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故事:那是屬於我的青蔥歲月,屬於我的秘密花園
文/校園故事
細細回想我與書的淵源,是從小時候老爸每次出門帶回來的故事書開始吧。
鄭淵潔筆下的皮皮魯和魯西西,兩兄妹開著「幻影號」環遊世界的奇遇以及在自家衣櫃中發現另一個王國的刺激,在小小的心靈上播下了奇異的種子,時光流逝,那顆種子慢慢發芽,長大,時不時會想像自己生活在童話裡,手裡握著一把隨時開啟幸運之門的鑰匙。《活佛濟公》中那個一身破爛袈裟,嘻嘻哈哈走天下的活佛形象,對於懵懂的我是一種新鮮的活法,裡面各種憐老愛幼,抑惡揚善的故事,又給心靈的成長孕育了善良和正義的土壤。
初中和高中的自己是外向發展,任著性子翹首張望外邊的世界。讀過印象最深的書就是《圍城》,那是高二的暑假,悶熱不堪,在堆積如山的作業縫隙裡,冷眼旁觀方鴻漸的生活起落,瞥見特定時代下人性的陰暗與邪惡。通過作者的筆觸,對愛情對婚姻也有開始有較為成熟的認識,一句: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不僅揭示主人公荒誕無稽選擇下的無奈與茫然,更是透露出人性的基本特質。
也就是從初中開始有了心事,習慣用隻言片語記錄心情,一張張小紙條在朋友之間傳遞,諱莫如深的相視一笑,暴露著那個年紀擁有的悸動,每一次情緒波動,都渴望在外界尋找寄託。置身在嘈雜的人群中,靜靜的用筆劃勾勒出此時此刻的心理狀態,與心靈溝通,與自己對話。高考完,不經意看到飄著油墨香氣的紙張,莞爾一笑,稚嫩的筆觸,卻也不失天真,畢竟,那是屬於我的青蔥歲月,屬於我的秘密花園。大學初始,自己就像被扔進荒漠,茫然無措,很多情緒無處排遣,最後的最後,選擇與圖書館為伍,與一排排的書架做伴。翻開扉頁,邂逅一顆顆流動著思想光輝的心靈,平靜的筆調讓自己茫然無措的心沉澱下來。從此,愛上了圖書館的味道,愛上了這種心安。有些東西就這樣默默地改變著,通過書籍,對一些事情開始有了較為成熟與理智的看法,依然快言快語卻不再頭腦簡單。
當我從偶爾記筆記,寫周末總結到慢慢的嘗試用比較大的篇幅記錄想法的時候,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些靜坐書窗看似閒散的日子,早就為自己現在的狀態提供了土壤。我愛上的不是書,是看書時心安的狀態,是看書時遠離外界冗雜事物的輕鬆;我愛上的不是寫作,是寫作過程中,將內心想法反覆咀嚼,試圖用更精確的語言表達出來的樂趣。
書,給我的是一個港灣,一個安放靈魂的地方。於我而言,吸收書的精華是充實自己,飽滿靈魂的不可或缺。寫作,是為了疏散內心的不解與困惑,自問自答,將困惑躍然紙上,就算自己不能給出答案,也在這個過程中,將心思細細梳理,毫無頭緒的想法,慢慢有了更為清晰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