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黃蒙拉的回答-黃蒙拉 帕格尼尼 小提琴 各行業 琴 孜孜矻矻 無...

2020-12-25 東方網

  很多專業領域,我這「白丁」都是不敢置喙的。只是,業務相異,人性相通,各行業的拔尖人物對於社會人生的思考照例深邃,不可不細聽。比如這一回,我聽黃蒙拉。

  很抱愧,我沒有聽過他據云有如天籟的小提琴聲。當然,即使聽過也未必領悟得了(比如我聽過國際小提琴大師伊扎克·帕爾曼的演奏,卻辨不出跟本市迎春聯歡會上的有多大區別,一笑)。我聽的,讚賞的,是他談論的少兒培養理念。

  衝著這位「80後」榮獲第49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被譽為「東方帕格尼尼」,多少家長急於拉著孩子,追隨黃蒙拉之路。但是,他回絕得乾脆:「我希望他們不要這樣做。」

  原因呢,他講了兩段。一段講自己——「我絕不是天生喜歡拉琴,甚至有十幾年都不那麼願意拉琴。小時候,爸爸讓我站在琴凳上拉琴,拉錯了,爸爸拿著尺打我的情景,我至今記得。幸好,我對小提琴的真正感情,到十七八歲終於迸發了。回頭想想,如果不是這樣怎麼辦?進入了這個專業,就沒有退路了呀!」一段講同學——「我不想隱瞞,其實身邊的一些同學從音樂學院附小、附中熬到大學,直到最後從事音樂工作,都沒有喜歡過音樂。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甚至討厭音樂,就是因為家長過早把他們趕上了專業之路。這是很可悲的。」

  記得在2008年《解放日報》的報導中讀過這兩段,近期又從專業期刊上看到他不變的表態。6年一貫,以權威的過來者身份現身說法、大聲疾呼,不啻是當頭棒喝,數語驚醒夢中人呵。

  原來,撥去舞臺上的一應鮮花、掌聲、光環,那背後是十幾年的「熬」,亦即在多數孩子可謂了無興趣的苦捱!「讓睜眼看著玫瑰花的人也看看它的刺」,泰戈爾說對了。君不見報載好些少年厭惡被逼學琴,發誓「考出10級再也不碰鋼琴」、甚至「今後有錢就買架琴來砸」。不是給吃給穿就叫幸福,心理天天彆扭還有啥幸福?你不想讓心肝寶貝經受這漫漫苦途,就趁早急剎車。

  「那麼,不可以苦盡甘來?苦個十幾年終於出頭也行嘛。」一些父母太過務實,不顧孩子路途苦,只求最終結局甜。問題在於,苦盡未必甘來。「凡人讀書,原拿不定發達」,屢經科考挫跌的鄭板橋感嘆,事實正是讀書人熬到白頭又有幾個中舉成進士,更休提狀元了。放眼望去,今日琴童無數,都在孜孜矻矻,都在重金拜師,但是帕格尼尼國際大賽金獎只有一個。即使其他獎項,也無不面對成千上萬拼搶者。小概率如此,到頭來絕大多數要準備白辛苦。

  學才藝,是好的;單打一,卻不好。黃蒙拉的答案是:「家長可以讓孩子學琴,但是如果把孩子很早往專業的路上趕就沒有必要。」無論是拉琴、踢球、唱歌,都切忌過早實施孤注一擲式的「定向培養」。須知多學科的綜合性教育,為孩子成長的必由之路——至於郎朗之路,丁俊暉之路,韓寒之路都是可遠觀而不可近仿焉!

  讓做著明星夢的孩子多學點再多學點吧。一直記得,人家前兩年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黑天鵝》主演娜塔莉?波特曼,高中時的論文《演示糖的氧氣酶製法的簡易方法》曾獲英特爾科學天才獎。「好萊塢最美的女人」拉瑪在校時發明了魚類導航技術並獲得專利,麥凱拉則發現證明過磁場性質的定理。綜合素質的提升,必拉抬你對才藝的思維能力,一點不叫浪費時間的。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相關焦點

