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對接國家戰略 未來大有可為

2020-12-14 陽光高考

什麼是船舶與海洋工程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屬於工學中的海洋工程類,是研究各類船舶的設計、性能、結構、建造等的學科,主要培養從事船舶設計、研究、試驗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其研究對象不單單只是船舶,還包括各種海上運載器。如海上移動固定建築結構、水面船舶、水下潛器、水面浮臺等等。

學生在本科階段除力學、數學、外語、計算機等公共基礎課外,主要課程還包括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結構力學、船舶動力學、船舶靜力學、海洋工程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原理、船舶設計原理等。

不斷與新技術結合

造船業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當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帶著一兩艘一、二百噸小型帆船在海上探險時,鄭和早就出動百餘艘「體勢巍然,巨無與敵」的巨輪航行在太平洋上了。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從海洋中獲取著豐富的食物資源和礦物資源,享受著海上運輸帶來的交通便利。如今,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不斷與新興的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等學科相聯合,獲得了新的生命力。

今年的《中國製造2025》發布之後,業內有關專家進一步指出,網際網路技術將促進我國船舶、海工的設計創新。尤其是對設計環節來說,新技術會引發船舶設計方法、手段、工具、流程等一系列改變。未來,造船業和海工裝備製造業必然是融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和新科技為一體的新業態。

二、專業與就業

據陽光高考平臺統計數據顯示,船舶與海洋工程的畢業生規模在2500-3000人,就業率在85%-90%,男女比例為:男生為87%;女生為13%。

企業到學校搶人才

船舶工業被稱為「綜合工業之冠」,在國民經濟116個產業部門中,船舶工業對其中的97個產業有直接消耗,關聯面達84%,其中尤以機械、冶金、電子等行業最為密切。以鋼鐵行業為例,2014年我國造船用鋼需求量為1300萬噸,其中造船板需求量就為1000萬噸左右。據統計,每建造一萬載重噸船舶,可以解決船舶及其上遊產業3000個就業崗位。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錢新南說:「造船與海洋工程工業是一項周期長、資金密集、科技密集、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目前的人才遠達不到市場需求,滿足不了企業的需要。我國從2002年以後,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後是非常搶手的,很多學生在畢業前一年就被單位籤走了,許多船舶企業都會提前去學校預定學生。我國有18000公里海岸線,3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面積,海洋面積約佔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隨著陸地石油及其它稀有資源的逐步減少,人們已經把未來石油及其它稀有資源的開發轉向海洋。無論是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油氣開發業、濱海旅遊業,還是海洋工程建築業,都離不開船舶和各類海洋工程裝備。可以說,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擔負著開發、利用、保護海洋資源的任務,發展前景極為廣闊,是大有作為的專業。」

畢業生就業去向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到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單位、海事局、造船廠、研究院、國內外船級社、船舶公司、海洋石油單位、高等院校、船舶運輸管理、船舶貿易與經營、海關、海上保險和海事仲裁等部門,從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研究、製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業和信息產業有關單位就業。

船級社,也就是船舶質量檢驗所性質的地方,負責檢測新船性能。國際上有十大船級社:美國ABS船級社、法國BV、挪威DNV、德國勞氏船級社GL、韓國KR、中國CCS船級社、英國LR、日本NK、俄羅斯RS船級社、義大利RINA船級社。我國船級社的前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檢驗局,是交通部直屬事業單位,是國家的船舶技術檢驗機構。

實踐能力較強的畢業生可以去船廠做船舶設計師或在造船廠當督工工程師,工程師須現場督工,相對較苦,但報酬豐厚。理論研究能力較強的畢業生可以去研究院搞研究,或在大學任教,這類工作要求條件比較高,基本要考到博士水平發展空間才比較大。

未來需要兩種人才

這個專業就業前景從收入也可見一斑,錢秘書長舉了一個很直觀的例子。在北京,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畢業生月收入也就是3000元左右。而船廠的一個好的焊接工,月收入平均則在8000元至10000元,技術一般的也有5000左右。

