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題:從新中國「第一股」開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展現共和國資本市場發展步伐
新華社記者潘清、許晟
1984年飛樂音響公開發行股票、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2014年「滬港通」正式啟動……正在北京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展示了共和國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的步伐。
在1984年展區,一張看起來像鈔票、印著「上海飛樂音響公司股票」的紙片佔據一角。當年11月,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50元的價格發行股票1萬股,成為新中國第一隻公開發行的股票。
公開發行股票兩年後,鄧小平將飛樂音響股票贈送給時任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范爾霖。這張紙片,讓國際社會發出「中國與股市握手」的驚呼。
從這一張股票開始,中國資本市場迅速發展,有許許多多的「高光時刻」。
1990年12月19日黃浦江畔,包括飛樂音響在內的「老八股」,以12.34億元市值開啟了中國股市邁向第二大股票現貨市場的徵程。
2003年,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機制正式啟動,中國內地資本市場開始接納國際投資者的參與。
2005年4月,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啟動,曾經備受「一股獨大」困擾的中國股市,開始步入「全流通時代」。
2010年4月,滬深300股指期貨亮相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衍生品市場正式開啟。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啟動,為資本市場跨境雙向開放提供範本。兩年後的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開閘。
2017年6月末,公募基金資產規模首度突破10萬億元,標誌著機構投資者不斷壯大,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參與力量。
2018年5月31日,全球最大指數公司明晟(MSCI)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全球指數。次年6月,全球第二大指數公司富時羅素邁出「納A」第一步。
2018年9月15日,中國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人」開立A股帳戶,中國股市開始迎來「洋散戶」的加盟。
2018年10月24日,設立於德國法蘭克福的中歐國際交易所迎來首隻D股青島海爾的登陸,中國在歐洲開創的「新離岸藍籌市場」正式啟航。
2019年,全球投資者目光再度聚焦中國。早已躋身世界股票現貨市場「第一方陣」的中國,以制度創新為科創企業打造了一個全新的「增量」市場——科創板。
從2018年11月5日科創板概念首度亮相,到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共同敲響開市銅鑼,令人驚豔的「科創板速度」折射著中國依靠「創新」驅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決心。
截至12月24日,科創板已先後迎來68家科創企業登臺亮相,分別屬於智能製造、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此外,還有一大批科創企業正在「衝刺」過程中。
這個嶄新的市場,不僅成為資本市場撬動科技創新的「支點」,還承擔著中國資本市場試點註冊制等系列制度創新的使命,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持續深化改革的寶貴「試驗田」。
漫步於成就展諸多珍貴的文字和影像間,人們不難發現,新中國資本市場走過了蹣跚學步的嬰兒期、不斷探索的少年期,正步入充滿活力的青壯年期。
伴隨市場規模的繼續擴大、一系列改革的持續深化,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更值得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