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記者濟南市氣象臺了解到,伴隨26日下午到夜間小雨天氣的結束,濟南市的雨季將在8月27日結束。今年的雨季從7月23日開始,前後持續36天。今年濟南的雨季是有氣象記錄以來來得最晚的一次,而走得卻不晚,雨季持續時間是近4年最短的。
雨季持續時間近4年最短
降雨量第二低
據山東省氣象臺重要天氣預報,預計今明兩天,我省自西向東有小雨,魯南地區局部伴有雷電和7~8級陣風。本次降雨過程結束之後,我省降雨將減少,今年雨季於8月27日結束。
今年的雨季持續了36天,算是近年來最短的一個雨季。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孟祥新介紹,今年的雨季也是有氣象記錄以來很短的,此前1999年的雨季非常短,有僅有33天,而今年也只是比1999年多了3天。此外,2002年、2014年和2015年3年比較乾旱,沒有大範圍的強降雨,所以沒有明顯的雨季開始和結束時間。「雨季一般是兩個月左右。」記者梳理發現,2016年雨季是從7月1日至8月26日,總共57天;2017年的雨季從7月7日至8月31日,持續了56天;2018年則是6月25日至9月4日,長達72天。
每年濟南進入雨季的時間不一樣,不過多在7月上旬。而今年濟南則從7月23日起進入雨季。「今年山東雨季結束的時間與常年差不多,但是進入雨季的時間卻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晚的一年。」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孟祥新說,這是今年雨季偏短的原因。今年我省進入雨季的時間偏晚,與今年是厄爾尼諾年有關,同時今年副熱帶高壓帶北上得晚。
按照氣象學上的標準,如果48小時內全省有80個以上站出現降水,其中6個以上站日雨量達暴雨以上,且16個以上站達大雨;或者當暴雨以上站不足6個(沒有也可以),但大雨以上站數在25個以上,符合這些標準,降水開始的日期就是雨季開始的時間。
孟祥新介紹,山東的雨季主要受副熱帶高壓邊緣的影響,雨季的結束也與副熱帶高壓南移有關,此外,也會綜合考慮未來一段時間不會出現強降雨。「雨季結束意味著降雨的強度和頻率都大大減小,但仍有出現強降雨的可能。」
颱風「利奇馬」帶來降雨最多
累計降雨量較常年差距大幅縮小
濟南市水文局信息顯示,今年雨季從7月23日0:00至8月26日14:45,濟南全市有325.4毫米降雨,降雨量最多的歷城區平均降雨429.8毫米。不過,這還不是近4年雨季降雨最少的一年,比2017年雨季全市平均降雨281毫米多。不過,比2016年的平均448.6毫米和2018年的平均559.1毫米少得多。
今年雨季,颱風「利奇馬」帶來的大暴雨是汛期的最大特點,大大縮小了雨季前濟南較常年偏少約一半的降雨量差距。雨季開始前,濟南今年截至7月22日全市的累計降水量平均164.8毫米,比常年同期334.7毫米少169.9毫米,少50.8%;比去年同期387.8毫米少223.0毫米,少57.5%。趵突泉水位則處在橙色預警線以下,7月22日和23日都是27.69米。
而經歷雨季後,今年截至8月26日,濟南累計降水量全市平均490.1毫米,比常年同期530.1毫米少40.0毫米,少7.5%;其中市區512.8毫米。
而「利奇馬」颱風過程8月8日8時至13日16時,濟南全市平均降雨215毫米,最大降雨點章丘區閆家峪579.5毫米,濟南今年截至8月13日16時,累計降水量全市平均480.4毫米,比常年同期多1.6%。
截至8月26日,濟南全市十八座大中型水庫總蓄水量35831.59萬方,距離汛末執行庫容40773萬方還有4941.41萬方。相比7月23日的22746.95萬方總需水量,經歷雨季後,濟南全市十八座大中型水庫多蓄水13084.64萬方。臥虎山水庫水位從124.36米上升至128.84米,上升了4.48米。錦繡川水庫水位上升更明顯,從240.98米上升至248.96米,上升了7.98米。
趵突泉地下水位最大已抬升97釐米
水位不算太高來年還要受考驗
雨季帶來的降雨給濟南的地下水有效的補給。7月23日時,趵突泉地下水位還在橙色預警線以下,為27.69米。雨季中,8月19日趵突泉地下水位到達今年至今的最高值28.66米。不過,此後又進入了下跌趨勢,8月26日水位為28.62米,從雨季開始至今,趵突泉地下水位最高回升了97釐米。相比近4年的雨季,今年趵突泉地下水位抬升也不是最少的,不過相比2016年和2018年仍偏少。
2018年6月25日27.59米,9月2日達到最高值28.81米,雨季結束時9月4日28.78米,最高抬升了122釐米。2017年7月7日28.09米,到雨季結束的8月31日28.36米,最高抬升了27釐米。2016年7月1日27.65米,在8月22日達到最高水位29.43米,雨季結束的8月26日是29.39米,雨季最高抬升了178米。
由於雨季後降雨強度和頻率都將下降,趵突泉地下水位在雨季結束後也將進入下降趨勢。2016年、2017年、2018年雨季結束時的趵突泉地下水位都比今年高,這也意味著今年雨季後至明年雨季來臨前,濟南泉水噴湧仍將面臨考驗。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