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武漢市教育局
公布新中考改革方案!
從2020年初一年級新生開始,武漢全面推進新中考改革,2023屆初三畢業年級正式開始第一次「新中考」。
「新中考」總分由550分增至680分,歷史、理化生實驗操作等納入總分,體育與健康增至50分,道德與法治、歷史(合卷)改為閉卷考試。
【武漢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方案】
一、考試科目
我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共15科。
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的學習情況,統一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相關內容。
二、考試方式及分值
語文、數學、外語(含聽說測試)實行紙筆分卷考試。卷面分值分別為120分。
道德與法治和歷史、物理和化學、地理和生物分別實行紙筆合卷筆試(均為閉卷)。各科卷面分值為:物理70分,道德與法治、歷史各60分,化學、生物、地理各50分。
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考試,包括現場操作和實驗報告撰寫,每科10分,共30分。
體育與健康實行現場測試和平時考核相結合的考試方式。平時成績15分(3個學年,每學年5分),現場測試35分,總分50分。
音樂、美術實行紙筆測試、實踐測試和平時考核相結合的考試方式。音樂紙筆測試60分(含視聽測試30分),實踐測評30分,平時考核10分(5個學期,每學期2分),總分100分。美術紙筆測試35分,實踐測評50分,平時考核15分(5個學期,每學期3分),總分100分。
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教育)實行紙筆測試、技能測試和平時考核相結合的考試方式,紙筆測試和技能測試統一機考。紙筆測試和技能測試各40分,平時考核20分(4個學期,每學期5分),總分各100分。
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實行合卷統一機考,各50分,總分100分。
三、考試時間
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道德與法治、歷史7科紙筆測試安排在九年級第二學期,時間為每年6月20—21日。
音樂、美術、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教育)考試及體育與健康現場測試、理化生實驗操作測試,安排在九年級第二學期,時間為每年3—4月份。
生物、地理考試時間安排在八年級第二學期,時間為每年6月22日。
外語(聽力考試)於每年6月20—21日與紙筆測試同時進行,外語(口語測試)待條件成熟後組織實施。
四、成績呈現和使用
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和化學、道德與法治和歷史,均以卷面原始分計入招生錄取總分。
理化生實驗操作、體育與健康,以原始得分計入招生錄取總分。
生物和地理(合卷)、音樂、美術、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合卷)、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教育)按80分及以上、79—70分、69—60分、59分以下為A、B、C、D四個等級呈現。以等級方式納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依據。
綜合素質各維度評定為C等或以上、所有科目學業考試成績合格的畢業年級學生,方可授予初中畢業證書。學業考試成績不合格的學生,按科目種類申請參加由區教育局7月10日前組織的一次補考。
報考普通高中學校的學生,其以等級形式呈現的成績中,最多只允許有一個最低等級(D等)成績的科目。
五、命題和要求
學業水平考試要以學科課程標準為依據,堅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倡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理念,充分反映學生所達到的學業水平。
學業水平考試要注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考查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試題要加強與社會實際、學生生活的聯繫,體現探究性和開放性的特點。
學業水平考試要儘量控制試卷長度,試題要簡約、明了。控制試題難易程度,題量適中,杜絕偏題、怪題。
堅持命題、審題和評卷制度。命題人員、審題人員、評卷人員分別從命題人員庫、審題人員庫、評卷人員庫中隨機抽取。
推進科技助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確保考試安全,提高考試效率和公信力。推進學科試題庫建設。選擇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心理健康、生命安全等學科探索統一機考。全面推行網上評卷。
【市教育局解讀】
Q:新中考改革的意義?
A:實施新中考改革,旨在切實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其主要意義在於:一是引導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嚴格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保證義務教育基本培養要求;二是引導廣大教師、家長切實轉變人才培養觀念,切實發展素質教育,扭轉片面應試教育傾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三是完善評價制度,建立多元化招生錄取機制,破除「唯分數論」,維護教育公平公正。
Q:我市新中考改革從哪一年開始實施?
A:從2020年初一年級新生開始,全面推進新中考改革。2023屆初三畢業年級正式開始第一次「新中考」。
Q:我市新中考改革主要內容是什麼?
A:一是建立健全考試制度。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行初中學生畢業、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兩考合一」,考試結果「一考多用」。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設定的全部科目和全省統一開設的地方課程均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這就是平常所說的「全科開考」,實際上指的是學業水平考試,並非所有學科的考試成績都納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計分。全市在籍初中學生均須按要求參加並完成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二是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重點在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5個方面,設定評價內容和要求,反映學生的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注重考查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養成和突出表現。以學生「寫實記錄」為主要依據,由初中學校組織「等級評定」。
三是改革招生錄取機制。嚴格實行招生計劃管理。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是高中階段學校各類型招生錄取的依據。做好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完善普通高中學校招收分配生政策。推行領航學校、特色學校自主招生政策。
四是加強考試招生管理。嚴格考試考務管理;減少和嚴控招生加分項目;加強對學校招生行為的規範和監管;完善考試招生信息公開制度。
Q:什麼是學業水平考試?與「中考」是什麼關係?
A: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主要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考試成績是初中學生畢業和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的基本依據。
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是判斷初中學生能否畢業的基本依據。
根據人才成長規律、高中階段學生學習需要,選擇學業水平考試部分科目予以計分,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中考」。
Q:學業水平考試的科目、考試形式、時間安排?
A:我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科目包括目前開設的所有國家課程和省教育廳要求開設的地方課程,共15科。具體為: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其中,納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計分的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和化學(合卷)、道德與法治和歷史(合卷)、體育與健康、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理化生實驗操作不是一門獨立的課程,但作為一個科目進行考試並計分),總分680分。
其他科目,含地理、生物、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只進行學業水平考試,不納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計分,其結果以等級形式呈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並作為初中學生畢業及普通高中招生錄取的依據之一。
Q:為什麼把歷史納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計分科目?
A:一是更加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傳統歷史文化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全面加強依法治國的需要;二是上級文件有剛性要求;三是我市過去的「中考」計分科目中就有歷史學科;四是為了與新高考對接,體現這門科目的學科地位。
Q:道德與法治、歷史(合卷)為何改為閉卷考試?
A:將道德與法治和歷史(合卷)改為閉卷考試,主要基於三方面原因:一是開卷考試在執行過程中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很多學生讓家長抄寫筆記作為資料,家長頗有微詞,同時學生帶進考場的資料難以統一;二是學生、教師和家長反映,開卷考試並沒有減輕學生考試負擔;三是據了解,其他城市均採用閉卷考試。四是為了與新高考對接。
Q:體育與健康為何增至50分?
A: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家長、教師更加重視學生體育鍛鍊,提高身體素質,從而促進健康成長。
Q:理化生實驗操作為何改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計分科目,計30分?
A:主要是為了更加突出對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重視。為減少風險,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擬將平時考核、理論考查和實踐操作結合起來,適當降低實踐操作所佔分值的比例。
綜合長江日報、武漢市教育局官網
記者:張昀
通訊員:鄒永寧
製圖:陳摯
關注我們:看見一個有溫度的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