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中學物理教師,性格內斂而不張揚,在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逐漸形成了平實、簡約、理性的課堂教學風格。平實是指平整嚴實,樸實無華。平實的堂課教師娓娓道來,平和而不平淡,從語言到行為都摒棄浮華,把概念和規律的教學落實到實處。簡約是簡潔洗鍊,單純明快,辭少意多。簡約不是簡單摹寫,也不是簡陋膚淺,而是經過提鍊形成的精約簡省,富有言外之意。教學中的簡約就是抓住問題的要旨去除繁枝,在精簡中蘊含深意,富含哲理。理性一般指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或發展活動,指處理問題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自然進化原則來考慮的態度,考慮問題、處理事情不衝動,不僅憑感覺做事情。理性是科學的要素,教學上的理性是指在相對感性、直覺而言上更注重實驗結論,分析和解決問題強調邏輯推理。
——劉朝明
一、教學風格在歲月中淬鍊
1、幼稚涉世,初露頭角
1982年,不足十九歲的我大學畢業後被統分到一家「三線」企業的子弟中學當教師。學校是一個規模不大的完全中學,第一年我被安排上一個初中班和一個高中班的物理教學併兼任班主任。參加工作的最初幾年,由於年輕,多少有些青年人的輕狂與不羈,對是否把教師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也沒有做過太多的思考,更沒有對自己的職業作過認真的規劃。但初生牛犢不怕虎,年青氣盛,自信心很強,憑著自己紮實的專業知識和對物理的天賦,總覺得沒有什麼事自己不能做好的,那幾年也確實做出了成績。我任教的第一屆初中中考成績和高考成績都很突出,第一次參加教學論文比賽就獲得了市論文比賽一等獎,第三年參加市青年教師比賽獲二等獎,我的教學能力逐步被同行尊重和學校領導的認可。雖然憑著自己的良好的悟性和強烈的自信,自己在教學上漸露頭角,但最初教學的十年,在教育管理中,誤認為教師對學生要嚴格管理,對學生過分嚴格生硬,缺少與學生的理解和交流。課堂教學上,受傳統教學思想影響比較深,和很多當時理科教師一樣,課堂上主要還是以講為主,注重概念和規律的講解,注重習題訓練,強調邏輯推理,還沒有真正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2、歷經磨礪,走向成熟
1992年至1997年是我教師生涯中事業發展較快的幾年,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教學都走向成熟,自己的教學風格初見雛形。這時候,雖然我也注重向老教師學習,但我不是照搬老教師的課堂模式,也不會去照搬教參中的教法上課,很注重自己對問題的獨立思考,我常常是把自己假想成學生去面對問題,總想另闢蹊徑,讓課堂帶上自己的個性。這時候我的課雖未形成所謂風格,但已經獨樹一幟。我講課語言簡練,邏輯性強,注重物理實驗在課堂的運用。在教學的同時,我把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所思所想與成文章,向專業雜誌投稿,我的教學論文處女作就獲市一等獎。1996年我向專業雜誌投出的第一篇稿《充分發揮課本彩色插頁的作用》就發表在中國物理學會的會刊《物理教學》雜誌上。這也讓我對物理教學問題的洞察力和分析問題能力更加自信。由於教學和教研成績突出,我已經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幹,也得到同行的尊重和學校領導的重視,在教學業務能力提高的同時,「教而優則仕」1992年開始走上了學校管理者崗位,先後擔任學校教務副主任、政教主任、副校長(代校長)等職位。1997年學校高考成績也創出辦校以來的最好成績,上重點線和本科線人數為歷年之最。
3、海納百川,風格形成
正當自己在原單位幹得風生水起,得到老師和上級領導認同,即將到達自己事業高峰的時候,1997年我急流勇退,辭去原學校的工作和副校長職務,從原單位調到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杏壇中學,我從一名普通教師從零開始。最初的兩年我擔任班主任和高中物理教學,班級管理和教學成績均較突出,1999年開始被學校安排擔任新一屆高中的年級長,2002年開始擔任學校的教務處副主任,2006年起擔任學校教務主任。連續幾屆高考畢業班我的教學成績優異,2000年我被評為順德區「教壇新秀」,2003年評為區首批骨幹教師,2007年被評為區高中學科帶頭人,2008年評為佛山市骨幹教師和佛山市名教師,2015年被評為廣東省特級教師,2016年被評為廣東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近年來,我先後在國家級刊物《物理教師》等雜誌上發表十多篇教學論文,主持國家級和市級科研課題各一項,出版個人著作一部。
到新單位後,除了自己對教學的獨立思考更多以外,我在職業餘學習和外出進行專業研修的機會更多,眼界更開闊了,教育教學的觀念不斷更新。特別是2011年6月中下旬,我參加了在廣東第二師範學院進行的「2011年佛山市基礎教育系統名師研修班」的研修學習。在「二師」我聆聽了著名教授劉良華、閆德明等專家的授課。閆德明教授「平實而深刻,嚴謹而輕鬆」的教學風格在他的課《教師的個性和教學風格》、《如何撰寫「我的教學風格」》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讓我理解了什麼是「教學風格」。閆教授的這兩門課程更是醍醐灌頂,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去提煉自己的教學風格,我的教學風格到底是什麼。在我梳理和提煉自己的教學風格過程中,我認真觀摩自己歷年的課堂實錄,反思自己的教學特色。有同事聽我的課,我就主動聽取他們對我的課評說。徵求部分我的歷屆學生的感受。我的學生也認同我的教學方法和風格,我早年的學生陳三軍上了師範大學,畢業後也當了教師,現在也在珠三角教書,他對我說:「我現在的教學還受您的影響很深,你的課看似平實、簡約,但簡明扼要,邏輯性強,深入淺出,我現在上課還在模仿你」。就這樣,我通過自我反思、同行評說、學生評教等環節,最終我提煉出我的教學風格是:「平實 簡約 理性」。
二、教學風格在課堂中展現
1、如何做到課堂教學的「平實」
