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育派對
對於語文這個科目,很多的學生可以說是「又愛又恨」的,喜歡的原因是因為這個科目是我們的母語,學起來相對比較簡單,討厭的原因是因為語文科目中有很多需要背誦的古詩詞、文言文。
古詩還能相對來說好一些,畢竟比較短,但是文言文就不一樣了,不僅有很多學生不認識的生字,句子幾乎不怎麼押韻,還比較拗口,想要完全背下來真的很難,而且遺忘得還比較快,計算式背下來了,幾天不練習的話,就又忘得差不多了。
學生時期「最難背」3篇文言文,出師表位於榜首,全背下來是學霸
《出師表》
出師表的歷史背景在三國時期,讀三國演義的學生想必對這段實力非常的清楚,當時的古詩背景是是在漢建興元年劉備病死之後,將自己唯一的孩子託付給諸葛亮,當時局勢動蕩並不明朗。
在建興5年的時候,諸葛亮決定北上伐魏,但是放心不下劉嬋,所以寫下了這篇出師表,在表明自己的興復漢室的決心之外,還告誡劉嬋何人可用,文章可見諸葛亮的忠心。
歷史大家都知道,文章也完全可以理解,就是文章比較拗口,背起來可以說是比較難了,尤其是文章後面部分,想要讀通順都比較難,更不用說完全背下來了,能全都背下來的是學霸無疑了。
《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是學生們初中時期必須要背誦的文言文,其實「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也是考試中經常會考到的句子。這句話即便是已經畢業的學生看到也會馬上想起來。
但是畢竟誰也沒有辦法預測考試的時候,到底是不是一定會考這一句,所以還是要求全部背誦的。但是這篇文言文的生僻字也比較多,很多讀起來還比較拗口。
學生在第一次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光是熟悉生僻字都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之後還需要先學習這篇文章的意思,之後才能背誦,可以說也是很難了,不過幸好這篇文章只需要背誦選段即可。
《離騷》
離騷這篇文章的假字比較多,讀起來可以說是很拗口了,並且也不是很押韻,學生在背起來的時候,還比較難找到良好的背誦方法,並且離騷這篇文言文還是古代最長的一篇抒情文言文,對於一些抒情的文言文,學生背誦起來也比較「頭疼」。
這篇文章的篇幅也比較長,學生在背誦的時候,難免會出現背了前面但是又忘了後面的情況,所以離騷這篇文言文也是學生們公認比較難的文章。
學生在背誦文言文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1、首先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現在很多初中生和高中生在背誦文言文的時候,都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更好更快的背誦,所以乾脆開始「死記硬背」了。
但是不管是背誦詩詞還是文言文,還是背誦一些公式也定理,死記硬背的效果都是非常不好的,就算是學生真的背下來了,也很容易遺忘。
所以,在背誦文言文的時候,要先認真學會這個文言文的意思,理解故事背景,背後有什麼歷史之類的。等到學生都學會了之後,背誦的時候就會發現,是會輕鬆很多的,並且還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如果學生覺得自己背誦還是比較困難的話,不妨拿筆多寫一寫,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有科學研究表明,學生在想要背誦一個東西的時候,用拿筆記憶的方式,會比口頭背誦的方式,要更容易記住。
並且,在考試中,學生即便是背會了也是不行的,還需要書寫正確,如果有字寫錯了的話,也是不會得分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初中高中老師都會聽寫,但是很少會叫學生背誦的原因了。
3、多練習
學生在背會了之後就很少再會練習了,其實這個也是不對的,因為人都是有一定的遺忘曲線的,如果在長時間沒有回憶、練習的情況下,就很容易遺忘了。
這也是為什麼學生覺得自己明明已經記住了,但是等到考試的時候看到試題,卻發現自己還是記不起來了。所以學生沒事的時候還是要多練習的。
最後:
其實初中高中的課本中,文言文也比較多,有一些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比如陋室銘、桃花源記等,但是還是有一些比較困難,很多學生真的背到哭,能夠全部背誦下來的學生可以說是學霸無疑了。
你還覺得有哪些文言文比較難背?歡迎評論區留言一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