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的器官能拯救重病患者?科學家已研究出測試方法

2020-12-24 網易科技


網易科技訊9月1日消息,在美國,每天都有20人因為沒有器官可以移植而死亡。因為根本沒有足夠的可存活的捐贈器官來滿足龐大的需求。

而異種移植,也就是將活細胞、組織或器官從動物移植到人體內的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滿足對器官的需求。據國外媒體報導,現在,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UAB)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系列的測試程序,來確保未來異種移植的成功。

他們於8月18日在異種移植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

多虧了CRISPR這樣的基因編輯技術,我們現在能夠對動物基因進行修改,從而減少人類受體排斥移植器官的可能性。然而,移植後的排斥反應並不是唯一的潛在問題,捐贈的器官還可能會含有某種病毒或傳染性微生物,使接受者受到傳染而生病。

為確保豬的器官不攜帶任何傳染性病毒或微生物,UAB的研究人員開發了定量分析程序,旨在確定病原體的存在性、數量或活動,此程序可用於30種可能從豬轉移到人類宿主的傳染性病原體。

在對9隻母豬和22隻仔豬進行測試後,研究人員確定它們「高度敏感」,該測試程序可與已經用於檢測人類病毒的測試相媲美。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分析能幫助開創器官異種移植的新時代。

首席研究員馬克·普裡查德(Mark Prichard)在新聞發布會上說:「該檢測方法有望作為篩查計劃的一部分,用於鑑定適合的供體動物以及可移植器官,並監測移植接受者。」

