能企業構建「數位化轉型護城河」
    文/《商學院》李曉光(引)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其技術應用必將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與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一起,共同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建立其護城河。全面移動互聯以及業務線上化,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沉澱,使企業對客戶的洞察更加深刻全面,自身運營也更為有效、可視。
  • 中國測繪丨霍向琦:用「數字大腦」賦能產業數位化轉型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位化業務部門具有巨大的創造經濟價值的潛能。業界專家這樣評價:傳統產業實現數位化轉型,近乎於「六十歲的人有了三十歲心臟」的「換心」式改造。數位化已是實體企業突破增長困境的重要武器。在世界範圍內,數字經濟早已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內容,是全球經濟發展的主線,並且在逐步推動產業和全社會的數位化轉型。
  • 中國石化李劍峰:使能、優化、轉型,解讀數位化轉型三部曲
    李劍峰坦言,「雖然現在石化能源在國民經濟GDP佔比很高,隨著數字經濟的深入,如果不進入數位化,佔比將會越來越小。」企業數位化轉型三部曲「數位化轉型包含兩個部分:第一是數位化,第二是轉型。」對於如何轉型,李劍峰提出「三部曲」理論,即使能、優化和轉型。
  • 2020重慶英才大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共融共生 引領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進行題為《共融共生 引領發展》的主題演講21日上午,2020重慶英才大會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開幕,開幕式後的嘉賓主題演講環節,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進行了題為《共融共生 引領發展》的主題演講
  • 中國科學院好於中國工程院,中科院院士含金量高於中國工程院?
    兩院的院士稱號是我國學術界的最高榮譽。「中國科學院院士」數量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基本一致,均800人左右,且兩年增選一次,增選人數也均在60人左右。中國科學院是我國自然科學領域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是中國工程科技界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
  • RPA+AI,賦能銀行數位化轉型的全新引擎
    其整體數位化轉型採取了三步走的發展策略,優先進行流程優化,再進行移動辦公改造,最後進行自動化及人工智慧變革。印度AXIS銀行通過RPA應用,ATM對帳從T+2變成T+0日常對帳,並且能夠實時解決交易糾紛,更快地響應客戶;零售信貸支付周轉時間降低了10%,並能夠實時設置核准貸款的擔保、費用等;實現7×24小時無縫批量處理公司客戶大規模資金的業務請求;清算處理涉及的ECS內部授權實現批量請求及異常報告的實時處理;全面實現人力節省、營收提升、客戶滿意度提升的三大目標。
  • 華勝天成集團中標5000萬軟體開發項目 賦能運營商數位化轉型
    今年以來,華勝天成集團作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賦能者,屢獲三大運營商認可。據資料顯示,公司4月中標河南移動2020-2022年度DICT一體化支撐採購項目,中標金額1.04億;6月,中標中國移動上海公司2020-2021年DICT合作夥伴引入項目;8月,中標中國移動雲南公司2020年集客ICT項目行業生態合作夥伴入圍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