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坦言: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一頓飯就能看出來,家長別大意

2020-12-11 鄧朝芬說歷史

李玫瑾教授之前在節目中說過一句話,和這個觀點很相似:「 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李教授給出的答案值得我們深思:

「犯罪心理問題很多源於人的早期,所以我在犯罪心理研究的過程當中,非常重視研究人早年的一些心理問題,而且,真正要破解人的一些心理問題,你也會發現,它和人的早年的關係密切相關。」

李玫瑾教授的話反映了大部分中國家庭教育孩子的現狀存在一個問題,在發現孩子有一些小錯誤的時候沒有 及時的進行糾正、引導,逐漸導致孩子養成許多壞毛病, 長大後父母后悔莫及,可是已經遲了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由於長期研究餐做心理以及青少年心理,因此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地說出孩子問題的真正根源所在。

她曾在一次講座中,特意提到過孩子的餐桌禮儀,並表示: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吃頓飯知道,家長別大意

周末去參加一個朋友的婚宴,來的客人很多,開飯的時候,大夥也顧不上認不認識,湊在一塊坐。

席間,有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特別不消停。

飯菜還沒上來的時候,她一會兒纏著媽媽說「餓死我了,怎麼還不上飯」,一會兒拿著筷子敲打桌子上的碗筷。

看到酒店服務員過來上菜,他興奮地大聲嚷嚷:「上菜嘍!上菜嘍!」,引得別人紛紛朝我們這邊側目。

每當飯菜到了桌上,別人都還未動,他快速轉到自己跟前,吃第一筷子。也不顧別人是不是在夾菜,想吃什麼就快速轉動圓盤,還將菜水濺到了別人衣服上。

桌上一個年輕的姑娘實在看不下去,吃了兩口就藉故離開了。

大家雖然反感,但鑑於他還是個孩子,也只好低頭吃飯,默不作聲。

讓人不解的是,對於孩子的不當行為,孩子的媽媽竟然無動於衷。

媽媽不僅不管,還在桌上談笑風生:「孩子就是皮,打小就好動,人家都說好動的孩子聰明。」

她說自家孩子成績很好,正打算給孩子報幾個特長班,讓孩子全面發展。

大家聽了只是笑笑,沒有接話。

散席後,就聽到有人議論:「就這樣還全面發展呢,一點教養沒有!先管教管教吧,不然以後是要吃虧的。」

吃飯不僅僅是吃飯,這背後體現更多的是教養。

人們常說,看人看事要注意細節,看一個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吃一頓飯。

之前聽好友講過這樣一則故事:

他在北京工作的時候,單位裡有一個重要的崗位招聘新人。

有個應聘的新人,985名校畢業,簡歷上的條件很適合,筆試成績也名列前茅,看起來非常優秀。

單位領導組織新人們參加面試飯局。

飯桌上,其他新人都很謙卑,這個新人卻表現的非常傲慢,他高談闊論,唾沫星子橫飛,視其他人不見。

他成了主角,其他人倒像是來作陪的,這讓單位領導們非常不高興。

飯後,單位告知他:「雖然你有一定的能力,但是沒學會尊重別人,缺乏教養,不能被錄取……」

你吃飯的樣子,就是你真實的樣子。飯桌上不僅會暴露你的教養,還有你的品行、為人、格局。

吃飯的樣子是裝不出來的,是長期習慣養成的結果。

有人說,你吃飯的樣子就是你的名片,往往不經意間就能決定你的成敗。

蘇霍姆林斯基說:「父親和母親,你們在孩子身上延續自己!」

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惡習,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體素養。

平日,一些家長最關心的是如何給孩子飯碗中添加營養,卻對孩子飯桌上的教養少有注重。

大家見慣了孩子吃相上的不雅:

有趴在桌上把盤裡的食物翻江倒海,有看到喜歡的菜只顧著往自己碗裡夾的,在喝湯時旁若無人,吧唧著嘴呼呼作響……

對此,有些家長卻習以為常,視若不見。

知名作家林清玄在《從食物看人的性格》一文中提到:

「人總是選擇自己的喜好,這喜好往往與人的性格和本質十分接近,所以從一個人的飲食就可以看出他的人格。」

餐桌上,孩子的言行展現著你是誰、你有什麼心態,你尊重他人或者目無他人,你是對生活充滿自信的成功者還是消極對待人生的失敗者。

當你忽視了孩子的餐桌禮儀,你就關閉了孩子展示自己的一扇門。

培養孩子餐桌上好的肢體語言,還意味著幫他矯正一種散漫的失敗者的壞習慣,養成一種得體、有度的習慣。

養成這種用餐習慣,是保證孩子將來進入社會後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這種教養的養成,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