  • 黃蒙拉小提琴面面談:這是一個很難玩的遊戲,但我必須玩通關
    小提琴家黃蒙拉自認為是一個傳統又保守的人,然而保守如他,這兩年也做了一件讓業界側目的創新事。2017年,黃蒙拉在國內首創用「弦樂四重奏」替代傳統「交響樂團」來合作小提琴協奏曲,將巴赫《A小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E大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帕格尼尼《D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演繹出別樣的風採。
  • 「黃蒙拉和朋友們」2020冬季音樂會如期上演
    12月24日,「我們|黃蒙拉和朋友們」冬季音樂會將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屆時,小提琴演奏家黃蒙拉將攜手音樂夥伴們,上演兩部重磅作品,都是貝多芬為小提琴寫下的不朽名篇:《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A大調第九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克魯採」》。此次音樂會注重形式的新穎和一貫性,兩部作品都將首次以小提琴獨奏與弦樂協奏搭配的改編版亮相。
  • 東方明珠百視通直播2020「黃蒙拉和朋友們」冬季音樂會
    12月24日,持續第三年的「黃蒙拉和朋友們」冬季音樂會將在上海音樂廳如期舉行。今年12月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此次音樂會也將圍繞這一主題上演兩部重磅作品,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A大調第九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克魯採」,兩部作品都是貝多芬為小提琴而寫下的不朽名篇。
  • 演藝大世界「雲劇場」,上海音樂廳帶你隔著熒幕走近黃蒙拉
    「這是今年第一次雲見黃蒙拉,太幸福了!」昨晚,作為演藝大世界「雲劇場」活動之一,「撥動心弦——黃蒙拉小提琴獨奏音樂會」60分鐘精編版在抖音直播間亮相。圖說:「黃蒙拉小提琴獨奏音樂會」60分鐘精編版在抖音直播間亮相 視頻截圖當初的音樂會現場,擁有1185張「海上藍」座椅的上海音樂廳,走道上都排滿了加座,全城樂迷相約來看「東方帕格尼尼」回到主場演出。這次演出放到雲端,不用再擔心劇場容納觀眾數量不夠,數十倍、數百倍的觀眾同時欣賞,也根本不在話下。
  • 小提琴家黃蒙拉在抖音上開音樂會,觀眾齊刷彈幕叫好
    3月20日20時,作為演藝大世界「雲劇場」活動之一,「撥動心弦——黃蒙拉小提琴獨奏音樂會」60分鐘精編版,在抖音直播。這場音樂會由上海音樂廳主辦,錄製於2016年5月1日,時隔四年在雲上登陸,吸引了1000多位觀眾在線觀看。3月20日20時,小提琴家黃蒙拉雲上開音樂會。
  • 俞麗拿:讓小提琴講中國話 50多年專注演奏教學
    50多年來,俞麗拿的名字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始終閃耀在中國音樂舞臺上。然而,她自己更看重的是小提琴教師的身份,這是她永不謝幕的傾情演出。讓小提琴講中國話,《梁祝》從她指間飛出1962年,俞麗拿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
  • 全球最帥的8位小提琴男神都在這!你最中意誰?
    小提琴男神——約夏·貝爾他是當今最耀眼的小提琴家他外表英俊高大,琴藝爐火純青他是約夏·貝爾Joshua Bell(約夏貝爾)1967年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5歲便開始學琴,展現出過人的音樂天賦 。7歲獲「日本小提琴神童」稱號,玩轉帕格尼尼並在日本北海道札幌舉行公開演奏會。8歲開始連續10年應邀在日本富士電視臺錄製個人紀錄片。13歲的東京10場系列獨奏音樂會門票短時間內被搶購一空, 創下日本古典樂壇新記錄。
  • 「讓小提琴說中國話」——記全國三八紅旗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
    新華社上海3月6日電題:「讓小提琴說中國話」——記全國三八紅旗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新華社記者 孫麗萍她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首演者,是一位桃李滿天下的「園丁」,更是一位勇敢無畏的奮鬥者。1952年,12歲的俞麗拿被組織分配學習小提琴,當時她的反應是「我不願意呀,可不願意了……」當時的中國觀眾並不「待見」西洋樂器小提琴,極少喝彩。一次,俞麗拿問前來看演出的周恩來總理:「我們的小提琴,老百姓好像不喜歡,怎麼辦?」周總理回答:「你們年輕人要敢想敢做,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 想成為小提琴家,到底幾歲開始學琴好?
    國外小提琴家學琴年齡:伊扎克·帕爾曼——三歲開始學琴馬克西姆·文格洛夫——四歲半開始學琴約夏·貝爾——5歲開始學琴瓦汀·列賓——5歲時便踏上了學琴之路>珍妮·楊森——6歲開始學習小提琴鄭京和——4歲開始學鋼琴,6歲改學小提琴安妮·索菲·穆特——5 歲開始學琴朱莉婭·費舍爾——四歲開始學琴希拉蕊·哈恩——四歲生日的前一個月開始學習演奏小提琴
  • 這場音樂會回答你
    這場音樂會回答你 2020-10-12 14: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呂思清17歲獲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還算大器晚成嗎?
    或許正因為頻頻相見,人們常常忘記了他的年齡,當年那個奪得國際上最重要小提琴比賽之一——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的17歲男孩,如今也已步入半百之年。知天命之年,呂思清比以往更加沉靜。閱歷的增長讓他琴弦上的樂音常演常新。開啟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自稱「一把年紀」的呂思清把更多的心思傾注在音樂的普及和傳承中。在時光的磨礪中,昔日意氣風發的少年成為了心懷感恩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