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商的作弊遊戲》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泰國電影。內容是考場作弊,主題是一個普世價值的勝利:公平的規則。片中的男一女一是兩個學霸,男二女二是兩個土豪,理論上,這兩種組合如果成功搭配,那就能變成一個天才和風投合作成就科技巨頭的例子,比如谷歌,臉書等。
可惜,這個故事一開始的基調就是反規則的,所以這種合作產生了一個兩敗俱傷的結果。他們最終失去了太多的東西。對於學霸,失去的是除了金錢外唯一能使其活得有尊嚴的名聲;對於土豪而言,失去的是金錢再加上名聲。
再深入一步看,她們失去的東西本質上是相同的,那就是最為寶貴的時間。
無論在哪個國家,名聲都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東西,它是一個人最終的社會價值,類似於民間的口碑這個詞。而口碑,和金錢一樣,即使是在正確的處事方式下,都是需要大量的時間才能慢慢積累起來的。
生活裡,一個人走路,如果他的方向錯了,要再度走回到正確的終點,就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時間。如果這個時間長到令他無法承受,人往往就會選擇永不回頭,俗稱:一條道走到黑。
這種人多嗎?這麼說吧,有一個詞叫烏合之眾,這就是這類人的佔比。
回到電影,單從片名的翻譯而言,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泰語的片名直譯是《高智商的作弊遊戲》,是一個很中性的題目。到了中文譯名,成了《天才槍手》,這會讓人一開始就對影片產生完美結局的印象。而對比該片的美國名字《bad genius》,壞天才,則是一開始就影射了最終的結局。
由此可一窺這三個國家的人文特色:泰國人規規矩矩,美國個人價值至上。而這個中文譯名,它使得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居然一直在猜測最終的結局是什麼。看來,為了吸引觀影者的眼球,漢譯的這位仁兄還是利用了東方人最喜歡的一個東西:神秘主義。
比如,中醫、算命這兩樣,是我們生活中接觸到最多的神秘主義的產物,對於不理解西方科學的人而言,二者能夠大行其道是因為它們都有著相同的一個特點:無法證實,難以證偽。
看完整部影片,男一就是一條道走到黑的典型例子。他最終選擇了用錢來彌補他失去的名聲。在現實裡,這的確是可行的。但在未來,如果他還是通過打破公平的規則來賺錢,那最終仍將受到懲罰,就和他以前在考場作弊被取消考試資格一樣。
有的時候,我們之所以會說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是因為看到了惡善有報這個規則的體現往往並沒有發生。這是常見的一個認知偏差,因為在這個規則裡,我們忽略了兩件事情:一是時間,二是懲罰也有內在的。內在懲罰終究會以外在形式表現出來,和可見的外在懲罰一樣,兩者都需要時間。
女一最終就是承受不了自己內心的懲罰,選擇了自首,她坦白一切,自行承擔一切後果,此後,從影片結尾光明的色調來看,她終於得到了解脫。困住她的囚籠是什麼呢?
在影片中,一開始她認為金錢重要,失去金錢後她自信於自己天才,到了影片最後她才最後意識到最重要的心靈的安寧。這份安寧的來源有兩個途徑:一個是家人的認可,一個是社會的認可。
獲得認可,歸因於獲得一個好的名聲:你是一個好孩子,你是一個好學生,你是一個好人。在這部電影裡,這個名聲就是做一個遵守公平規則的人。
獲得了覺悟的女一是幸運的,這一切也歸功於她有一個一直給予她抱持態度的父親:成功時鼓勵,失敗時支持。
人們常容易犯的另一個認知偏差在這部電影裡也存在,那就是女一呵斥校長收高額贊助費這個橋段,裡面的臺詞配上校長驚慌失措的辯解除了讓人有一種解氣的感覺,也為更好的解釋女一為什麼會去做槍手做了鋪墊。這段劇情設計的問題在於,收取高額贊助費是一件符合經濟學規則的事情,它是不應該被指責的。
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選擇歧視差生和窮人,才能讓優秀的人才和有能力提高學校師資實力的富人們的子女得到上學的機會,相比較前兩者,後兩種資源對學校未來能否繼續存在有著積極的作用。
同樣,下班時,計程車司機收取二倍費用才能保證有需要的人能夠及時回到家,如若不然,高峰期的鬧市區誰也走不了,因為沒有司機願意出車。災區、景區的物價會特別高,也是基於同樣的規則。
抽籤看起來是公平的,但會滋生出無數潛規則,金錢賄賂、性賄賂是其中最常見的。而往往某些看似全民公平的機制,卻導致了更多的混亂:比如春運時的火車站、醫院的專家號,正是強制執行的低價格,導致了黃牛黨的永存。
最後談談演員的演技。這是我第一次看泰國的影視作品,因為泰語發音多集中在咽喉的頂部,所以我一直聽不習慣那種扁扁的聲音。
這部影片中,角色的選擇夠到位,男一女一很有泰國味 - 男生像女生,女生像男生;男二女二的表演則夠浮誇,但這也正是影視表演的要求。「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意思是演員必須把內心的獨白通過肢體和語言表現出來,這有這樣才能讓觀影者明白劇情的意思,和日常生活經驗比較,這樣做就免不了會顯得誇張。
但不誇張就不外向,而一如生活般的內向,即使心中石破天驚,旁人又知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