若把每個孩子比喻成一棵樹,這棵樹等來花開、結果的前提必然是有人已早早為它修過枝、澆過水、施過肥、殺過蟲了。

只有一切就緒,我們方能助孩子等來花開、結出碩果。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在餐桌上學好禮儀習慣,只有精進教養和品格,日後方能成才。

那麼,我們一定要行動起來,從細節開始,精心培養好孩子用餐的好習慣。

孩子在餐桌上要養這些好習慣

1. 用餐前(長者先,幼者後),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定後,方可動筷。

2. 學習正確端碗、吃飯:幼兒大拇指在碗邊緣、其餘四個指頭放在碗底(龍含珠,左手拿碗的姿勢;鳳點頭,右手拿勺筷吃飯的姿勢),並養成習慣。

3. 用餐過程中,隨時保持桌面的整潔。

4. 用餐時,細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說話;吃東西,喝湯不出聲。

5. 不翻撿盤中食物,有些菜食使用公筷;筷子上沾有食物時不夾菜。

6. 不可揮動餐具指人。

7. 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費。

8. 退席時要將殘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內,坐椅放正,向同桌上告退說:「請慢用,我先走了」。

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中,將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正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老話常說:3歲看老,所以說,孩子三歲左右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最基本的陪伴之外,更要教育孩子情緒表達、與人溝通的能力。

父母要早早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免得孩子長大之後變得脾氣暴躁,想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繪本是必不可缺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孩子在小時候對故事以及圖片最為敏感,繪本是最適合的

就像斯坦福教授所說:注重孩子早期教育與陪伴,是父母這一生最划算的投資!

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我在小的時候總聽母親給我講故事,這也驅使我養成了良好閱讀習慣。

所以,我準備「沿襲」這個行為!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豆豆小時候就看了不少的繪本,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

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發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10冊不過是69元,還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平均下來一本也就是7元不到,不過一頓早餐的錢,卻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養成好習慣、好性格,家長不妨一試!