「我們目前最需要的是兩種學生。一種是技師,也就是技術工人;另一種就是高水平的技術設計人才。」錢秘書長說,「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雷達、遙感技術的應用,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以及對能源的更高效利用,船舶的動力裝置、船舶電器設備、輪機自動化系統等都面臨著新的技術要求與挑戰,也需要高、精、尖技術人才來解決。」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在我國有著60多年的歷史積澱。據統計,目前開設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的院校有20多所。其中,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天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8所學校,在專業發展、師資力量和專業實驗設施等方面力量最雄厚,屬於全國船舶類高校的第一梯隊,是老牌的船舶類專業院校。

在報考該專業時,考生還是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成績、院校錄取分數,各校專業側重等因素綜合考慮,看清各院校培養側重和專業方向。如哈爾濱工程大學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始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的海軍工程系艦船設計專業,設有船舶工程、海洋工程2個專業方向。其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實驗設備和測試手段,其中「風、浪、流海洋環境模擬水池」擁有國內唯一的X—Y航車系統。為教育部第一類特色重點建設專業和國防重點專業。同時它也擁有眾多的第一,如設計了我國第一艘水翼試驗快艇、我國第一艘小型水動力試驗潛艇、我國第一艘深潛救生艇、我國第一艘雙工型探測與撈雷深潛器、我國第一座船舶試驗水平型循環水槽、我國第一套潛艇載荷稱重系統、我國第一個軍用智能水下機器人等。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涵蓋3個二級學科: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輪機工程、水聲工程。通過長期的發展建設,又逐步凝練多個重要研究方向,如:船舶設計製造、船舶力學、海洋工程、海洋水下工程與科學、船舶主推進與輔助系統、水下探測技術等。

大部分院校以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一級學科招生,也有個別院校(如上海交通大學)是以「海洋工程類」大類招生的。考生家長在查看《招生專業目錄》時,一定要看清大類所包含的專業方向,及大類中是否含有自己想報考的專業,以免疏漏。

另外,船舶與海洋工程類專業屬於工學的範疇,很多院校對數學、物理等科目的基礎要求較高。有的要求分數達到一本線標準,還有的院校航海類專業對身體條件和性別有不同的要求。考生在選報時,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綜合考慮。

專業推薦

推薦專業源自高校學生實名推薦數據。當前累計投票數量超過315萬人次。通過實名註冊的高年級學生或畢業生,根據本校各專業辦學情況進行投票,推薦優勢專業或特色專業。下圖僅展示了部分高校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推薦情況,星號為推薦指數。點擊圖片可查看更多專業推薦數據。

