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潘集區文化館李家敏
文化館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基層陣地,在基層文化普及、活躍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陶冶人們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與科技知識,弘揚先進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何實現以上目標?作為一名基層文化館工作人員,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要充分發揮文化館的職能作用
文化館是國家的公共文化設施,我國《憲法》規定,文化館作為國家的載體,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所以,文化館雖小,但體現的是憲法精神和國家的意志。文化館的一切工作和文化活動,都是一種國家行為。文化館的主要職能是:「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的公共文化需求,承擔一定的社會教育功能,組織和引導反映主流文化精神的公共文化活動,整理和保護民間優秀文化遺產。根據《中國文化報》調查資料顯示,遍布全國城鄉的2841個縣級文化館,38181個鄉鎮文化站,對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普及提高國民文化藝術素質發揮了巨大作用。實踐證明,文化館已經成為黨和人民政府的重要職能機構。是向人民群眾宣傳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站,是向人民群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輔導站,是組織、指導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中心,是文化市場管理、文化遺產保護的前沿陣地,是發展城鄉先進文化的主力軍。因此,文化館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二、要提高文化館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
文化館要從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出發,著眼於人的素質提高,加強自身隊伍建設。通過目標管理、專業培訓,逐步建立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業務精、作風正、具有責任感和創新意識的工作隊伍。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職能逐漸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文化館工作也要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提倡宏觀管理,強化服務意識。要通過多種形式強化業務培訓,強化業務技能,提高文化館人員綜合業務素質,如舉辦舞蹈培訓班、音樂培訓班、開展音樂知識講座、書畫培訓。使他們都掌握一技之長,都具有創新思想和創新理念,對文化活動不僅有指導能力,而且還有一定的組織力,這樣文化館工作人員才能真正起到文化服務的主導作用,群眾文化才能得以全面開展,使文化館各項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
三、要發揮文化館的陣地作用
文化館作為國家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其性質和地位決定了必須始終堅持「二為」方向,牢牢把握「大眾創造、全民參與、人人享受」的宗旨。堅持「三貼近」要求,以鄉鎮文化站為根據地,以村級文化大院為著力點,立足實際,大膽創新,為不同文化需求的社會群體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使群眾文化教育、文化學習、文化娛樂、文化信息得到蓬勃發展。真正做到有聽、有看、有寫、有畫、有學、有歌、有舞、有演、有說等「十有」文化娛樂活動。把文化館辦成人民群眾嚮往與喜愛的場所,真正成為人民群眾文化活動的中心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前沿陣地。
四、要充分發揮文化館的輔導工作能力
群眾文化的門類繁多,群眾文化工作人員也不可能做到『十八般武藝件件皆能』,但應做到「一專多能」。即在精通一門專業的同時,力爭懂得其他專業的一般知識。文化館的輔導工作涉及群眾文化活動的方方面面,是文化館功能的完整體現,也是走活一個區域群眾文化活動一般棋的關鍵。文化館要堅持面向城鄉、深入基層,要花主要人力,定期或不定期開設輔導班,舉辦藝術交流研討會。常年保持與廣大群眾文化組織及文化活動骨幹的聯繫,組織他們開展各項文化藝術知識與技能比賽,工作和生活上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如開展各種球類比賽、組織開展農民文化活動、慶祝大型節日的文藝匯演、送文化下鄉、舉行大型歌詠比賽等。同時把黨和政府的政策送到千家萬戶。在輔導的對象上,既抓群體又抓個體;既抓集中活動,又抓分散和個人活動。要使人民群眾知道文化館是通向基層文化活動的橋梁與渠道,是承上啟下的中轉站。
五、要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文化館工作要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文藝方針政策,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弘揚主旋律,提倡多種化。要以人為本,緊密結合工作實際,要與時俱進,以繁榮和發展為中心,以改革和創新為動力,努力開拓文化館工作的新局面。文化館的工作一要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任務,服務大局;二要貼近實際,把職能服務延伸到基層。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用先進的文化給人民以思想的啟迪和心靈的淨化。從而發揮文化館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獨特作用。
總之,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文化館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一切文化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集全館人員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實踐為人民群眾多辦文化大餐,使文化館真正成為人民群眾的常棲之地。相信在黨的領導下,人民群眾文化事業將會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我們的各項群眾文化活動之花將開遍城市和鄉村。