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位寶媽曾這樣的吐槽自己的熊孩子:「我這個孩子啊,成天嘰嘰喳喳,沒輕沒重的,說話也不分場合,怎麼教育也不停,現在上學了,老師同學都討厭他,怎麼辦啊?」現在文明社會,有教養的孩子是非常受歡迎的,沒教養的孩子不但不讓人喜歡,而且對將來的人生也有一定的影響,這位寶媽更該擔心的,是孩子的將來。
討厭的小梅子
說起小梅子,梅子媽非常愁,因為梅子媽現在根本沒有臉面帶著梅子見朋友。因為梅子特別「不懂事」,被人指出:「沒教養」,除了見長輩不會叫人,到人家裡還特別隨便。人家客氣說沒事,她就真的不在乎了。
人家吃東西,她上去就抓,雖然別人表面上不說什麼,但是背後都躲著她,直到梅子表姐去她家串門,她非要蹦蹦噠噠的跟表姐「比武」,表姐忍無可忍大吼:「你怎麼這麼沒有教養!」
表姐的媽媽也跟梅子媽很鄭重的談了這個問題。
之後本來是私下議論的事,在親友之間傳的沸沸揚揚,變成了開誠布公,梅子成了親友坦之色變的「小魔女」。一聽梅子要來,人家都樂呵呵的開門見山的說:「你看我們家剛請家政收拾立整,有事咱電話談?」
「你放心,我不帶孩子。」
「那行吧,你來……,你還是別來了,我覺得我們之間,三觀都不一致,習慣也不一致,沒什麼好聊得來的……」
真正有教養的孩子什麼樣,日常會有這四種習慣性行為
言行舉止不要惹人生厭
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可以透露出他的修養和素質。以及性格好壞。如果一個孩子說話言詞有邏輯,條理分明,有著十足的自信,而且懂得尊重長輩,說話有禮貌,很難不被人所喜愛。如果一個孩子說話輕浮,不顧別人感受,見了長輩也很沒有禮貌,誰見了不躲得遠遠的。
言行舉止也有美醜之分,雅俗之別,這跟平時給人的修養,及接觸的事物有至關重要的關係。
去別人家做客要客隨主便,學著「入鄉隨俗」
你不去尊重別人怎麼讓別人尊重你?真正的教養是懂得顧及別人的尊嚴,並且尊重別人的習慣。除了言行舉止不要惹人生厭,還有去別人家的做客的時候要懂得客隨主便,去了陌生的地方也知道學著入鄉隨俗。而沒教養的孩子,不僅僅只對一個人,通常大家談及最多的,會是他的家庭。也是對一個人甚至一個家庭最大的批評!
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不是說孩子一定在別人面前束縛自己,而是為了讓孩子將來更好地在社會中生存,並與這個世界和諧的相處。
不了解的人和事不妄議論
一般有修養的人,都是言行可信並可靠的人。本來把肚子裡就沒有什麼乾貨,一開口,就把自己幾斤幾在什麼層次全被人看透,性格缺點也暴露於人前,這還不說,自己沒做好的前提下,還要站在高處議論別人,卻不知「爬得越高,摔的越狠」,自己早已成為「眾矢之的」,「嘴不好」已成為標籤,「道德品行」都是問題,還能受誰尊重?
不要惡意揣測別人,多多反省自我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別人只要不合意,不順心,就誹謗,詆毀別人,這樣的人遲早也會被大家摒棄,有修養的孩子,會把別人當成一面鏡子,喜歡反省自己的人被人稱作「君子」,反省自己,端正自己的錯誤,不僅是一種教養,同時也是一種成長。
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在言行上,端正孩子,愛吵愛鬧是孩子的天性,家長要教會孩子一件事兒:「室外音量」和「室內音量」。在什麼場合不要打鬧更不要說話。講話要有禮貌。在與人相處上,要學會給別人一點兒,而且對別人有耐心。不擠、不搶、輪到自己的時候在玩兒。要去尊重,別人,不要強迫別人做不願意的事,尤其是以哭鬧的形式。教會孩子禮儀,平時不要慣孩子,讓他亂發脾氣。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