本文版權歸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對接國家戰略未來大有可為: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
    一、專業解析  什麼是船舶與海洋工程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屬於工學中的海洋工程類,是研究各類船舶的設計、性能、結構、建造等的學科,主要培養從事船舶設計、研究、試驗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其研究對象不單單只是船舶,還包括各種海上運載器。
  • 這些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最頂尖!未來靠他們建設海洋強國
    所以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是A+,全國最強。師資力量:有專職院士3人,雙聘院士5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6人,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專業:現代艦船與深海工程。
  • 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天大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實現就業...
    本站訊 (記者 趙習鈞)中遠集團、江南造船集團、中船集團、中海油、天津德賽船舶海洋工程設計公司……這麼多大型國企、外企的名字背後是一個個天大畢業生即將奔赴的就業單位,也寄寓著他們對未來的全新期待。天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簡稱「海船專業」)今年提前實現學生就業全覆蓋,達到100%全就業。
  • 武漢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
    武漢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 2013-07-08 11:06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對接國家海洋戰略 上海海洋大學整合資源成立特色學院
    對接國家海洋戰略 上海海洋大學整合資源成立特色學院 2017-0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5月9日,為對接國家海洋戰略
  •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就業形勢分析
    在高考志願填報中,最重要的兩個選擇就是選學校與選專業,有人說,「學校只陪你四年,專業卻關乎你的職業發展,伴隨你一輩子」,那麼,這樣的「終生伴侶」是不是值得我們一起花費多一點的時間和精力來精挑細選呢!高考網小編根據職友集網站(http://www.jobui.com)的數據整理高考各大專業就業形勢分析。
  • 聽魯東大學博士解說機械類、物流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
    魯東大學交通學院2020年5個招生專業,分別為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智能製造工程、車輛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物流工程。其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智能製造工程、車輛工程按機械類招生。這些專業怎麼樣?
  • 最專業︱船舶與海洋工程:中國的巨無霸,海洋霸主高薪邀你……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雖然不像金融學、計算機那麼前衛,受人追捧,但它在本科就業排行中卻是名符其實的高就業率專業,專業人才也往往能夠高薪就業。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屬於工學中的海洋工程類,是研究各類船舶的設計、性能、結構、建造等的學科,主要培養從事船舶設計、研究、試驗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其研究對象不單單只是船舶,還包括各種海上運載器。如海上移動固定建築結構、水面船舶、水下潛器、水面浮臺等等。
  • 高考新選擇:四大「理工」大學的船舶海洋工程升溫,哈工程領航
    Top2.上海交通大學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實力上海交通大學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建有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該院是由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和建築工程與力學學院,強強聯合,組建而成。學院下設船舶與海洋工程系、工程力學系、土木工程系、國際航運系,涵蓋了4個國家一級學科。
  • 江蘇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介紹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等諸方面全面發展的,具備現代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製造的基礎理論知識與專業基本技能,計算機編程及應用能力,能在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研究、製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部門從事技術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尤其側重為國內各大造船企業和地方船廠培養基礎紮實
  • 工學學科(基本專業九):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介紹
    工學學科(基本專業九):海洋工程類、航空航天類   海洋工程類:船舶與海洋工程   【船舶與海洋工程】:   統計信息(數據統計截止日期:2012年12月30日)   1、該專業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2500
  • 全國高校招生專業介紹:船舶與海洋工程
    學科:工學   門類:海洋工程類   專業名稱:船舶與海洋工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礎知識、計算機編程及應用能力,能在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研究、製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部門從事技術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員。
  • 來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吧
    一個是航空航天類專業,可以上九天找嫦娥;另一個是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可以下五洋尋找東海龍宮金箍棒。近年來,我國在造船行業進展神速,先後下水兩艘航母,以及蛟龍號深潛器。放幾張圖片感受一下我國的造船實力:我國造船事業的飛速發展,離不開一批高水平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畢業生。
  • 2014年中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排行榜
    在最新公布的中國校友會網2014中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排行榜中,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榮膺2014中國六星級學科專業,入選2014中國頂尖學科專業,位居全國高校第一;天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等高校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入選2014中國四星級學科專業,躋身2014
  • 大連海事大學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 培養方案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化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礎知識、計算機編程及應用能力,能在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物的設計、研究、製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部門從事技術和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 情系海洋強國夢 建功立業新時代——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
    編者按:2018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學何炎平研究員在內的8位專家被授予了「船舶設計大師」榮譽稱號。「船舶設計大師」榮譽稱號主要表彰在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船舶設計專家,是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2008年起每兩年評選一次。何炎平是高校中首位獲此殊榮的學者。
  • 美國留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簡介
    美國船舶與海洋工程可以說是一個小眾專業,在中國乃至世界開設這個專業的院校都不多,下面是有關這個專業的研究生申請經驗的一些總結船舶與海洋工程是一個相對比價冷門的工科專業,在中國乃至世界開設這個專業的院校都不多,但這並不意味這個專業的不重要,在海洋運輸和油氣勘探方面,該專業中的知識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專業解析——山東交通學院船舶與輪機工程學院
    專業下設船舶工程、海洋工程和遊艇設計製造三個專業方向。該專業被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授予「中國遊艇培訓中心」和「中國遊艇專業人才培養教學基地」。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級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對一建報考的要求有什麼?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對一建報考的要求有什麼?一級建造師報考條件是對考生學歷、專業等的一些限制。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對一建報考的要求有什麼?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具體內容請看下文:  考生諮詢: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本科學歷能否報考一級建造師?
  • 天津大學舉行新工科船舶與海洋工程領軍人才教學改革研討會
    本站訊(通訊員 郭偉萍)近日,在天津大學舉行了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國家教學改革立項研討會。受國家973首席科學家、國家教學名師、我校海洋裝備研究院院長餘建星教授邀請,著名船舶與海洋工程專家、現任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李國安教授,天津德賽海洋船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士琦教授,天津天大濱海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楨教授,中海油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李達教授,還有中國船級社、海軍研究院、招商重工等單位高級專家,到我校參加本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