家長點擊以下商卡就可以直接查看購買↓↓↓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吃飯就能看出來
    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出息,那麼怎麼培養出一個出息的孩子呢?大多數家長都會在孩子的智商上下功夫,認為孩子智商高了將來在學習時就會有出色的成績,學習好確實是一個出路。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是光有成績和努力就一定有出息,一個有出息的人往往他的身上還有一個可貴的品質,就是「情商」。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一直都是家長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會碌碌無為,但是孩子能不能有出息,至少也要等到20歲以後,難道小時候就沒有什麼表現能夠看出來嗎?
  • 孩子將來能否有出息,吃頓飯就能看出來,家長要教會娃這三個禮儀
    導讀:孩子將來能否有出息,吃頓飯就能看出來,家長要教會娃這三個禮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將來能否有出息,吃頓飯就能看出來,家長要教會娃這三個禮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吃飯的樣子就能看出來
    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上表示:一個孩子有沒有出息,情商將會佔很大一部分而一個孩子情商高不高,或者說將來有沒有出息,完全不用等長大,通過吃飯的樣子就能看出來將來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會有這3種表現一、吃飯時總是大吵大鬧在我國「吃飯」可以說是最檢驗一個人情商高低,又沒有教養的事情,因此我們吃飯的時候一般都講究一個「靜」字,一次就是吃飯的時候不要大吵大鬧、不要發出奇怪的聲音等等,但是在生活中能夠做到這樣的孩子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家長要好好培養
    正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在孩子小的時候其實就能看出孩子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幾乎都會有這3個特徵,若你家孩子有其中一個,也要好好培養。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建議家長好好培養
    李玫瑾教授也曾在一次育兒講座上表示:孩子有沒有出息其實小時候就能看出來,而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多半都有出息其實李玫瑾教授的這句話也是根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再加上自己常年對青少年的觀察所得出來的結論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吃飯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我帶孩子出去參加宴席的時候,總是能看見一些老人領著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不顧一切。將桌子上的好吃的、大菜一個勁的往孩子碗裡夾,從不在乎別人,而孩子滿不在乎一個勁的吃。東北有個詞是「吃冤家」,說的就是這種人。能發生這種情況的,大抵都是孩子家庭教養和情商教養不夠的原因。李玫瑾雖然是心理學的教授,但是她在育兒方面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分享過很多的育兒經驗。
  • 孩子長大以後有沒有出息吃一頓飯就能看出來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條件越來越好,尤其是現在基本上一個家庭一個孩子,很多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那是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裡怕話了,對孩子是非常的嬌慣,以至於很多孩子養成了很多壞習慣,那麼孩子長大後到底有沒有出息,其實從一段飯裡就能看出來。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從上幼兒園就能看出來,家長別糊塗
    文|文兒每一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總希望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給孩子營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希望孩子在最優質的條件下,能夠健康成長,學有所成,將來有出息。孩子從小學到初中,上的都是學費高昂的私立學校。但是,最近堂姐終於折騰不動了,說自己費那麼多心力,但是孩子就是不愛學習,各科成績都很一般。不知道,以後孩子還能有什麼好出路。其實,堂姐的心情我很能理解,沒有父母會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很平庸,也沒有一個父母希望孩子長大沒有出息。但是,有些孩子確實不適合學習,這也是父母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從上幼兒園就能看出來,家長別糊塗
    文|文兒每一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總希望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給孩子營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希望孩子在最優質的條件下,能夠健康成長,學有所成,將來有出息。孩子從小學到初中,上的都是學費高昂的私立學校。但是,最近堂姐終於折騰不動了,說自己費那麼多心力,但是孩子就是不愛學習,各科成績都很一般。不知道,以後孩子還能有什麼好出路。其實,堂姐的心情我很能理解,沒有父母會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很平庸,也沒有一個父母希望孩子長大沒有出息。但是,有些孩子確實不適合學習,這也是父母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吃飯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將桌子上的好吃的、大菜一個勁的往孩子碗裡夾,從不在乎別人,而孩子滿不在乎一個勁的吃。東北有個詞是「吃冤家」,說的就是這種人。她曾說過:一個孩子有沒有出息,情商將會佔很大一部分。畢竟很多時候能看出一個人的情商高不高,在飯桌上就可以有很明顯的表現。
  • 李玫瑾指出:孩子以後有沒有出息,上幼兒園之後,這3點能看出來
    李玫瑾坦言:孩子以後學習好不好,上幼兒園之後,這3點能見證我國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就指出:孩子以後有沒有出息,學習好不好,會在這3點上體現出來。李玫瑾教授表示所有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色,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讀書,可能有的孩子會喜歡繪畫、音樂、美術,那麼他們的人生就沒有未來了嗎?
  • 李玫瑾教授直言:家長從小做好這幾件事,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直言:家長從小做好這幾件事,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萬千家長對孩子的心願,作為父母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但多數都事與願違,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的孩子變得越來越「脆弱」了 。
  • 李玫瑾建議:養育男孩,家長「捨得」3件事,將來孩子更有出息
    孩子是上帝給每個家庭最好的禮物,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有出息,尤其是家裡有男孩的家庭。都說養兒防老,但是孩子將來是否有出息、有本事還真的說不準,所以家長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她的家庭教育講座往往都是一針見血的指出根源所在,家長們對她的育兒方式也是十分的認可。現在大多數家庭教育都是過於重視孩子的智力發展,而忽略孩子人格與性格的培養,其實這是家庭教育中嚴重的偏差。往往成年後看一個人是否有發展,其實學歷和智商並不是最重要的。
  • 李玫瑾育兒觀:孩子有這3個特徵,將來可能大有出息,家長別忽視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有出息,學習優異,並且將來有好的工作。這樣的孩子不僅不需要家長操心,還能讓父母臉上有光。但很多家長因為沒有經驗,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無從下手,於是選擇讓他們自由發展甚至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的性格和學習都受到了影響。
  • 教授直言:孩子將來沒有出息,在飯桌上就能看清楚,別裝傻
    教授說,前幾天我去參加一個酒席,酒席上有一個媽媽帶著5歲左右的男孩。飯菜剛上桌的時候,這個男孩看到自己喜歡吃的直接就把盤子端到自己面前,孩子的媽媽不但不管,還幫著兒子把菜往孩子盤子弄。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在心裡打賭,這個孩子,這個家庭多半是廢了,孩子以後將會成為家庭的累贅。很多家長都不明白,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在飯桌上就能看清楚,別裝傻。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不用等長大,從手上的細節就能看出來
    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智商可以說是佔了很大一部分功勞,智商高的孩子往往能夠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拔得頭籌,因此家家長們也都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訓練孩子的智商,只為讓孩子的將來過得更加順風順水。
  • 李玫瑾教授:家有男孩,堅持這5原則,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
    老話說的好:「3歲看大,7歲很老」,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完全取決於家長小時候對孩子的教育方針,發現教育男孩應堅持這5個原則,這樣孩子才能夠平穩度過叛逆期,將來才會更有出息。相信你的兒子將來會更有出息,想掌控情緒並沒有那麼容易,從孩子三歲有自己意識開始,家長就要不斷的去引導去培養,
  • 孩子將來能否有本事,早已命中注定,李玫瑾:從這3方面就能看出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有出息,這樣自己的臉上也有光,為了實現「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目標,很多家長都開始為孩子的教育做好了準備,比如報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吃健腦的食物等等,不過,孩子的智力發展是有規律的,只要家長能抓住就好。
  • 李玫瑾:孩子未來是否有出息,去小區廣場看一圈,心裡就有數了
    每個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但孩子和孩子之間總是存在的差距,什麼樣的孩子將來會有出息呢? 李玫瑾教授曾直言:「想知道孩子20年後有沒有出息,去小區廣場走一圈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