教學上要做到平實,教師對教學內容和對教學對象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給人一滴水你要有一桶水,有了紮實的專業功底,用正確的教育理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這樣,教師的教學就不會故作高深,故弄玄虛,而會深入淺出,娓娓道來。而且,也會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能做到預案在前,成竹在胸。
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做到平實,即平靜淡定,心如止水,遇事不急躁,就要求教師自體要我較深的修養。這也需要歷練和歲月的沉澱。
「平實」還有平易近人之意。能做到這一點,我經歷了很長時間。首先是觀念的變化。過去,「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等傳統觀念對我的影響是很大的。後來,我逐步意識到師生應當平等,課堂需要民主,因為它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是真正以生為本,只有師生之間以平等的主體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效果才能最優化,師生才能共同享受課堂的快樂。因為我長相嚴肅,面孔冷酷,很多學生本能的懼怕我。我意識到這對教學是不利的,開始刻意去改變自己在學生中的形象,主動拉近與學生和距離,課前課後我主動去和學生溝通。上課時語言儘量做到親切、自然,富有感染力時,使課堂氣氛和諧,讓學生悅納自己。逐漸的在我的課堂中學生有了安全感,有了平等的機會,樂於學習。
2、如何追求課堂教學的「簡約」
簡約不僅是一種氣質,一種風格,更是一種境界。如果課堂是一幅多彩的圖畫,簡約課堂更象是一軸寫意中國水墨畫。
簡約的課堂首先應當是教學語言的簡約。教師課堂用語要簡潔、深刻、凝練,不說廢話。在課堂上教師的講要努力實現最少化,能通過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動手完成的內容教師就堅決不講。其次,是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表達要簡約。數學是物理學重要的語言和工具,它能簡潔、準確地表達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例如加速度概念很抽象,它與位移、速度等概念之間有區別又有密切關係,為了讓學生正確全面理解這幾個運動學概念,我用數學上導數和微分的知識來幫助學生理解。位移是描述位置的變化的物理量,速度是描述位置的變化快慢物理量,位移的導數即是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對時間求導即是加速度。第三是教學手段的簡約。簡約的教學手段有很多,我最推崇的是用簡約的圖示表達複雜抽象的物理過程。
3、如何實現課堂教學的「理性」
我的教學風格中的「理性」是由物理學科的特點決定的。物理學是研究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的自然科學。「物理」是中文「格物致理」四字的簡稱,強調講道理、重推理。理性,和感性相對,教學上的理性,最關鍵的就是語言的邏輯性強,言之有實驗事實,言之有理,分析問題注重推理,關注數理的結合。所以,在我的課堂上,我儘量創設條件多做實驗,我常用實驗引入課堂,讓課堂充滿興趣,我常用實驗驗證物理規律,讓事實說話。
三、教學風格在思考中升華
從教三十多年,開始的十年我是為生存被動而教,我只是思考如何教,從不思考為何教的問題。中間十年為教而教,為學生成績而教,仍然是被動而教。最近十年,「我為何教物理?即為誰教?教什麼?怎麼教?」這樣的問題逐漸在我的腦海中糾結揮之不去。近年來我努力想突破物理學科的樊籬,跳出物理看中學物理,跳出課堂看課堂教學,看物理及其中學物理教學的社會價值。
為什麼教?物理包含了物理知識、物理規律和科學的思維方法。物理是人類文明的精髓,物理也是一種人生的智慧和文化,影響其人生和事業。今天的物理學習是為了正確解決將來面對的非物理問題,為過上健康、文明的生活奠定基礎。所以,物理教學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思維方式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科學素養。在現在的教學中有些物理知識與考試無關,但卻有助於學生持續發展有用,正如莊子「無用之用是為大用」。例如熵增加原理、力矩的平衡條件、相對論等知識,雖然高考不考,但這些知識對學生今後的可持續發展是很有用的。
教什麼?從物理教學的價值取向出發,我們的教學就不會從知識本位出發考慮出發,教得只剩下乾巴巴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物理課變成了物理習題課。我會考慮到到三維目標要求,從單純的學術形態深入到教育形態,儘可能多的教給學生物理知識和思維方法以滿足他們高考所需和將來工作所需的同時,會關注物理與社會現實的聯繫
怎麼教?同一個規律,如果只為考試而教,可以直接把結論告知學生,讓學生熟記並通過練習會運用,學生考試就能得高分。但我認為,從物理教育的最終目的出發,有必要讓學生重溫科學發現的過程,體驗人類發現物理規律的過程。課堂教學是人類探究未知世界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學習形式,同樣要在自然、原生態下進行,這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探究學習。只有不把物理看成單純是一種知識,認識到物理也是一種文化,物理課堂才能看到人文關懷,課堂才可能成為學生自主的課堂、關注情感的課堂、貼近生活的課堂、重視活動的課堂。物理課堂才會既有理性、有邏輯也有生活。
劉朝明,男,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教研室主任,廣東省特級教師,中學物理正高級教師,廣東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
本文已收錄於閆德明主編《如何形成教學風格——名師典型案例的多維解讀》(高中卷),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第131-143.原文1萬字,本文有刪減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