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各個單位、企業、社區都會邀請「專家」進行消防安全講座,往往這些講座之後都免不了推銷各種消防器械。假培訓真銷售的騙局是如何發生的?又為何屢禁不止?市民該如何應對?
王女士是南陽某單位的工作人員,在單位通知的一次消防知識講座中,一名身著「消防」字樣制服的「教官」先是向大家展示了消防宣講員證件和在多家企事業單位進行講座的照片,接著便以PPT的形式介紹火災案例、急救知識,還拿出器材進行展示,強調它對家庭防火的重要性。講座最後,教官提醒大家市面上消防器材多為偽劣產品,只有他手上這款才是唯一一家國家認定並有國家補貼。心動的王女士花了將近2000元買了兩套消防器械。
如果僅僅是多幾個錢買了消防器材也就算了,畢竟防患於未然。然而讓有同樣經歷的張先生氣憤的是收到的貨和當天看到樣品的質量差別太大。「孩子出於好奇,就給防毒面具拆開了,發現防毒面具防火層很薄不說,還有很大異味,戴在頭上完全不是密封狀態,感覺自己上當受騙了。」
說好的消防知識講座,最後怎麼都成了產品推介會?記者電話聯繫了南陽市臥龍區消防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消防單位沒有主動上門進行過類似培訓,那些打著免費消防培訓,實則賣產品的,都是一些冒名頂替者,而所謂的國家補貼更是無稽之談,現在政府財政只是保證各地區的消防隊,對於市民購買消防器材是沒有補貼的。一些沒道德企業,打著咱們消防隊旗號到處去行騙,一個滅火器賣到300多,弄得消防隊都成了一個擺設了。
近年來,這種「假培訓真推銷」的消防講座,如同病毒一樣在全國各地迅速蔓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孫江洲認為,該類事件的泛濫,正是因為騙子抓住單位、企業重視消防教育的需求,並通過各種極具衝擊的真實消防案件,放大了人們對特定商品的需求,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產品推銷。他們通過各種慘烈案件激活人們的恐懼心理,這個時候,推銷產品,滿足人們對安全的需求,人們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會太在意產品的價格,只會在意產品能否提高自身的安全感。
記者走訪市區調查發現,市民購買的消防器材屬於商品,不在物價局定價範圍內,加上對消防器械知識了解匱乏,使得不法分子便吹噓其功能將幾十塊錢的消防工具翻幾番鑽了空子。
臥龍工商所所長田全建說,每年工商、質檢、消防等部門會不定期到市面進行檢查,提醒廣大群眾,如果需要消防器材一定要到正規店面購買,如果遇到類似情況,可聯繫當地消防部門進行核實並向工商、當地派出所及消防部門投訴舉報。
編後話:
按照有關規定,消防部門不允許售賣任何消防器材。那麼,開展消防安全講座並推銷各類消防產品的,究竟是些什麼人?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些大多是退伍的消防官兵或者經過專業培訓的講師,他們受僱於當地的消防公司,以消防安全講座的名義,開展業務活動。所以,單位或者社區一定要核實這些「教官」的真實身份,不要給騙子以可乘之機。有關部門也要加強管理,對這些「掛羊頭賣狗肉」的消防公司和講師進行處罰。另外,對個人而言,如果需要購買消防產品,一定要去正規的店面,確保質量可靠、價格合理。
(南陽電臺記者何昱龍 臥龍電臺記者張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