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術,這個新中國成立以來一向被認為是封建迷信,一度是封建糟粕的禁區,視同牛鬼蛇神。
其我國風水術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殷周時期,最先人們是用來相卜陽宅的風水吉兇,之後才用於陰宅,這在《史記樗里子傳》就有記載:「昭王七年,樗里子卒,葬於渭南章臺之東。曰:』後百歲,當是有天子之宮夾我墓。』至漢興,長安宮在東,未央宮在西,武庫正直其墓。」正是有了這句應驗的預言,樗里子可謂是後世陰宅風水的隱約遠祖!
不過風水的興起還是在漢及漢以後的年代,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風水之術一時大興,「風水」二字便出自東晉郭璞之《葬書》,到唐宋後各種風水著述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同時還有各種各樣的論文著述,這其中有論述風水的應驗,更多的是提出反對的意見。同時人們在風水的探索過程裡還產生了不同的派別。不管是從派別,還是從先古的記載以及各種著述裡面,風水在這中華文明發展的幾千年裡,可謂正術偽法層出不窮,特別是參雜了玄學成分以後,它就是一個精粗雜陳,民族性精華和封建性糟粕廣乏糾織在一起的神秘之術,讓很多人摸不透它,加之新中國成立煥然一新,所有封建迷信一刀切,風水術自然而然就成為所摒棄的對象,視為牛鬼蛇神以嗤鼻,包括現在人們心中這就是無法道清說明的迷信而已!
直到1988年,天津大學教授王其亨將風水術引入到建築設計研究當中,可謂給風水術以正本清源。經過王教授多年的研究認為,風水術的內核原來是中國古代建築理論的精華所在,它圓滿地解讀了中國古代建築在空間環境的整體處理上,在人文和自然景觀的有機結合,以及大規模建築群布局,小到室內環境的布局等方面的千古之謎。風水實際上是集地質地理學、生態學、景觀學、建築學、倫理學、美學等於一體的綜合性、系統性很強的古代建築規劃理論。它與營造學,造園學構成了中國古代建築理論的三大支柱。
說到最後,其東南大學建築系教授潘谷西在為何曉昕所著《風水探源》作序時,把人們對風水的認知過程揭露得相當透徹,可謂一語中的。他說:「風水產生於以農業經濟為基礎的社會中,是人們渴望把自身和諧地統一於自然之間而採取的一種自我完善手段,本來沒有絲毫神秘之處。但是在缺乏現代地質學、氣象學、水文學、建築學知識的時代,人們只能根據當時的知識水平來認識環境,解析所遇到的種種問題。於是,氣、陰陽、五行、八卦等中國古代解釋宇宙和自然的觀念以及羅盤指南針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風水術的主要理論依據和操作工具;為了適應人們普遍存在的趨吉避兇的心態,一些風水師又編織了越來越龐雜的謊言籠罩在它上面,使本來具有樸素科學原理的東西變得撲朔迷離、神秘莫測的騙局。這就不得不引起人們的責難,甚至指為迷信加以討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