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用全球7%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2%的人口,不僅養得活還養的好。從天天白粥鹹菜到頓頓營養均衡,咱們的農業生產力不斷提高。伴隨著經濟產業結構轉型,消費結構優化升級,農業發展也進入了新階段,黨中央提出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綠色發展為方向,農業綠色發展理念得到推廣普及,科學的農業種植模式被更多的農戶採用。史丹利作為國際複合肥料標準起草單位,提出了「良種、良肥、良法」的農業合作模式。
過去種地沒什麼方法,都是靠老一輩的經驗,化肥農藥使用不加節制。土壤板結、鹽鹼化、土壤汙染、果實農藥殘留等惡果壓癟了農民的口袋,甚至撲滅了農戶的種植熱情。史丹利發現農民致富不僅需要優質肥料,正確的農業理念和全面的農業知識對農民來說同樣重要。對此史丹利研究出了「良種、良肥、良法」新型農業合作模式。三良模式主張針對作物與土壤的實際情況,精準科學施肥,以實現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汙染降低,作物高產質優,農民增收的共贏局面。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良種、良肥、良法」的結合還能宣傳更多的農業知識,提高農民的技術水平。除此之外三良模式有利於新型肥料和科學施肥理念的推廣和普及,更重要的是能為我國農業的發展和糧食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有著廣泛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事實上,28年以來,史丹利一直以為農民創造美好生活為己任,業務囊括複合肥生產及銷售、糧食收儲、農業信息諮詢、農業技術推廣、農資貿易等。農民的需求就是史丹利的追求,高質量的服務永遠可以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