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媒體的普及,網際網路的發展,副業兼職也變得多樣多元化。然而正遇學校復學之際,大三的小陳就想著幾個月憋壞了,在做兼職的途中,做了一項名為APP充場,的兼職,一不小心,洩露了個人信息,整體苦不堪言。
故事案例
生活在陝西的一名同學,小陳,終於結束了難熬的疫情階段,終於接到學校通知,進入了復學階段。
由於枯燥的封閉時期憋壞了性格開朗的小陳,就像在網上找一找兼職,來充實一下自己的課餘枯燥時間。
終於在某群裡看到一項名為APP充場的兼職,管水管飯,一天200,興高採烈的歡喜而去,
看著人員成隊的兼職人員,小陳心想,可能都是奔著工資來得,可靠才會人多。
在工作人員的要求下,開始操作,原來兼職的內容就是,下載對企業有用的APP,填寫個人資料,實名認證,用來衝人數,衝業務。
小陳看著業務表覺得都挺正規的,很快手機32G的內存都被各式各樣的APP佔滿,這時候,工作人員詢問,要不要轉更多的。更多的是什麼證券類開戶,公眾號註冊,只需要註冊實名認證就可以了,小陳就重複性認證完成,刪了在下載認證,終於4小時過去,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報酬200塊,高興而去。
沒有想到噩耗才剛剛開始
沒過幾天,小陳接到來自天南海北不同的電話,什麼公眾號涉嫌盜用其他公司資質認證了,什麼白條消費之類的,各種騷擾電話,小陳才意識到自己的身份信息洩露造成的後果,甚至要承擔法律責任。小陳戰戰兢兢的拿著銀行卡來到銀行註銷,竟發現註銷不了,原因竟然是證券開戶。
案例分析
正直復學之際,大量的學生,認可APP證券基本都沒有使用過,也沒有經驗,這恰恰給了,充場兼職方面可乘之機。
風險無法評估
證券開戶,他們用你個人銀行卡開戶用途僅僅只是為了充場嗎?就能給50,一個APP就能給如此高額的返費嗎?
公眾號/其他類:你僅僅只看到個人認證方面,後面還可以企業認證,僅僅為了衝人數嗎?
一旦洩露就有可能總會收到各種辦卡,辦證,辦貸款等等信息,嚴重的還可能會收到帶有釣魚木馬的連結,所以儘量不用手機註冊。
個人建議
做兼職一定得找正規的行業去做,也可以點擊我的文章(六個實用的副業兼職,大學小夥用它周末兩天賺800)來看看自己適合的。
APP充場,就比如網店/商城之類,你只看到認證給50,那你考慮到以後了嗎?以後你自己不用嗎?
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情,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要因小失大。
收費的不考慮,洩露個人信息的更不考慮,你永遠不能確定他們的用途,如果僅僅只是玩遊戲,看節目,點讚,關注刷流量這樣是可以的。
我是小磊,針對APP充場,你有沒有做過,有沒有知道哪些對個人的影響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