既然我們已經掌握了檢測動物器官中潛在的危險傳染病的方法,那麼在在關乎眾多生命的異種移植道路上,我們可以開始著手解決的一些其他的障礙。(Vicky)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張潔_NT5630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科學家實驗室培育出人體器官 將延長預期壽命
    北京時間9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表示在實驗室培育人體器官或許在幾年內就可以實現,現在他們已經開發出超過20種培育人體組織的方法。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在實驗室培植膀胱、尿道和氣管組織並在臨床實驗中移植給病患。 現在,他們開始把目光轉向實驗室培育更複雜組織器官的可能性,包括心臟,腎臟,肝臟,胰腺以及胸腺。這一醫學進展將有助於延長人的預期壽命,因為它將極大地縮短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的等待時間。
  • 走近器官異種移植新星楊璐菡博士的科研歷程:豬是怎麼飛起來的
    豬即將作為人類救生器官的供體來源!What?普通民眾表示驚掉了下巴,當然這不是肉眼凡胎能看到的,這不怪你們……,美女科學家楊璐菡的大腦迴路吃瓜群眾看不懂。當異種胰島移植治療Ⅰ型糖尿病臨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成功將醫用供體豬的胰島移植到I型糖尿病患者身上時,你看到的還只是豬肉嗎?是數以萬計的豬肝臟和豬腎,甚至可能是心臟和肺部。但是豬器官向人移植的研究之路並不那麼平坦。
  • 一隻豬對器官移植的貢獻,人類最早將在2021年底接受豬心移植
    圖 文章發表 來源:《Circulation》根據麻薩諸塞州總醫院(MGH)研究人員的最新科學研究表明,豬的心臟可以解決心臟患者供體長期短缺的問題。研究中描述了基因工程和藥物開發幫助德國團隊成功地將豬心移植給狒狒。這種開創性的心臟異種移植(將心臟從一種物種移植到另一種物種)可以延長和挽救無數患者生命。
  • 【新突破】一隻豬對器官移植的貢獻!人類最早將在2021年底接受豬心...
    研究中描述了基因工程和藥物開發幫助德國團隊成功地將豬心移植給狒狒。這種開創性的心臟異種移植(將心臟從一種物種移植到另一種物種)可以延長和挽救無數患者生命。  研究員之一皮爾森說:「在過去的35年中,我們小組和其他人進行了大量研究和努力的結果表明:豬-人的心臟移植是可行的!」 他預測,人類最早將在2021年底接受豬心臟的移植。
  • 醫學方面有新進展,超黏膠帶能直接粘合在內臟器官,讓手術更安全
    美女小倩是一個非常熱愛科學的人,自己也對於科學研究有很高的熱情,朋友們可以加我粉絲和關注,我會給大家推出很多科普類文章,希望朋友們能夠喜歡,能夠說出自己的意見和我一起探討。人類醫學的發展已經有了非常大的進步,可是在手術方面,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當手術結束之後,患者的傷口確實處理起來非常困難。現在一般都會採用縫合技術,這對於一些內臟器官難免會有損壞。
  • 治療不孕症,拯救早產兒 | 「人造子宮」研發初獲成功
    為了延長人類壽命,提高人類生存的幸福度,醫療專家先後研發出多種人造器官,比如人造腎臟、人造胰腺、人造肝臟等,以取代功能不全的天然臟器,維持機體正常運作。最近,科學家又獲得一項突破性生物技術——人造子宮。
  • 【科學普及】類器官——疾病研究和藥物開發的重要工具
    近來,由於「新冠」疫情,社會上更是空前地關注這樣一些問題:怎麼才能快點開發出有效的藥物?怎麼才能更好地驗證一種藥的效用?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利用動物模型來進行疾病研究和藥物開發,而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他們嘗試著複製和重建人類器官——於是,類器官誕生了。
  • 科學家發現新器官 可能是人體內最大的數個器官之一
    3月29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個研究團隊已識別出一個以前未被發現的器官,它可能是人體內最大的數個器官之一。他們發現,曾被認為遍布全身的密集結締組織實際上是充滿流體的間質(interstitium)網絡,並發揮著「減震器」的作用。
  • 科學家發明「零損傷」復甦冷凍人體細胞技術,器官短缺將得到改善
    因此,超過60%的器官因來不及送達受體而不得不被處理掉。假設這些壞掉的器官能用一種合適的方式凍存起來,在到達受體以後復甦又不失活性,器官短缺問題就能大大改善。科學家估計,只要這些被浪費的器官中,有一半能保存起來,那麼在未來的兩到三年內,將不再存在器官短缺這個問題。
  • 異種器官移植 離我們有多遠?
    論文作者——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喬治·徹奇(George Church)通過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成功抑制了豬體內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的基因,使豬來源異種器官移植的研究進程大大推進。  那麼,基因編輯技術是如何為異種器官移植掃除陰霾的?異種器官移植之路到底有多遠?
  • 雙語閱讀:研究人員將測試給人移植豬皮
    上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了該公司使用基因改良豬的皮作為臨時移植皮膚的初步申請。這意味著,他們可以開始對嚴重燒傷者進行豬皮移植測試。這也是美國首次批准用動物器官進行人體測試。移植皮膚可在患者痊癒過程中對患者加以保護。當前,在美國獲取移植皮膚的唯一途徑是使用同意捐獻器官者死後留下的皮膚,或因體重嚴重下降做多餘皮膚去除術的患者皮膚。用於移植的人類皮膚可謂是「稀缺商品」。
  • 《自然》實驗室製造人類器官的研究熱潮
    因此在遇到一些不符合預期研究的情況下,不要輕易放棄,意外實驗結果往往帶來意外驚喜。Lancaster等並不是第一個在實驗室培養出大腦。2008年,日本科學家曾經報導用小鼠和人類胚胎幹細胞培養出大腦皮層結構。此後,培養人類器官國際學術競賽拉開序幕。通過小心地調整培養刺激方案,科學家先後製造出多種三維結構的人類器官如眼睛、腸、肝、腎、胰腺、前列腺、肺、胃和乳腺等。
  • 科學家在人體內發現未知新器官 或有助於減少癌症患者副...
    科學家在人體內發現未知新器官 或有助於減少癌症患者副作用  Emma Chou • 2020-10-23 10:12:11 來源:前瞻網
  • 豬3.0 來了!明星女科學家楊璐菡領銜,首個臨床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誕生
    這之後,科學家們也在兔子、黑猩猩、豬、老鼠身上做過嘗試。2017 年,被譽為是「基因剪刀手」的哈佛大學和美國 eGenesis 公司異種器官移植課題帶頭人楊璐菡領銜其團隊,克隆出世界首批 PERV 活性滅活豬。當時,其研究成果登上 Science 封面。
  • 子宮不僅是生殖器官,科學家發現子宮或與記憶有關
    而現在,科學家們開始探索子宮、卵巢和大腦之間的複雜聯繫,以更好地了解移除這些器官對一個人健康的影響。一項研究發現,去除子宮的老鼠比接受其他類型婦科手術的老鼠更容易產生工作記憶的衰退。研究學習和記憶神經機制的生物學家Donna Korol並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他說:「醫學界一直認為子宮只是一個『嬰兒屋』。」
  • 研究人員將測試給人移植豬皮 未來或無需人類捐獻皮膚
    嚴重燒傷患者往往需要移植他人的皮膚才能闖過鬼門關。美國一家公司將開展的一項臨床測試給這些患者帶來了福音。未來,也許他們無需再等待其他人捐獻皮膚,而可以直接使用豬皮來做移植手術了。
  • 重磅級文章解讀1-5月中國科學家突破性研究成果!
    這些研究人員最初猜測病因是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對豬而言,PEDV是一種常見的冠狀病毒,而且之前已在佛山市的這個農場中發現過。到2017年中旬,已停止檢測PEDV,但是仔豬繼續死亡,這提示著存在著不同的病因。他們說,將母豬與豬群中的剩餘仔豬分隔開來在2017年5月之前就阻止了SADS-CoV流行病爆發。
  • 脫髮患者的福音:科學家成功用幹細胞培養出大量毛囊胚
    (圖自:Yokohoma National University,via New Atlas )這項研究的重點在於毛囊胚(簡稱 HFGs)的三維組織培養上,而幹細胞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 HFG 能夠植入,用作生長和保持毛髮的小器官。此前已有研究表明,當用於小鼠皮膚是,其效果還是相當成功的。
  • 科學家製造出兔子人工生殖器 研究或適用於人類
    據報導,美國科研人員在本周一發表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中表示,這項研究的成功將使科學家們向使用患者的細胞培養出其他諸如肝臟等更複雜的器官的技術邁近一步。
  • 肺和結腸類器官可作療法研究模型 科學家篩出三種抗新冠病毒活性藥物
    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團隊利用人類多能幹細胞生成了肺和結腸類器官系統,藉助這一成果他們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的藥物進行篩選後,鑑定出了三種顯示對新冠病毒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藥物。這項29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的研究表明,肺和結腸類器官可以作為研究新冠病毒感染和鑑定潛在的新冠肺炎療法的模型。隨著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導致的病例和死亡人數持續增加,迫切需要建立與人體相關的模型,以研究新冠病毒的生物學特性,並促進藥物篩選。新冠病毒主要感染呼吸道,但近25%的新冠肺炎患者也有胃腸道症狀,而後者可能產生更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